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业珍,邢晓伟,殷 锋,王 琰
(1.临高县人民医院 骨科,海南 临高571800;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创伤骨科;3.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多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人群,男性较女性多见,发病部位以L4-5、L5-S1为主,椎间盘退变和损伤是LDH发病的主要病因[1]。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是LDH病情程度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常用工具,但存在一定主观性,不宜作为临床诊断的最终依据。由于LDH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个体差异较大,目前也尚缺乏权威的LDH病情程度CT诊断标准。故本研究以JOA评分作为病情程度划分标准,探讨CT影像学与JOA评分对LDH病情程度诊断评估的应用价值。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海南省临高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00例LDH患者,入选标准:(1)患者年龄≤75岁,入院时精神意识清醒,主诉腰痛、坐骨神经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等典型症状;(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均自愿接受CT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确诊LDH。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脊柱疾病,如腰椎滑脱、腰椎肿瘤或先天脊柱畸形者;(2)脊柱严重外伤或手术史;(3)合并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心脑肝肾肺等器质性病变或躯体慢性疼痛性疾病。入选LDH患者包括男性58例,女42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5.06±7.36)岁;LDH病程9个月-14年,平均病程(7.30±1.82)年;单处椎间盘突出者74例,其中L4-536例,L5-S125例,L3-413例,≥2处椎间盘突出者共26例。本研究开展前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临床症状程度JOA评分 采用国际常用的日本骨科协会(JOA)制定的“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标准,JOA评分量表从“主观症状(下腰痛、腿痛/麻刺痛、步态)”9分、“临床体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平卧翻身、站立、洗漱、前屈、坐位、举重物、行走)”14分、“膀胱功能”(-6-0分)4个维度评价,得分范围0-29分,JOA得分越低,表示LDH临床症状越明显,腰椎功能障碍越明显,LDH病情程度越严重。依据JOA得分情况,将入选LDH患者分为轻度组(>20分)、中度组(10-20分)和重度组(<10分)。
1.2.2CT影像学检查 由放射科≥3年LDH检查经验医师操作,受检者取仰卧体位,双上肢放置于头顶。CT检查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电压120 kV,电流250 mA,扫描层厚5 mm,扫描部位为腰椎L4-5、L5-S1、L3-4。利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对CT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记录许莫氏结节(有/无)、经骨突出(有/无)、髓核突出类型及形状、髓核密度值(Hu)、突出髓核和神经根的关系(明确有无受压)以及突出髓核对硬膜囊的受压程度等CT影像学表现。同时测量硬膜囊前后径(前后的最大距离)和矢状径(上下的最大距离),≥2处椎间盘突出患者取突出最明显处进行CT测量,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测量值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2.1 不同JOA评分LDH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
依据JOA评分分组:轻度组32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8例。许莫氏结节:轻度组28.13%(9/32),中度组32.50%(13/40),重度组35.71%(10/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3,P=0.818);经骨突出:轻度组9.38%(3/32),中度组12.50%(5/40),重度组14.29%(4/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837)。不同JOA评分组在髓核突出类型及形状、髓核密度值、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突出髓核对硬膜囊的受压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LDH患者不同JOA评分组间CT影像学指标比较n(%)
2.2 不同JOA评分LDH患者CT测量指标比较
CT测量发现,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硬膜囊前后径依次增大,硬膜囊矢状径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重度组硬膜囊前后径大于轻度组、中度组,硬膜囊矢状径小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硬膜囊前后径大于轻度组,硬膜囊矢状径小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JOA评分LDH患者CT测量指标比较
2.3 LDH典型病例CT影像学
LDH典型病例CT图见图1-2,图1,轻度LDH患者,女,50岁,L4-5,JOA评分22分,可见硬膜囊轻度受压,双侧椎间孔无狭窄,神经根无明显受压。图2,重度LDH患者,男,65岁,L5-S1,JOA评分9分,可见硬膜囊前缘明显受压,双侧椎间孔狭窄,双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受压。
2.4 LDH患者JOA评分与CT测量指标的相关性
Pearson直线法相关性分析显示,LDH患者JOA评分与CT测量硬膜囊前后径呈负相关(r=-0.613,P=0.020),与硬膜囊矢状径呈正相关(r=0.607,P=0.015)。
图1 轻度LDH患者CT图 图2 重度LDH患者CT图
LDH作为常见的脊柱疾病类型,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与神经机械受压、神经炎症等有关[2-3],早诊断早治疗是缓解LDH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CT能借助椎管内低密度的脂肪层,准确衬托出硬脊膜囊、椎管、小关节面和神经根等部位的变化情况,为医师提供决策客观依据,因此CT检查在LDH临床诊疗中占重要地位。但临床也发现,LDH患者JOA评分与CT影像学表现不相匹配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LDH患者经综合保守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60%甚至达到100%,疼痛症状缓解充分,但CT检查仍明确存在压迫表现。或是就诊LDH患者主诉腰腿痛症状较轻,但CT检查却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比较明显。造成上述不匹配现象的原因较多,除JOA评分与CT影像学二者评价主客观性差异外,还与患者个体因素、疼痛应激来源等差异有关,此类现象可能会引起错误诊断或漏诊[4-5]。为进一步明确LDH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探究JOA评分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联性显得尤为重要,对二者在LDH病情评估诊断的应用提供更多科学指导。
本研究依据JOA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发现三组在许莫氏结节和经骨突出方面无明显差异,其中前者作为特殊的病理分型,突出方向并非进入椎管,而是进入椎体,临床上比较少见。本研究显示,不同JOA评分LDH患者的髓核突出类型及形状、髓核密度值、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突出髓核对硬膜囊的受压程度等CT影像学表现存在明显区别,表明髓核突出特征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关系与LDH患者病情程度存在关联[6-7]。髓核突出类型方面:轻度组以“突出”为主,占59.38%,中度组以“脱出”多见,占62.50%,重度组以“游离”常见,占57.14%,说明髓核突出越严重,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加重,疼痛症状愈明显。髓核突出形状与病理类型直接相关,轻度组髓核突出仅压迫椎管,但未突出纤维环,因此CT显示突出物多呈弧形,且边缘光滑完整,占81.25%,随髓核突出程度加重,中度组CT显示突出物逐渐呈山丘状,边缘不规整,占65.00%。重度组因髓核游离在椎管中比较常见,故呈棉絮状的比重相对较高,占39.28%。髓核密度值反映髓核的骨化程度,较多病情程度严重的LDH患者髓核骨化充分,故密度值较高[8]。
髓核突出后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值得关注,髓核突出进入椎间孔后,由于椎间孔的空间较小,较易对邻近神经根造成压迫和刺激,严重者可引起神经根粘连[9-10]。本研究显示,轻度组神经根受压或粘连较少,以“紧贴神经根”为主,占87.50%,而中度组、重度组出现神经根压迫/粘连的比重明显升高,原因在于神经根压迫刺激是引起LDH主观症状的主要原因,随LDH病情加重,提示神经根受压迫刺激也越明显。硬膜囊受压程度可理解为髓核的移位情况,髓核突出后挤压硬膜囊,使脂肪间隙变小或消失,严重者硬膜囊发生移位变形,表现为前后径增大而矢状径下降,CT可观察硬膜囊挤压情况并进行相关测量,能了解髓核移位和病情程度等信息[11-12]。本研究CT测量显示,LDH患者随病情程度加重,硬膜囊前后径逐渐增大,矢状径逐渐减小,为评估髓核移位程度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本研究进一步发现,LDH患者JOA评分与硬膜囊前后径呈负相关(r=-0.613),与硬膜囊矢状径呈正相关(r=0.607),二者关联性较好,与报道[13]结论相符,表明CT影像学能满足大部分LDH患者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需求。
综上,CT检查能为LDH病情程度诊断评估提供系列影像学依据,CT部分测量指标与基于临床症状表现的JOA评分有一定相关性,因此CT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显著。但考虑到LDH临床表现与CT影像表现易存在一定区别,故临床实际应用时,不应完全依据于CT影像学进行诊疗工作,还应结合患者病史、病程、临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依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