*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8)。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与体系岗位科学家司马杨虎教授开展了长期的产学研协作,利用国家桑蚕品种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丰富的种质资源,发明了普斑品种限性转育新方法(一种家蚕普斑品种的斑纹限性转育方法ZL201510236166.8),挖掘了深色花翅基因资源(家蚕遗传育种中深色蛾翅基因的利用方法ZL201510044662.3)。应用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引进筛选的抗性材料杂交导入抗血液型脓病基因方法,对“十二五”期间育成的优良品种“锦·绣×潇·湘”进行了抗性改良,获得了4个不同的抗性品系,最终通过多元组配技术育成了具有多种适合轻简化饲养特点的四元杂交新品种“锦绣1号”。该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性强的特点突出。“锦绣1号”在2015至2017年参加了全国桑蚕品种鉴定试验(A组秋季),主要经济性状中的丰产性指标为万蚕产茧量17.34 kg、盒种产茧量34.14 kg,强健性指标4龄起蚕虫蛹率为97.32%,茧丝品质指标为茧层率22.76%、一粒茧丝长1 087.7 m、解舒率83.38%、洁净95.67分、鲜毛茧出丝率17.50%,均优于对照品种“秋丰×白玉”,而且鲜毛茧出丝率比对照品种高1个百分点以上,非常适合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蚕区夏秋季饲养。“锦绣1号”于2020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农17新品种证字第21号)。该品种还具有斑纹全限性、日系蚕蛾深色花翅的特点,可省略蚕种繁育的鉴蛹工序,有效提高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的杂交率与制种效率,是国内育成的第一对幼虫斑纹全限性与日系蚕蛾深色花翅的家蚕新品种。2020年6月,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委托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物学系对该品种进行BmNPV抗性鉴定试验,采用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C50)。试验结果表明BmNPV 对“锦绣1号”的LC50为2.09×1012mL-1,显著高于对“秋丰×白玉”的LC50(5.93×105mL-1),其抗血液型脓病特性有利于蚕作稳定、农民增收,有利于推进蚕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升级转型。2020年该品种被遴选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成果予以展示,同年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银海丝绸公司和吉安蚕业合作社进行的多对家蚕品种对比饲养中,其健蛹率达96.46%,单盒产茧量达43.36 kg,比其它品种高6.00%以上,一粒茧丝长1 223.00 m,洁净95.00分。目前该品种已在湖南、重庆等蚕区大面积推广,深受种场、蚕农、丝厂的欢迎。
家蚕新品种锦绣1号的幼虫和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