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兰,冯国献,陆玉红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a.理工农医学院;b.教务处,甘肃 兰州 730030;c.农垦河西分部,甘肃 酒泉 735000)
学习支持服务是教育机构及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的教学资源、学务指导、技术支持、考务服务等学习过程中各项支持服务的总和[1]。为了适应转型发展,实现开放教育多样化自主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国家开放大学一直致力于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2]。甘肃地区经济落后,学生所在地域分散,多民族混合,在线学习能力总体低下,在线教育的开展较经济发达地区更为困难。“人体生理学”是护理专业开设课程中最为抽象和难学的课程之一,自学难度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和学业的完成。基于以上原因,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组建了以学习支持服务为中心的“人体生理学”课程网络教学团队,旨在进一步推进六网融通教学模式,应对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
建设教学团队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3]。根据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研究在分析学生学习特征、课程特点及学生需求的前提下,以国开学习平台“人体生理学”网核课程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确定了以针对性资源建设和学习过程服务为主、技术支持服务为辅的团队运行模式[4]。
本课程网络教学团队共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其中3位教师有讲授本课程2年以上的经历。应学习支持服务的需要建立教师服务qq群,吸收各教学点课程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参与。组成了“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的三级网络教学团队,责任教师即是团队主持教师,负责团队的整体运行安排和协调,团队其他核心成员负责补充性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跨区域教学辅导和督学服务,其他课程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主要负责所属教学点的促学工作。三级服务结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为选修“人体生理学”课程的学员提供主动、规范、高效的服务。
研究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国开提供的学习资源使用的感受和需求,制定了补充性学习资源的分阶段建设计划,并将建成的资源同步上传至国开学习平台、教师qq群和学生qq群。主要补充性资源有5项:一是编写导学方案,内容包括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介绍、国开资源种类和使用方法等。二是根据课程论坛学生提问,整理形成常见疑难问题答疑库,并筛选提问较多且学习难度大的问题建设成专题辅导,尽可能保证现有教学条件下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关于课程内容学习方面的问题。三是建成形考试题库,帮助学生完成形考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四是动员团队成员和学生共同收集临床案例,建成案例分析资料库,从而将学生的临床经验和课程重点内容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激发其学习兴趣[5]。五是及时将每学期末国开期末辅导直播课堂内容转化为文本资料,方便学生下载浏览,指导做好期末复习。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个性化[6]。随着教育2.0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设备不断融入,以学习者为主体、多成员协作的个性化学习模式要求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订单式”的服务。团队通过国开学习平台课程讨论区、qq群等途径,以各种手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在常规的导学、助学和督学的基础上,更注重对资源应用的指导,督学结果的应用和促学的有效性。
1.多途径、个性化的助学服务
主要做法有:一是应用已建成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二是随时随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答疑解惑服务。三是引导学生在自愿、就近的基础上组建自主学习小组,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在线学习也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四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提供不同的学习建议。如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听讲座、教师语音交流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视觉型学习者更多使用文本资源或图示化的资源进行学习;动/触觉学习者通过实验、实习来巩固知识。五是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很容易因生活中的困难放弃学业,团队教师不仅在学习上给学生提供帮助,还关怀其生活,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
2.以督学结果为依据实现有效促学
督学是对学员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监控和评价,倾向于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调控和学习过程的监控,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有效性。督学内容有学生上网学习频率、时长、形考作业完成情况、论坛或qq群提问情况等。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普遍具有“从众效应”的心理趋向。认知行为学家研究表明,人类行为具有明显的“情境依赖性”。依据相关理论和督学结果,研究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网上学习行为数据高的、形考任务完成较好的、成绩进步明显的同学和班级在群里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敦促其他同学积极参与网上学习,肯定学生的付出和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目的是让他们按期完成学习任务。并将督学结果反馈至教学点的课程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由他们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促学。
通过以上支持服务方式,团队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保持持续关注,营造了良好的课程论坛和QQ群助学和促学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技术支持服务主要包括技术支持、设施服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团队的技术支持服务主要体现在及时建立学生与国开及分部技术服务部门的连接。以往学生遇到技术问题首先联系班主任,班主任反映至分校,分校再联系省校,省校再联系技术部门。中间要经过各级人员和部门,有时甚至找不到对口部门。建立团队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先反馈至团队,再由团队作为中间人直接在学生和技术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与协调,简化了流程、节约了时间。
以上模式背景下的团队运行共计四学期,经统计发现,在学生成绩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学生满意度、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师个人成长几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形考平均成绩见表1。
表1 2018春~2019秋四级学生形考平均成绩比较
选取表中差值最大的均方差做齐性检验F=S大2/S小2=1.769<3,可认为各组方差齐性,故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F检验。从表3看出,2018春~2019秋四级学生的课程形考平均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多组间比较P<0.05,说明各组形考平均成绩有显著差异;顺次两组间统计检验结果表明,2018秋和2019春间形考成绩差异高度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018年和2019年年内2级形考平均成绩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从均方差看,形考成绩离散程度在2019年秋季最小,说明该学期学生形考成绩分布相对集中。
终考平均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2018春~2019秋四级学生终考平均成绩比较
由表中数据直观看出,2018春~2019秋四级学生的课程终考平均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经检验,P>0.05,说明四级学生的课程终考平均成绩无明显差异;顺次两组间统计检验结果P均>0.05,但2018春和2019秋间平均成绩比较t=-2.4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均方差看,终考成绩的离散程度相较于形考平均成绩小,2019秋则正好相反。
由以上统计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网络教学团队模式下的教学与服务可能是影响学生成绩的积极因素。但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地域不同,且甘肃地区有不少经济落后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学团队对于学生成绩提升虽有正向作用但尚不显著。
通过对网络课程中学生在线数据的统计发现,学生平均课程行为天数和形考提交率有显著增加,论坛平均发帖数没有显著变化(见表3)。
表3 2018春~2019秋四级学生上线行为统计
在线教学的实施基于师生互动联通与相关资源的联通[7]。网络教学团队成立之前,课程教学以教学点、工作站为单元各自为营,单兵作战。再加上教学点师资力量匮乏,在线教学师生时空分离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因缺少交流产生厌倦和孤独情绪[8]47-54。网络教学团队通过不同层级教师的跨区域合作及一系列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师资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师生之间的深度交互,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向网络自主学习转变。另外,在答疑和讨论功能上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教学QQ群而不是论坛,这是论坛发帖量不再增加甚至减少的原因。
使用李克特量表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支持服务过程的评价,省校责任教师和课程辅导教师的指导评价以及班主任对教学环节的提示和督促。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2018春~2019秋四级学生平均满意度情况
持续关注理论从学习支持角度论述了给予远程学习者情感支持的重要性[8]47-54。情绪可以影响在线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进而影响其学习绩效。网络教学团队这一模式增强了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存在感”,消除了在线学习“教”与“学”的时空相对分离对学生造成的孤独感。个性化资源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团队工作中的情感类支持服务,为学生在工作、生活及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提供了帮助和情感关怀。
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5所分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访谈。经过调研发现,41%的学生存在信息化技术、阅读、写作及逻辑思维等底层能力欠缺的情况。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的完成课程学习。在团队教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及个性化指导过程中,重“导”而不重“教”,学生的网络平台操作熟练度、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有了提升,并且这些能力还可延伸至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中,使其建立起成长式思维模式,实现向终身学习者的转变。
网络教学团队模式还实现了团队成员间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共同工作。电大系统师资力量的特点是每个分校、教学点教师专业分散,一个教学点一个专业只有一两名甚至没有专业教师,教师的个人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桎梏。团队成员的跨区域合作将全省系统内相近专业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学习者。团队成员通过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每个成员都可以从他人处学到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彼此间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学习资源是在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员获取知识的土壤,应该把提供最优质的学习资源作为首要任务。要把学员的需求和喜好作为选择教学资源的依据。研究通过国开网平台统计资源的访问量以及与分校、工作站老师学员的交流,发现有些教学资源深受大家的喜欢。原因有四。一是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二是解决学习过程中困难的资源,如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完成流程、形成性考核作业批阅流程,尤其是课程期末考前辅导是最受学员欢迎的。三是比较前沿的知识。四是一些教学案例。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广播电视大学一直倡导的“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理念。
不断改进课程的主页面,从“一切便利学员”的原则出发,使学员一看便知,一点就灵。学员一进入课程页面,就能便捷地获取本课程所有完整、有效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学员上网检索时间,方便浏览、搜索、下载和学习,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也提高了学员学习的效率。
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学团队,不论是资源服务还是学习过程服务,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服务上。所以,教学团队的成员要树立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尤其是团队中的班主任应该给学员提供一对一导学、助学、心理咨询、电话回访等服务,了解其在学业学习中的诉求和困难。班主任反馈给教学团队成员,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团队各成员为学员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学员集体活动,增强网络学习学员间的交互,模拟传统教育模式的共同学习氛围,树立学习信心,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