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下科普文本的汉译

2021-07-21 08:12袁霄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变通表达理解

袁霄

摘要:本文以理解、表达、变通为框架,以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自闭症研究所在firstwordsproject.com网站上发布的自闭症科普文章为语料,根据科普文本的特点,总结了一些适用于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如调整语序和采用反译法等,以期为科普翻译研究及其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理解 表达 变通 科普文本 汉译策略

一、引言

科普文本的汉译在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引入国内,增进相关技术知识交流,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科普作品是科技文体的一种变体(郭建中,2007:85-86),具有科技文体的一些词汇特点与句法特点。在词汇上,科普文本有着一定的专业术语,专业术语对于精确表达某一领域的知识至关重要,在本文所选的科普资料中,出現了Aspergers disorder、Retts syndrome等五个关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的专业术语,虽然科普文本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递科学技术知识,但为凸显该文本的严谨性,专业术语是不可或缺的;在句法上,为了强调对事实、过程与结果的客观描述,使语意表述更为公正、客观,科普文本会使用较多的被动句。

目前,科普文本的翻译研究多侧重于翻译策略的探究,而少有研究基于理解、表达、变通框架来对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做相应的探究。翻译是一个理解、表达与变通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基础,表达是翻译的关键,变通是翻译的手段,三者是完成翻译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本文基于科普文本的特点,以理解、表达、变通框架为指导,尝试探讨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以促进国内外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二、CEA框架

理解、表达、变通框架,即CEA框架着眼于翻译的三个过程,指出了在理解、表达和变通的过程中,译者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的方法,以更好地完成翻译活动。在理解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要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在表达时,译者应传递作者明确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译文的表达形式可以与原文相同、相似或完全不同;在变通阶段,译者需针对原文的不足之处作出调整(李长栓、施晓菁,2012:2-4)。

三、CEA框架下科普文本的汉译策略

基于“理解、表达、变通”框架,考虑到科普读物的特点与目的性,译者在汉译科普文本时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一)理解

理解是翻译的基础,也是表达与变通的前提。翻译活动都是基于译者的理解而进行的,可以说,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译文的好坏。另外,要正确理解原文,只理解其字面意思是不够的,译者要透过字面意思理解其深层含义。本文的理解部分将探究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需理解的内容。

1.字词的理解

字词是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理解字词的字面意思与内涵意思是把握原文语意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字词的理解准确与否不仅决定着字词翻译的成功与否,还影响译文整体质量。

例1:Discovering what they can do with objects leads to learning to talk and to pretend — and that launches imagination.

译文:了解他们能用物品做什么,就能引导他们学习说话,学会扮家家,由此激发想象力。

最初翻译时,译者理解错了pretend一词的意思,在汉译时,选择了该词作动词的常见意思“假装”,翻译成了“学会假装”,但此处的“假装”语意并不明确。经过查证相关字典,得知pretend有“做游戏等时假装,假扮和装扮”的意思,随后,译者在官网上查阅了儿童的行为特征图片,把字典语意与图片信息相结合,将原译修改为“扮家家”,更贴合原文语意。

2.背景信息的理解

科普作品多具有跨学科、专业性强的特点。在翻译科普作品时,译者常常会因为缺乏该科普作品相关领域的背景信息,对原文理解得不够透彻,最后造成译文的晦涩难懂,达不到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译者在进行相关翻译活动时,很有必要去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

例2:Limited use of gestures such as giving, showing, waving, clapping, pointing, or nodding their head.

译文:很少使用非语言身体沟通,如给予、展示、挥手、拍手、指物或点头等。

出于惯性思维,译者一开始把gesture理解成了“手势”,但这样的处理与下文的“点头”并不构成包含关系。在查询相关背景信息后得知,自闭症的一大症状就是交流障碍,其中交流障碍分为非言语交流障碍和言语交流障碍。结合原文语意可知,该示例描述的是非言语交流障碍,于是改译为“很少使用非语言身体沟通”,切实阐明了原文的科学事实。

(二)表达

翻译中完成理解阶段以后即进入表达过程。表达是理解的外化,翻译活动中的表达通常是译者基于理解的基础上以文字或言语的形式进行表述的一种行为。在科普文本汉译的表达阶段,译者常犯的语言表达问题有欧化中文、歧义表达等。

1.欧化中文

欧化中文指的是受英语表达习惯影响而形成的带有翻译腔的中文。欧化中文的标志是译文句子过长且定语过多。在汉译时,不考虑汉语表达习惯就进行译文表述,往往容易造成欧化中文的现象。

例3: They may offer you a sip with a cup or bottle, give Teddy bear a hug and cover him with a blanket or jiggle a pan with invisible stuff inside to pretend to cook.

原译:他们可能用杯子或瓶子喂你喝水,拥抱泰迪熊并把毯子盖在他身上或是摇动着装有看不见的东西的锅,假装在做饭。

改译:他们可能用杯子或瓶子喂你喝水,拥抱泰迪熊并把毯子盖在他身上,或晃动空无一物的锅,假装在做饭。

原文划线部分仅由五个单词组成,原译却译成了含有两个“的”字的八字词语,让句子显得欧化。于是,译者改变了表达方式,译为“空无一物的锅”,不仅减少了“的”字的使用,还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式准确地传递了原文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该科普作品的文学性。

2.歧义表达

科普文本的一大特点是科学性,科普文本的表述应尊重科学事实,并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在进行科普文本的汉译时,译者应极力避免出现歧义表达的情况。

例4:Autism can be diagnosed by 18-24 months, but its not usually diagnosed until 4-5 years.

原譯:自闭症可以在18-24个月内得到诊断,但通常得到诊断的年龄段是在4-5岁。

改译:自闭症可以在18-24个月年龄段内得到诊断,但通常到4-5岁才确诊。

原译前半句译文的处理存在一定的歧义,不知道是说“自闭症诊断要历经18-24个月”还是说“婴儿在18-24个月年龄段内就可以得到自闭症诊断”,鉴于在科普文本的四大特点中,科学性是第一位的,译者将前半句改译为“自闭症可以在18-24个月年龄段内得到诊断”,避免了语意歧义,向大众传递了正确的科普知识。

(三)变通

在汉译过程中,译者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形式的英语句式,若仍按照原文结构进行翻译,会让读者不知所云,这时,译者就需要采取变通的方法,让译文通顺达意,使其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下面结合示例来探讨调整语序、采用反译法这两种具体变通手段的应用。

1.调整语序

中英文语言差异还体现在描述同一客观事实时,中英文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因此,在进行译文表达时,调整语序是十分必要的。

例5:Their drive for learning comes from their fascination with everything that captures their attention.

原译:他们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一切能吸引他们注意力、让他们着迷的事物。

改译:一切能吸引他们注意力、让他们着迷的事物,都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原译译文的处理与汉语通常遵循的“话题优先”原则相左。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是叙事在前,表态在后,译者采取改变语序的变通手段,把原译中的“他们学习的动力”移至句末,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述逻辑,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

2.采用反译法

科普文本的特点之一是通俗性。汉译科普文本时,在正译法词不达意或语言稍显逊色的情况下,译者可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反译法。

例6:Toddlers are “movers and shakers”—always on the go.

原译:初学走路的孩子“活泼好动”,一直在活动。

改译:初学走路的孩子“活泼好动”,停不下来。

关于短语always on the go,原译采用了正译法,译为“一直在活动”,虽做到了译文的信与达,但在雅方面,却不如反译法的“停不下来”好。“停不下来”与前文的“活泼好动”均为四字结构,使得初学走路的孩子活泼好动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科普文本的文学性。

四、结论

科普文本是推动科学技术知识走向大众的有效途径。理解、表达与变通框架为科普文本的汉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指导下,译者需在准确理解字词与背景信息的背景下,根据科普文本的特点与目的,运用恰当的变通方式方法来进行译文的正确表达,以确保科普文本的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建中.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J].中国翻译,2007(06):85-86.

[2]李长栓,施晓菁.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3]王振平.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J].上海翻译,2006(02):35-38.

猜你喜欢
变通表达理解
事不凝滞 理贵变通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数学变通
刻舟求剑
拥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