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静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听力健康是我们与彼此、与社会、与世界的连接。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应当如何保护听力。
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学习发音和语言,与外界建立交流沟通的重要阶段,如果在此阶段听力出现问题,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1.教育应由儿童开始。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能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为小儿挖出异物,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或鼓膜穿孔。如果遇到异物入耳的情况,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
2.不要给孩子清洁耳屎。一般情况下耳屎会随着孩子的运动或咀嚼掉出耳道,无需特意清理,以免损伤外耳道。如耳屎过多导致耵聍栓塞或因外耳道进水出现耳痛等症状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3.避免噪声污染。噪声对各个年龄段的听力均会有影响,婴幼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长期的噪声刺激会导致内耳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4.避免感染。孩子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特别注意保持患儿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经咽鼓管蔓延感染到中耳。
5.预防传染病。麻疹、流脑、乙脑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极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
6.慎用耳毒性药物。儿童用药一定要遵医嘱,尽量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等对内耳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压力陡增,总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工作等都会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引起听力下降。
1.让生活节奏“慢下来”。结束了一天“快节奏”的工作,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慢慢地享受亲情、爱情、友情的美好,享受艺术、旅行、读书等精神上的补给,让自己的身体、精神都得到最大的放松。
2.做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没有时间做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不妨选些轻松的运动,在小区里散散步,在家里做做瑜伽、跳跳健身操、练习练习八段锦,这些运动都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保护我们的听力。
3.清淡饮食,多吃些富含钙、磷的食品。如豆制品、蛋类、蔬菜、水果等,少吃油腻食物。
4.戒除不良嗜好。大量吸烟、饮酒会给心脏造成巨大负担,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引起内耳供血不足,诱发听力下降,且尼古丁和慢性酒精中毒会直接损伤听觉神经。
5.避免高压环境。潜水、乘坐飞机或高层电梯时由于外界压力骤然升高,会造成中耳气压与外界气压不平衡,导致中耳负压,鼓膜内陷,出现耳闷、耳鸣、甚至听力下降,我们可以在飞机或电梯上升期间多做咀嚼运动,尽量减轻中耳负压。
6.避免长期接触噪音。孕期的准妈妈不能持续接触噪音,成人不要长期佩戴耳机听音乐,不要频繁出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要长时间跳广场舞。
虽然随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老化,老年人听力下降是自然规律,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下降的程度却有着极大的个体差异。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一般年龄越大,出现听力下降的概率就越高;患有老年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更容易引起听力下降;有此症状家族史的人出现听力下降的风险更大;此外,曾经长期接触噪声、营养缺乏、精神压力过大者更容易听力下降,甚至出现突发性耳聋。
1.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减慢身体包括听力衰老的过程。但听力不好的老人不建议长时间跳广场舞,因为通常广场舞的背景音乐音量很大,对听力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2.合理安排饮食。中老年人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及甜食,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清淡食品,以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耳的听觉功能。
3.避免或减少噪声刺激。防止噪声对听觉的损害,对于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配戴护耳器或用耳塞隔音来降低噪声对耳的刺激。
4.谨慎用药。临床应用有耳毒性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即使需要应用时也宜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尽可能短期治疗,缩短服用时间。耳局部的用药尤其需要重视。
5.多做耳保健操。可以经常用手按摩耳廓或用手指不停地挤压耳屏并轻轻地用掌心向内耳挤压和放松,这样做可以对鼓膜起到按摩作用,但是注意不要太用力。
6.及时佩戴听力辅助设备。在发现和怀疑自己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听力检查,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治疗。如确实发生了不可逆的听力损失,应及时佩戴助听器和其他听力辅助设备,以防由于听力障碍而引起的沟通障碍。
总而言之,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尽心保护我们的听力,一旦发现听力减退,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明病因,确定病因,尽早治疗,治疗效果欠佳者可及时选配听力辅助设备,防止听力损伤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