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万红 曾益春 黄盖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四川省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蚕桑产业一直是四川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截止到2019年,全省的桑园面积15万hm2,年蚕种发种量225万张,产茧8.8万t,蚕茧产量居全国第2位,蚕茧质量也保持较高水平,全省蚕桑丝绸的年综合产值达400亿元[1]。在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实施10多年之后,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突破路径,培育以“川桑”为代表的“川字号”特色农业便是重点突破路径之一。为了努力实现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10+3”现代产业体系,四川蚕桑产业紧紧围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蚕桑丝绸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为路径,以转型升级为目的,着力建设新型蚕桑丝绸产业技术体系,有效推动了全省蚕桑产业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由于传统蚕桑产业以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产业发展和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不完善,蚕桑资源利用率较低,整体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多元化发展已成为蚕桑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桑椹作为传统蚕桑生产的副产物,因其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芦丁、花青素、白黎芦醇等生物活性成分,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是国家卫生部确定的首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农产品之一,具有食用、保健及医用多种功效。因此,将果桑产业作为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的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四川省借助良好的蚕桑生产基础和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助推果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3]。
近年来,四川省蚕桑主管部门根据各果桑主产区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人口数量、种养习惯、交通便利程度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当地果桑产业发展。截止到2019年,已初步形成以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冕宁县、攀枝花市盐边县等为代表的攀西果叶兼用桑优势产业带,以简阳市、南充市嘉陵区、南部县和阆中市、内江市东兴区、绵阳市涪城区、资阳市乐至县、宜宾市高县等为代表的果桑乡村旅游产业带。全省规模以上果桑基地县20余个,果桑种植面积达2万hm2,年产新鲜桑果28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45%。全省有“中国果桑之乡·德昌”“中国果桑之乡·盐边”两个区域品牌,果桑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助推蚕农增收和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各果桑产业基地大力引进和培育桑椹加工企业。目前全省拥有规模以上桑椹加工企业30余家,研发和生产了包括桑果汁饮料、桑果酒、桑椹醋、桑椹干、桑椹膏、桑果酱等桑果饮品、食品和保健品,对桑椹的加工率达到30%[1]。
近年来,以攀枝花盐边县、凉山州德昌县为代表的攀西地区果桑产业快速发展,桑椹产量逐年增加,为了缓解桑椹鲜销压力,当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以德昌县为例,截止2020年,全县已建冻库51个,库容量达4万m3,日处理鲜桑椹2 000 t以上,新鲜桑椹通过冷藏、包装、冷链物流,运到我国北方水果市场,填补北方早春无新鲜水果上市的空白。
以果桑为主导的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在全省各地蓬勃兴起,目前已在城市近郊相继建立果桑观光、采摘基地50余个,发展各类农家乐、蚕家乐80余家。四川德昌县先后承办第二届、第四节全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并举办桑椹樱桃节,盐边县、阆中市、南部县、资中县、绵阳市涪城区每年均要举办桑椹采摘节,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休闲农业产值累计1亿元以上,大大提高了果农的收入,也有效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攀西地区以果叶兼用桑“德果1号”为主栽品种,果桑品种结构单一,成熟期较为集中,造成桑椹采摘、收购、加工劳动力紧张;桑园的栽植密度不合理,桑园管理及采收难度大、成本高,生产桑椹的品质也有待提高。盆地、丘陵区的果桑种植较为分散,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桑树修剪方式不合理,树型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桑园翻耕、施肥、除草、排灌等田间管理措施不到位;盆地、丘陵区春季高温多湿,桑椹菌核病发生较为严重,导致桑椹产量和质量安全缺乏保障。
目前,果桑产业发展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现代果桑产业组织体系和“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双层经营体系尚不健全,农民面对市场竞争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果桑产业发展规划、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培训指导、推广宣传、招商引资、信息管理等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制度、运行机制、技术研发项目及资金等支撑体系不配套,组织化程度不高。
桑椹属浆果类水果,不耐贮运和保鲜,商品货架期很短是制约大量鲜果上市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参与桑椹精深加工的企业较多,但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大多数加工企业知名度不高、实力不济、加工能力不强,只能完成桑果总量20%~30%的加工,且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对新鲜桑椹原料的需求非常有限。因此近年来果桑种植规模扩大后,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桑椹滞销、产能过剩的现象。
目前,果桑加工工艺主要以简单套用其它水果的加工工艺为主,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桑椹精深加工的关键工艺和技术瓶颈问题,加工的低水平、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品质量低端、缺乏引导市场的主导产品,造成市场竞争力较差。对桑椹食用、保健及药用功效的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较小,全省仅有4个桑果生产基地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销售渠道受限,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果桑新品种选育、果桑标准化种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桑果加工高端产品、品牌产品的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与研发科技实力不足,缺乏专项资金支持;果桑基地建设、桑果采摘、冷藏、储运、烘干等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充分利用攀西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桑果品质优的得天独厚优势,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树种植,建设全国优质鲜食桑果和加工产品果桑原料基地;充分利用盆地周边及城市近郊交通方便、人口密集和桑椹的食药用价值开发以及蚕桑的文化科普功能,大力发展果用桑种植,建设果桑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果桑产业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把握,放在全省经济工作全局来谋划,放在全省发展新供给新动能来布局,列为新兴产业、成长型产业重视其培育打造,抓住先机,发挥先发优势,确立发展战略,走好先手棋,快速抢占果桑产业的前沿和制高点。
培育果桑种植新型经营主体,造就一批果桑业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布局一批果桑专业村、特色镇、基地县,加速果桑集聚集约集群的发展,打造优质果桑标准化生产基地。根据果桑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带规划及桑椹用途,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果桑专用或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如攀西地区重点筛选抗风能力强、座果稳不易掉落的果叶兼用桑品种,盆地及城市近郊重点筛选适合于鲜食及观赏的果桑品种,丘陵山区优重点筛选适合于桑椹加工的果桑品种;同时,根据成熟期、用途合理布局果桑品种。各地应建立现代果桑产业示范园区,根据不同品种、树型、果桑园用途等合理调整果桑栽植密度。集成果桑合理剪伐、树型养成、肥培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果桑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制定先进的栽培技术规程,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确保桑果产量和质量安全。
把做强加工、储运、销售企业摆在果桑产业发展全局的优先位置,实施现有企业倍增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几亿、几十亿资产的果桑龙头企业、优质企业、高端企业、领军企业。牢固树立“质量至优、信誉至上”的产业意识,把质量、信誉摆在果桑产业发展全局的关键位置。进一步加大对桑椹的营养、活性成分及其食用、保健和药用功效的宣传,积极支持申报“三品一标”等认证,支持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塑造果桑产业的四川质量、四川标准、四川品牌,打造中国果桑名牌、中国果桑高档标志、中国果桑驰名商标。创新营销模式,发展互联网+,支持企业参加各种展销活动,加大宣传,扩大产品市场影响,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达到以桑果终端加工业带动前端种植业发展的目的。
一是以果农和企业利益为核心,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建立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一体的现代果桑产业组织体系和“合作社+农户”为主的果桑产业新型双层经营体系;三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果农利益为核心,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益兜底、二次返利等措施;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多种服务模式,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深入推进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各项措施,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果桑科技示范基地、果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平台,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和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服务超市等市场服务体系,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产学研成果转化的产业通道。
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果桑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支持科研单位从事果桑新品种选育、果桑标准化种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等。加强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攻破桑椹精深加工及产品开发核心关键技术,补好基础研究短板,攻克果桑产业代表性、先导性技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突破果桑产业化应用研究瓶颈,提取桑椹中芦丁、花青素、白黎芦醇、褪黑素等活性成分,开发出名贵药品、保健品等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编制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为果桑产业发展提供准确、及时、前瞻的科技支撑。制定落实促进果桑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依托互联网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建立省内外科研院校人才合作机制,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果桑产业技术体系。给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们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选人用人权、成果处置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配权,引导鼓励科技专家进行有偿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激发创新活力,抢占果桑产业科技制高点,把四川建成全国果桑科技研究中心和创新高地,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从而提升果桑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贡献度、竞争力、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