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语境下高职艺术设计“思政风格”教学体系研究

2021-07-23 08:57扬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政高职

■郭 艺/扬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隶属于应用美术的范畴,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外向性、服务性等特点。适逢新时期高校掀起课程思政的浪潮,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着又一轮的“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等全新思考。笔者提出,可深耕高职教育中的文化和思政要素,将“文化自信”的理念有计划、分层次地贯穿育人全过程,培养有时代担当、有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的社会主义新型高职艺术人才,构建高职“思政风格”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本文仅围绕本校教改的实践经验,从微观课程改革和宏观体系规划这两个层面展开阐述,试讨论这一教学体系的思路及具体举措。

一、微观层面:在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与文化因子

(一)增加思政与文化内涵的补给,浸润学生的成长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要用图形、产品、环境、影视等艺术作品,来服务与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传递出未来中国社会应有的正确思潮与价值导向。而高职层次的学生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普遍不够,这一点在艺术专业生源中尤为明显。因此,向他们灌输紧跟时代的正确思想,帮助其看清国内外形势、并传授最具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是高职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1、量身打造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思政课

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传统和特色。笔者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在全校思政大课的原有框架之上,有针对性地增补艺术、设计、美学、哲学、传播学等相关内容,聚焦国内外艺术大事件,深化不同时期艺术作品、风潮流派的价值讨论与时代背景分析,引导高职层次的学生逐步了解政治、理解艺术、关注世界、思考人生。

2、精选必备的“营养加餐”文化课程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知。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不应等同于培养设计员的速成培训班。对于高等人才的培养,文化内涵的修养比设计技术的操练更加根本、重要而意义长远。故笔者认为在有限的课时中,克服困难也要精选、增补必备的文化类课程;先帮助学生实现文化“自知”,才谈得上引导他们建立文化“自信”。

以我校视觉传播与制作专业(下称“视传”)为例,整个大一、大二,在文化课之外,我们开设了 “江苏地域文化”48课时的必修课,详细介绍省内的地理历史环境、旅游名胜、方言典故、民风民俗、非遗项目、各地老字号等情况。本地学生重新认识了文化江苏,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倍感亲切和自豪。如在“中国画”和“书法”等课程中,融入了扬州八怪的介绍和作品临摹,还有扬州博物馆、八怪纪念馆参观,领略八怪之风骨。大二的写生实践和大三的毕业考察,选择宏村、太行山、厦门等地,纵深挖掘实训基地的使用维度,增补了调研徽派建筑、雕刻艺术、北方装饰画、岭南民间艺术等文化任务。

这些课程的改革或增补,让学生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不仅系统学到书本里的文化、体验到身边的文化,更感受到中国各地不同的文化。

(二)强化思政与文化元素的融入,提升课程的格局

国画中讲究“笔墨当随时代”,高职艺术设计作为与社会、科技、商业更为紧密结合的实用性美术,也当紧扣国事民生、融汇地方文化和社会热点。这种改革的难度在于教师必须对于课程体系极为熟悉,并能迅速拆解出当下与课程有可能相关联的思政元素,设计出适当的命题并反映在教学和作业里。

如传统的《招贴设计》实训都是从版式开始,为特定商品或活动来设计招贴,穿插演练各种表现技法。在改革后,实训针对“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运河文化”、“丝绸之路”、等主题,按照难度递增来展开要求。由于搭载了不一样的事件和内涵,作品呈现出爱生活、接地气、有新意、有深度的全新面貌,在思想性、文化性、时尚性、时效性等方面都增进了一大步,课程本身的格局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思政与文化创新的探索,激发艺术的潜力

高职艺术设计课程融汇思政与文化要素,必然对学生提出更为复杂的思考和创作要求。

首先,教学激发出全新设计,作品更具时代属性。师生常常围绕社会热点,创造出更新的设计形式来解读事件。比如特殊时期下的包装设计,作品明显体现出环保性、独立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其次,设计作品丰富文化内涵、催生文化创意。自从将地域元素引入文创设计课程,学生的创意热情得到空前高涨。有人从扬州剪纸想到文具设计,有人给扬州牛皮糖改革包装,有人将扬州花卉元素引入旗袍图案,有人将八怪故事演变成动画片……艺术设计课成为文化创新的阵地,师生作品成为文化内涵拓展与延续的载体,更成为地方文化产业力量的新引擎。

再者,课程紧随科技发展,新媒体设计服务社会。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成熟,艺术设计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如今融媒体、5G时代已经来临,更需要头脑灵动、关注民生、热爱生活的新型设计人才。以往的字体、招贴设计课作业是静态图片,而如今动画软件可以支持字体和画面实现动态的形象化,让招贴更可感、更传神,传播性更广。影视后期编辑课,师生自己编导、出演、制作的“节约中国”、“丝路故事”、“带你逛古城”、“希望,一个都不能少”等短视频,极具思政色彩,有着非常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课堂结合互联网,线上下混合,作品经抖音、微博等平台对外发布,师生获奖无数的同时,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充分体现出高职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与担当。

(四)通过思政与文化的对外交流,增强文化的自信

随着“一带一路”国策的深入推进,不少高职都与外省市院校、留学生、外国访学团等群体,有越来越多的同课堂交流。以本校为例,笔者曾参与过国际交流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该班17名来自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印尼、泰国等丝路沿线国家的学生,与中国学生合班学习。教师特别设置了两次文化交流环节,请中外学生都作自己国家的文化介绍,比如绘画艺术、国宝、动植物、服饰、文化遗产等。中国学生有的介绍剪纸、扎染、玉雕、漆器、竹编等工艺,有的介绍唐装、汉服、旗袍,有的介绍家乡特产、节令习俗、民间音乐。学生们还发现一些国家民族间的艺术关联,比如越南的传统国服奥黛,与我们的旗袍上半身如出一辙,下半身却不同;我国的皮影戏与印尼的哇扬皮影戏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学生自主展开溯源,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就传播四海,或同化周边,或融汇共生,无不深深为其折服,我们学生的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在这种课程的对外交流中,不仅能真正扬国威、宣文化、秀家乡、比艺术,还可使师生更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出更具思想性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二、宏观层面:探索高职思政风格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配置“思政风格”的高职艺术设计课程套餐

高职学生通常在校不到三年,在学时少、课程多的情形下,要纳入思政及文化自信的育人理念,就必须规划出切实有效的“思政风格”艺术课程体系,给学生配给一份“实用、够用、好用、耐用”的学习营养套餐。以“视觉传播与制作设计”专业为例,笔者认为可以在三年内将“思政与文化”作为一条改革纵贯线,全面渗入全体系课程的设置、排序及深化。如可按照“思政与文化”、“专业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专业选修”以及“职业素质”等六大类模块对课程重新整合(见图1)。

图1 高职“思政风格”视传专业课程模块示意图

改革后的六大模块,明显增加了地域、传统文化、思政与时代方向的课程。加上几乎所有专业设计课程,在内容上都侧重于思政与文化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增补,实训设计也更贴近地方生活,这就使得整个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呈现出深厚而丰富的传统人文属性、饱含逐层加深的思政意味,彰显出浓郁的地方生活风情;整体营造出一种振奋民族斗志、富有时代精神、与时俱进且充满正能量的“思政风格”。

(二)分层次、渐进式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打造和巩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何况是文化本就欠缺的艺术类高职生源,笔者认为有必要分层次、渐进式地来构想整套“思政风格”的教学体系。教学团队要有计划、懂规律,不可揠苗助长,更不能放任自流。从入校起逐步引导学生实现“文化自知”和“文化自觉”;继而在中高年级最大程度培养“文化自信”,最终帮助他们升华到“文化自强”,走出校园后方可开启饱含家国情怀和充满文化智慧的人生和未来。

如图2所示,筛查艺术设计视传专业的学科重点关键词,确保其中有关思政和文化的基础内容,自入学起就植入各门文化思政类课程中,在三年六学期内按四个渐进的教学目标和阶梯,有规划地对学生开始灌输和覆盖,迅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思政深度、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做到“文化自知”。在二年级逐步展开的专业课中,所有课程作业深入与思政、文化结合,密切对接。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尤为重要,比如在大一“色彩构成”课中设置“民族纹样色彩采集与重构”实训环节,大二装饰图案课中可增补“中国民族纹样”设计,在大二下学期字体、版式设计课中即可开展深入应用,将“民族纹样”作为重要的研究专题,经过三次不同课程的深化,学生在作业中逐渐自觉地运用或联想到文化和思政要素。二升至三时,学生进入到综合类设计大课程,无论是课程实训,还是毕业创作,教师都需以思政和文化为牵头和引导,启发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思考文化现象、挖掘传统元素、融合地域特色、发展个人风格。比如大三的招贴课延续“民族纹样”的专题,并引入“一带一路”的思域,鼓励学生思考丝路上的少数民族纹样,在对民族、国家和历史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深入展开招贴创作,学生设计出深沉内敛、华丽大气又不失新意的招贴佳作,甚至在毕业设计中进一步实现“丝路国礼”、“丝路华服”等文创产品的转化。对高年级的指导不再局限于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形式,而应上升到地方产业、市场趋势、服务社会、绿色环保、乃至国际化视野等高度来探讨。在指导他们就业创业、跨界创新、实现“小我”个人价值的同时,勉励他们积极地投身家乡、祖国乃至世界艺术事业中去,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实现“大我”志向。

图2 高职“思政风格”视传专业“文化自信”教学阶梯化目标示意图

三、对于高职“思政风格”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补充

(一)打造高效的“思政风格”艺术设计教学队伍

“思政风格”艺术设计教学体系能否建成并高效运转,在于能否构建一支“政治优、文化好、专业强、理念新”的师资队伍。该团队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密切沟通、通力协作,共同实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课前团队应按学情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文化思政点的合理设置;确立课程间的合理衔接;紧随艺术与技术的前沿动向;分析学生最感兴趣和最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前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和实训任务。课中,教师应充分展现个人教学特色,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团队也要同步对教学质量严格督查把关。课后,教学反馈和评价要及时而客观,修订要迅速、革新要果断、创意要大胆。这对教学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按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承担课务,除了三观正、有担当,理念与时俱进、文化博学广智之外,还需能用艺术的语言去沟通和激励艺术的学生,以独特的专业能力折服和帮助他们,结成惺惺相惜的师生情谊,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兼顾“地方意识”与“全局观念”

我国地大物博,灿烂绵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细数各地、各民族之间又互有不同,即便是江苏省内各地、各市也不尽相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民族团结和文化共荣,特别是在教课内容及任务部署时,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应引导其摒弃狭隘的地方主义思政观念,一方面积极引导思考、保护并挖掘各地域文化艺术之间的特色和差异;一方面更要建立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全局”思想。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和思想;对外来的文化思想,要引导其批判地学习、吸收和创新,这样才能有利于思想融通并茂、文化共同繁荣。

四、结语

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新语境下,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教学的同时,增添一条“思政”的全新维度贯穿始终,从单门课程的微观教改层面着手,通过思政课、文化课、专业课、综合实践等教学点的设计,对学生点滴浸润,拓宽艺术课程思政新视野;同时优选精英团队,精诚合作,从宏观上有层次、渐进式地加以统筹和规划,将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这条清晰的脉络,融汇贯穿在高职育人的全过程当中。这样一整套特色鲜明的“思政风格”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将大大有助于培养有时代担当、有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的社会主义新型高职艺术人才,有利于开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面向人人、与时俱进的美育实践新格局。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思政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