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生歌唱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1-07-22 06:44李雨媚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李雨媚

摘要: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并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及文化理解三方面。由于现在学生普遍歌唱能力不强,结合核心素养培养高中生歌唱能力可以提高演唱技巧、丰富文化知识、增强自信心以及培养审美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生  歌唱能力  培养策略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立德树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品格,使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歌唱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学生既能通过鉴赏、演唱作品,激发兴趣,学习技巧,也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和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理念相吻合。那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歌唱能力呢?本文从高中生歌唱能力的现状、培养意义及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中生歌唱能力的现状

歌唱是以人声为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重要途径。我校高中生多数来自于乡镇,学生们普遍自信心不足,缺乏专业的歌唱能力训练,因此演唱水平达不到理想效果。

(一)技巧不精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我们对高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对歌唱技巧不了解的占85%。平时课堂教学中也发现学生普遍喜欢借助网络进行了解与模仿,对歌唱的发声位置、气息运用、腔体共鸣等没有专业训练。例如: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学习中,学生们基本是拉扯喉咙吼出来的,特别高音部分出现声带沙哑的现象。

(二)情感表达不够

美国著名学者说“歌唱的首要目的是将歌曲的意义和情感传达出来”。可是,面对高中生这一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主见,能够自主学习模仿,往往喜欢一些关于情爱、歌词意义不大的作品。类似课堂中出现的爱国、爱家的歌唱作品,总是表现出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理解,因此对作品的情感表达拿捏不准。

(三)自信心不足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意思是说当人们的技艺磨炼到一定境界,就毫无畏惧了。但是,就高中生而言,对于歌唱技巧、情感表达还没有足够的练习,肯定会出现自信心不足的。例如:课堂上,教师教唱一首新歌后,鼓励学生进行演唱,但往往学生们都不愿意张口,或者需要多个同伴才愿意表演,这就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二、高中生歌唱能力培养的意义

歌唱教学是通过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实践活动,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体验歌曲的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实施美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高中生歌唱能力培养的意义在哪?

(一)能够增加实践机会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表演等活动,表达音乐美感和内涵的实践能力。在歌唱学习中,学生能够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便能有一技之长,增加其实践的机会。例如:在校个人才艺比赛、元旦晚会、校歌比赛、区声乐比赛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拓开眼界,积累更多知识。

(二)能够丰富文化知识

文化是歌唱的基础,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任何一首成熟的音乐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支撑着,所以,在歌唱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作品的演唱了解到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在京剧《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京剧的演唱技巧,还能重温“项羽”与“虞姬”的历史故事,并且可以学习到京剧“唱、念、做、打”、行当等知识。在此过程中,既让学生领会歌唱能力,也提升其文化品位。

(三)能够培养审美意识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要素、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高中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在进行歌唱作品教学中,当他们掌握到相关技巧,并了解其文化知识后,便会形成一种审美观念。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展现出来。例如:在歌曲《长江之歌》中,学生能感受到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知道应该运用美声的演唱方法达到声音的共鸣,这就能培养其审美意识。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歌唱能力的培养策略

前面提到,音樂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审美感知。歌唱教学是指通过鉴赏、演唱优秀声乐作品,学习歌唱方法,体验其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那么,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歌唱能力的培养策略有哪些?

(一)学会鉴赏作品

1.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

曾经,有学者说“唱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用嗓子,而是用耳朵和大脑”。的确,我们在处理作品时,更多要关注、思考其蕴含的文化知识,而不光是注重演唱的技巧。例如:在歌曲《我爱你,中国》中,表达的是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是故事片《海外赤子》的插曲,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影片直观了解其内容,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再投入情感演唱。

2.了解正确的演唱技巧

歌唱总的来说是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协同运动的动作。学生们在掌握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必须有扎实的演唱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

(二)学会表现作品

1.创设良好的情境

就高中生而言,由于他们接触的作品不多,对于许多歌曲需要教师引导下,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和情感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与欲望,启发其注入更多情感去演唱。例如:在校本课堂教学中,学习粤剧旦角的唱腔,教师可以《荔枝颂》为例,准备花篮、荔枝等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卖荔枝,从中理解粤曲的情绪以及赞颂荔枝的美好情感。

2.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

歌唱是学生音乐表现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的实践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经验。那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要不断积累丰富文化知识,加强各门类艺术与歌唱的联系,在实践中结合;其次,要把握好作品的各种要素要求,如:力度、速度、节奏等。

结语: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歌唱教学不仅是技能传授,而要融入文化知识、审美情趣等内容的学习,更好地适应如今提倡美育教育的时代潮流。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歌声启迪受教育者的心灵,使其乐于歌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生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