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蚕原原种繁育质量的技术要点和建议*

2021-12-04 07:41彭大坪艾均文任立志宋拥军
蚕学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原种家蚕性状

彭大坪 艾均文 任立志 宋拥军 朱 贤 赵 娟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长沙 410127)

目前家蚕的良种繁育制度是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原原母种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级进行繁育,而是在完成原原种繁育任务的同时从中择优选制原原母种。原原种的繁育质量关系到原种的种性是否纯正,以及一代杂交种的杂交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同时也关系到提留选制的原原母种是否能稳定地保持家蚕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1-3]。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是湖南省唯一生产家蚕原原母种、原原种及原种的单位。我们根据多年的家蚕原原种繁育工作实践,结合劳动组织管理,将提高蚕种品质贯彻的一系列选择繁育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原原种繁育工作的技术要点

1.1 严格卵期选择

通常,家蚕中系品种的卵色以灰绿为主,卵壳色偏黄,卵量较多;日系品种则以灰紫为主,卵壳色偏白,卵量相对少。但具体到不同的家蚕品种其特点也会有差异,应根据各品种的固有特点,加强卵色、产附、卵形、卵壳色等性状选择,注意剔除卵量偏少,死卵、叠卵、不受精卵以及生种偏多的蛾圈。一般要求出库卵圈数是收蚁计划数的2.5~3.0倍,以方便于优良卵圈的选择。在蚕种出库至点青前时间段内,应完成卵期的初选。在盛点(点青卵率超80%)至转青期选择转色齐一的卵圈进行排队黑暗,在收蚁当天再选择一日孵化率最高的卵圈收蚁。在收蚁后及时进行收蚁孵化率和死卵率、卵壳色的调查,并在茧期调查确定最终制种中选区时,将收蚁孵化率和死卵率作为选择依据之一,而对不符合品种固有卵壳色的收蚁卵圈在收蚁后就要及时予以淘汰。为此,收蚁时应超计划加收2%~3%的备选蛾区(包含卵壳与蚁蚕预知检查的备用蛾区),待调查后及时淘汰。

1.2 重视蚕期选择及饲育环境调节

对原原母种饲育区(单蛾区)的经济性状与生命力选择,主要是基于各单蛾区在繁育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而各单蛾区的全茧量、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洁净、产卵量以及生命力等重要指标,往往是由品种的遗传性质与饲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在同批单蛾幼虫的饲养过程中给予相同的饲养环境条件,让蚕儿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遗传特性和差异。为此,严格要求饲育人员每天定时调动各个蛾区的饲育位置,使之感温、感光一致;定时扩座,保持蚕头稀密适度,食桑量均匀,并施以必要的蚕体与蚕座消毒等措施。给予各品种的饲育环境条件并不一定只要求优良的环境,而是应符合该品种特性要求的饲育环境,使其优良性状得以保持和充分发挥,例如春用家蚕品种就是要在春季繁育,夏秋用品种就得在春秋季繁育。如果夏秋用家蚕品种繁育的温湿度条件越好,越不利于对多化性血统抗高温多湿的性状选择,以强健性为重点的环境条件应该是高温多湿,稚蚕期28.0 ℃,干湿差0.5 ℃~1.0 ℃,壮蚕期24.0 ℃~25.0 ℃,干湿差1.0 ℃~1.5 ℃。故在收蚁布局中,就应该把夏秋用品种主要安排在夏秋季进行繁育,或放在易于升温的蚕室中饲育,通过人为控制蚕室加温、补湿和通风设施以及桑叶质量的好坏来保证繁育环境接近该品种的选育环境。

蚕期选择是以不良个体或蛾区为对象。淘汰标准是:(1)迟眠蚕、偏早偏迟的老熟蚕,小蚕、畸形蚕等,一般进行个体淘汰;(2)眠性发生变化的做蛾区淘汰;(3)检查到有家蚕微孢子虫的做蛾区淘汰;(4)壮蚕体型、体色、斑纹与原有品种特性不符者做个体或蛾区淘汰;(5)生长发育严重不齐者做蛾区淘汰。定时淘汰的时期在3龄和5龄盛食期,同时要将淘汰蚕及时分类登记。蚕期蛾区间选除率不低于5%,蛾区内个体选除率不低于8%。

1.3 强调茧期选择重于其他时期的选择

传统蚕桑生产的目的就是收获蚕茧。家蚕品种在生产上的表现主要通过其蚕茧产量高低与茧丝质量优劣来评价的。因此,茧期选择是整个原原种繁育选择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去劣留优提高品种的种性,防止品种性状退化有显著效果。茧期选择采用计量、手触、肉眼鉴定等多种方法,结合饲育期中调查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步综合评定,最终选留优良蛾区的优良个体继代。茧期蛾区间选除率、蛾区内普茧个体选除率均不低于25%。调查时期春季在盛上蔟后7~10 d,秋季在盛上蔟后6~8 d。调查可分为以下3个步骤。

1.3.1 初选蛾区的决定

(1)根据同宫茧、普通茧、屑茧进行分类,称量并计点颗数,由此计算出幼虫生命率。(2)由普通茧中随机抽取雌雄各20颗,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为了提高品种的匀整度,对全茧量和茧层量按省级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其中全茧量的标准是原原母种和原原种分别控制在蛾区间开差为0.10 g和0.20 g的范围内,茧层量的标准是原原母种控制在0.03 g的范围内,原原种控制在批平均值95%以上。(3)对普通茧剥除茧衣进行初选,对茧形、茧色、缩皱、匀整度等进行鉴定,对破风、绵茧、畸形、薄皮、尖头、特小茧等不良茧以及米色,淡竹色等有色茧进行严格选除,对不良茧、有色茧较多的蛾区不能作为入选蛾区,对茧层缩皱的纵横粗细不符合品种特性的进行彻底选除,选除率高的要进行蛾区淘汰,匀整度差的蛾区也要彻底淘汰。

1.3.2 复选蛾区的决定

对参与复选的蛾区进行死笼率调查,每个蛾区的普通茧、双宫茧、屑茧都要全部剖开调查。死笼率选择标准控制在湖南省有关规定标准范围之内。在剖茧时发现有色茧和多层茧的蛾区,一般不能入选为原原母种区。

1.3.3 个体单茧的评选

对复选留下蛾区中的选留个体进行逐一称量,原原母种和原原种的全茧量标准分别是在批平均值±0.10 g、0.15 g,茧层量标准则分别是批平均值±0.02 g、0.03 g。

1.4 坚持蛾期选择与采种

在采制原原母种和原原种时,必须坚持严格选蛾,凡黑斑蛾、焦尾蛾、肥胖蛾、卷翅蛾、短翅蛾、秃鳞蛾等均要淘汰。苗、尾蛾不参与制种,只作为家蚕微孢子虫预知检查的材料。采种用异蛾区交配,以保证品种后代的生命力。

2 完善原原种繁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家蚕原原种和母种的生产过程中,要把培育和繁殖结合起来,因为这一生产过程是品种选育的继续,但又不同于选育创新,而是以巩固家蚕新品种的优良特性与提高匀整度为重点。如果忽视家蚕优良品种育成后良种繁育的培育工作,一个品种育成或引进不久,就会很快发生经济性状退化而适应不了生产上对品种高产、稳产、优质的需要。为了不断提高家蚕优良品种的繁育质量,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2.1 继续加大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

原原种及母种繁育是复杂、繁锁、有连续性的工作,需要伴随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添置必要的先进仪器设备,使生产和调查研究的技术手段上一个新台阶,有效简化复杂和繁琐的工作。在技术管理和操作上,首先要稳定现有蚕种繁育科技人员,并对其进行技术培养以提高其专业素质;还要尽量吸引家蚕遗传育种和蚕种繁育理论水平较高的科技人员参与这项工作,使家蚕新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在持续不断的繁育中保持稳定甚至得到提高。

2.2 应避免为节省开支而压缩繁育蛾区数量的做法

繁育蛾区数是结合当年的生产任务,对各阶段的淘汰深度充分考虑而确定的。一般对选择参与制种蛾区的淘汰深度是30%。如果随意压缩了繁育蛾区数量,选择余地就缩小了,滥竿充数必然会使质量下降,难以做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同时,对原原种繁育生产量不多的家蚕品种,也应坚持原原母种的最低培育蛾数要求,即每次培育蛾数不低于15蛾,防止因入选蛾区数量过少,继代群体单一,而产生遗传上的基因漂变。特别是连续小规模培育的家蚕品种,如忽视此措施,其上下代间基因频率变化的漂变现象则易发生[4]。

2.3 繁育过程要充分考虑品种的固有特性

一定要坚持春用家蚕品种在春季繁育,夏秋用品种在秋季繁育或春秋季兼繁。对各家蚕品种的种性维持需要繁育技术与饲养环境的协调统一,但往往因品种特性不易把握而难以做到。基于此种原因,有提出原原种的繁育最好由家蚕品种的育成单位来进行。曾有蚕种繁育单位在刚引进“春·蕾×镇·珠”这对四元杂交组合的原原母种时,就遇到繁育难度较大的问题,后来掌握了“春·蕾”“苏·春”这2个品种小蚕期喜偏高温的特点后,适当提高饲育温度标准,品种的多丝量和强健好养的特性才得到了充分表现。近年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先后育成了抗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品种“锦·绣×潇·湘”“韶·辉×旭·东”“华·康×湘·泰”“武·陵×映·秀”等,其中,“锦·绣×潇·湘”“韶·辉×旭·东”还分别于2020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在其原原种培育过程中,每间隔5~6代应进行一定浓度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添毒检测与筛选,并选择抵抗性高的蛾区予以原原母种继代,以巩固其抗性特点。结合湖南省的气候特点,为了巩固夏秋用家蚕品种的强健抗逆特性,使繁育环境更接近育成环境,春季繁育要适当延迟出库时间,秋季繁育时则要提早出库。

2.4 改进品质检验方法和制定合适的考核指标

原原种和母种生产有2个特点:一是必要性,即传种接代是不可缺少的;二是选择性,即“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力求保持品种的遗传稳定性。目前,生产上制定的固定合格标准难以体现上面2个特点的,如全茧量、茧层量、虫蛹统一生命率等项目实行最低标准限制,认为成绩愈高,质量愈好的观点就不一定可取。如果某一品种在某一特殊饲育条件下导致其某项成绩下降,甚至于低于合格标准,就判定该批蚕种质量不合格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是短期而不是长期的环境影响,是不会造成品种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只要恢复所需正常环境条件,品种的性状成绩就会回复到原有水平。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新的选择水平,规定合理的选择比例。另外,全茧量、茧层量的开差范围有时存在过大、偏松的现象,特别是“湘晖”“7532”等的蚕茧匀整度较高的日系品种几乎在每一季的繁育中都有此现象,规定的开差范围形同虚设,这时就要通过缩小开差范围来达到提高品种的蚕茧匀整度和准确选择优良蛾区的目的。其方法是首先应计算出某品种的蛾区间某项成绩的标准差,再根据标准差大小来划定合理的开差范围。总之,对原原种和母种生产的品质检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历年的培育成绩,参考规定检验标准来确定合理的开差范围和选择水平。

猜你喜欢
原种家蚕性状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桂蚕8号原种繁育效果分析与配套繁育技术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