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调整人口政策的重大举措。会议指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6月1日《南方都市报》)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5~59岁人口总量为8.9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63%。虽然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下降了6.9%,但总体上劳动人口比例还是比较可观的。近五年来,全社会新增就业都在1500万以上。每年国家和地方都要专门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以确保一定程度的就业率。总体来说,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比起十年前、二十年前显得更为平衡。社会上不乏“缺口巨大”“需要引进外劳”之类的说法,这种说法一方面缘于对真实数据不了解,另一方面混淆了就业需求与生育政策的关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市场需求往往不会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部分较特殊的职业是无法替代的,必须依靠外来就业者,比如外教。从数据来说,我国就业市场总体是均衡的,那些“为国生育”的各种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生育率低,核心是生育意愿问题,这也是当前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话题。首先必须明确,生与不生,决定权在夫妻手上,当然,如何让年轻人愿意生,是可以讨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来推动“三孩”政策实施,如何在尊重生育决定权的基础上提升生育意愿,社会各界都可以为完善公共政策贡献智慧。
首先应弄清楚与生育意愿相关的因素。对于育龄夫妻来说,是否愿意多生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养育成本和照料条件。养育成本与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孩子受教育的支出相关,而照料条件与家庭情况和社会公共资源供给状况有关。其中,家庭经济条件与就业和劳动待遇直接相关,稳定的I作预期、稳定的职业前景与家庭生育意愿、生育规划有较大的关联性。这既与个人的职业技能有关,也与劳动保障政策有关。
关于孩子教育支出,目前是家庭感觉压力最大的部分。由于义务教育只包括小学和初中,孩子的学前教育和高中、大学教育支出对一些家庭来说是比较大的负担。目前有的地方正在推动幼儿园公立化、普惠化,能降低部分支出,但整体来说还是不明显。在家庭照料方面,由于幼儿托管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许多家庭只能依靠父母親来帮忙,家庭仍必须承担父母亲和其他直系长辈的养老、医疗支出。
因此,要更好地落实“三孩”政策,提升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需要改革和调整义务教育学制规定,增加教育投入,切实减轻幼儿园至高中的教育负担。其次,尽快放开幼儿托管服务市场,规范幼儿托管服务,减轻家庭照料的压力。再次,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和医保政策,切实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和医疗支出压力。第四,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有关生育保障的福利政策,进一步提高生育福利(如免费牛奶、免费纸尿裤等),进一步完善与生育有关的税收优惠措施,制定多子女家庭购房贷款优惠等措施,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提升生育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