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1-07-22 02:43初铭畅
关键词:就业人数辽宁省制造业

初铭畅,何 强

辽宁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初铭畅,何 强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为了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升级,研究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构建了两大产业融合的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融合度模型测算了辽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指出2016年是辽宁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低谷期;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呈现出“V”型结构,总体处于磨合阶段,针对结论提出了促进两大产业融合的建议。

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制造业;辽宁省

202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方面转型升级。辽宁省面临着制造业共性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紧缺、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困局,因此,研究辽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升级,进而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以及加速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2011年周晶等学者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成现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产业3个层次[1]。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为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和人工智能五大类别。2017年韦结余等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宏观政策引导方式逐渐变化、产业内涵更加丰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发展和创新元素呈现多样化5大特征[2]。

本文根据辽宁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机理的特征,选取复合系统融合度模型测算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

1 辽宁省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根据辽宁省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遵循系统性、层次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基本原则,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融合发展指标体系

产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制造业M规模指标M1总产值M11 增加值M12 就业人数M13 固定资产投资M14 成长指标M2总产值增长率M21 增加值增长率M22 就业人数增长率M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M24 结构指标M3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M31 就业人数占地区总就业人数比重M32 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M3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G规模指标G1主营业务收入G11 增加值G12 就业人数G13 固定资产投资G14 成长指标G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21 增加值增长率G22 就业人数增长率G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G24 结构指标G3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G31 就业人数占地区总就业人数比重G32 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G33

产业规模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表征。总产值和增加值能够综合反映出一定范围内的生产总规模和创造的新增价值;就业人数能够反映人力资源投入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反映出财力及物力资源方面的资产规模。产业成长反映产业的增长速度、增长动力,一般用增长率来表示。产业结构反映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用比率来表示。

2 融合度测算与分析

2.1 构建模型

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子系统,一致完成某一个目标的能力。对于融合发展的测量,目前国内外形成了许多种测算方法,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终选取复合系统融合度模型测算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公式如下[3-4]。

融合系数

融合度

综合评价指数

=+(3)

其中,为制造业的综合评价指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综合评价指数,为待定系数。假设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子系统之间相互促进,彼此的重要性相同,故取待定系数==0.5。

2.2 计算过程与结果

本文选取《辽宁省统计年鉴》(2010—2020)、《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20)和辽宁省统计局部分统计数据,整理得出2大产业的规模、成长和结构指标数据,如表2、表3。

表2 辽宁省制造业发展情况

年份M11/亿元M12/万元M13/万人M14/万元M21/%M22/%M23/%M24/%M31/%M32/%M33/% 201030506.695366.47176.75838.2226.003.51-1.5125.8938.6215.9336.39 201136232.936504.23157.125975.6118.7721.20-11.082.3539.7713.7633.71 201241934.526684.86158.777494.2115.742.781.0525.4037.4513.1734.32 201345554.786924.34168.928632.18.633.586.3915.2036.0512.9834.38 201443038.926711.64157.188869.11-5.52-3.07-6.952.7033.5211.7335.86 201528853.796129.06141.986568.31-32.96-8.68-9.67-25.9030.3311.8836.66 201617858.435543.46125.981765.22-38.11-9.56-11.27-73.1027.1811.6426.38 201719006.455829.78113.511529.226.435.17-9.90-13.4026.8710.6022.90 201821778.586457.26107.211942.1114.5910.76-5.54320.7027.4710.2128.19 201923419.756943.86105.851800.347.547.54-1.268-7.3027.8810.0525.95

表3 辽宁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年份G11/亿元G12/万元G13/万人G14/万元G21/%G22/%G23/%G24/%G31/%G32/%G33/% 2010583.31202.4513.90146.5114.764.8615.8310.521.461.250.91 2011662.85221.7815.70105.4613.649.5512.92-28.021.361.380.60 2012753.23227.5115.66133.1313.642.58-0.2126.201.281.300.61 2013863.20244.3119.22122.5314.607.3822.73-8.001.271.480.49 2014700.05229.0719.01213.07-18.90-6.24-1.0973.901.141.420.86 2015617.03240.0018.67202.57-11.864.77-1.81-4.901.191.561.13 2016672.50256.9718.3463.068.997.07-1.76-68.901.261.690.94 2017718.68262.1017.1755.956.871.99-6.36-11.301.211.600.84 2018683.94255.2517.6942.52-4.83-2.613.03-24.001.091.690.62 2019765.85287.1518.2374.9711.9812.503.0676.301.151.731.08

表4 辽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MG 20100.70890.4925 20110.67350.4560 20120.74570.4222 20130.81610.6261 20140.60960.4602 20150.37560.5235 20160.08620.4808 20170.15620.4202 20180.28170.3423 20190.30080.6722

首先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方法对表2、表3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用熵值法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集成方法计算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见表4。

2010—2014年期间,制造业的综合评价指数要大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表明前者的发展要好于后者,制造业对两者融合的贡献较大;在2014年以后,情况发生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两者融合的贡献较大。从发展进程看,两者都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把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值代入式(1)得到融合系数,代入式(2)和式(3)得到融合度,如表5所示。

表5 两大产业融合系数和融合度

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融合系数0.9840.9810.9610.9910.9900.9860.7180.8890.9950.924 融合度0.7690.7440.7490.8450.7280.6660.4510.5060.5570.671

融合系数反映两大产业的协调一致发展情况,但不能说明两者融合的好坏和水平。融合系数在2010—2015年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2016年急剧下降到0.72,之后逐渐回升。这说明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2015年以后发展不协调,出现格不相入的情况。

图1 辽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度和协同度值

融合度反映两者的融合发展水平。根据融合度划分标准,2010年到2019年期间,除了2013年融合度大于0.8、2016年融合度小于0.5以外,融合度都介于0.5和0.8之间,两大产业正处在磨合阶段。2016年是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低谷期,在2016年以前,产业融合发展都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而在2016年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之后的3年处于回升状态。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呈现出“V”型结构,总体处于磨合阶段。

4 建议

4.1 加快制定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标准

制造企业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各种场景复杂,加工过程产生的数据海量,对于标准不统一的数据格式,处理难度大,难以转化为可使用的资源。标准的不统一无法给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着增长的动力,可能会阻碍制造业智能化的进程。所以应当加快制定产业融合标准,创造良好的融合环境,更好促进目前产业融合的发展。

4.2 全面培养跨学科高端人才,为加快两大产业融合提供人才的保证

辽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所以处于磨合阶段,主要因为制造企业智能化研发能力不够强。研发过程中,制造企业生产技术人员与信息技术应用人员不能达到很好的融合,如学制造工艺专业的人才不精通智能化开发,而学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又不熟悉制造工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2015年以后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不协调、融合度下降。因此,应该全面培养跨学科高端人才,并加大跨学科高端人才储备。

4.3 补齐核心关键技术短板,加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目前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了关键工业软件、开发工具、嵌入式芯片等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核心专利产品缺乏,严重限制了辽宁制造业信息化方案的推广。制造业的产值和增加值近年来增长乏力,足以说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快补齐核心和关键技术短板,并且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辽宁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度融合。

[1] 周晶, 何锦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研究[J]. 统计研究, 2011, 28(10): 3-8.

[2] 韦结余, 薛澜, 周源. “十三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 33(12): 24-26.

[3] 弓宪文.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测度方法及实证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15(4): 74-84.

[4] 郭湖斌, 齐源. 基于耦合模型的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8, 37(10): 51-58.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CHU Ming-chang, HE Q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u 121001, Chin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of two industries convergence, and uses the composite system convergence degre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2016 is the low period of the self-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and tha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presents a “V” structure and is in the running-in stag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iaoning province

F270

A

1674-3261(2021)04-0261-03

10.15916/j.issn1674-3261.2021.04.011

2021-03-05

辽宁省教育厅服务地方项目(FWL202015401);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154025)

初铭畅(1970-),女,山东文登人,教授,硕士。

责任编校:刘亚兵

猜你喜欢
就业人数辽宁省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德国就业人数创统一以来新高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