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无穷乐,高深寓寻常。收藏鉴赏是一門高深莫测、奥妙无穷、永无止境的学问,越是解不开的谜,越有吸引力,终于解开了,便是最高的享受,最大的乐趣。
涉足股票收藏
1996年9月30日,第九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在西安市青少年宫举行。作为门券收藏爱好者和原任期刊编辑,我参与展览筹备和宣传报道。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展览使我又涉足一项新的收藏领域。
深圳藏友牛安与我交流门券多年,此次赴西安参加展览,我们初次见面。我按其事先所求送他一本《收藏》杂志创刊号,他送我各地门券藏品后,取出一张16开大小的票证,递到我手上说:“这张珠海发行的股票样张是证券公司朋友送我的,股票样张很少见到。我不收藏证券,送给你吧。”“这就是股票?”此前我从未见过股票实物,看着这张印刷精美的珠海经济特区裕华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证(普通股)样票,感到新奇,对他说自己不集证券,他执意相赠,于是收下这份意外藏品。
尽管股票市场已非常火爆,我始终对炒股不感兴趣,唯一一次买股票经历还是1993年。朋友妻子在照相馆工作,单位给职工配售西安旅游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股票。当时不少人对买这种不知何时上市的原始股心存疑虑,手中缺少余钱,想买也买不起。在朋友动员下,我花2000多元买了一份。几年中两次更换托管公司,也分过红,还不时听到各种传闻,不胜其烦,想把这些内部股卖掉算了。1997年听说这个股票价格已翻番,我立即卖掉,也算赚了几千元。过了半年多,这个股票上市了,有人说我卖早了卖亏了。我心想:挣了这么多钱,亏什么?从此再未炒过股。
当时卖完股票,证券公司要收回我的法人股股权证执有卡,我说我是收藏爱好者,想收藏这个股权证。人家说按规定必须收回,再三解释,终于如愿以偿。
此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拥有了两件特殊的股票藏品——那张珠海经济特区裕华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证样票至今罕见;这张有我姓名的西安证券公司股权证托管部法人股股权证执有卡独一无二。从此我寻找股票藏品、探索股票历史的兴趣更浓。
搜寻中央苏区股票
1996年,在《赣南集藏》10月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收藏专栏”中,我发现第35号售品“1934年苏区江西兴国县和睦乡消费合作支社股票,品相六五,售价300元”。当时感到十分意外:“中央苏区发行过股票吗?这是不是真的?”多年集邮的经验可知,中央苏区各种票证保存下来十分不易,如果这张苏区股票是真的,无疑是可遇不可求的股票珍品。
由于对苏区股票发行情况一无所知,加之苏区股票与苏区邮票一样,纸质粗糙,印刷简陋,易于伪造,苏区邮票曾出现过赝品。由此可见,今天能见到的一些苏区(也包括一些解放区)股票的真实性也许难以得到权威的确认。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快下决心联系购买,有两点理由被说服。一是《赣南集藏》出售的苏区藏品种类繁多,不难看出编者是经营这方面藏品的行家。其所处赣州具有收购苏区藏品的地区优势,这张股票的来源比较合乎情理。二是正如编者来信中所言:“这东西绝对保真,存世量也极少,但有兴趣收藏的人不多,能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很少了。”苏区股票不但在金融界、学术界鲜为人知,更不被收藏界关注。无人问津的收藏品亦无人造假。这张苏区股票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堪称珍罕,开价不过300元,这样难得的收藏机遇岂容错过。
1934年6月22日,由江西兴国县文溪区和睦乡消费合作支社发行的这张股票,虽印制简陋,却是中央苏区金融发展历史的见证,不仅展示着饱经沧桑的历史面貌,也诉说着与传统股票内容迥异的独特之处。在油印的股票上,还需填写购买者的性别、年龄、成分和家庭人口,这种做法中外罕见。股票上填写的编号为第1472号,可见当年发行数量很大。这张股票纸质类似竹绵纸,已发黄发脆,破损严重,品相较差。中间有破洞,这是当年持有者为便于隐藏将股票折叠成小纸块,长期被磨损造成的。所幸股票上油印及手写的文字基本齐全。
为了解苏区发行股票的历史背景,我收集并研究了一些相关资料。在中华苏维埃时期,扩大红军,保卫苏区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筹集钱款和军粮是一项经常性的艰巨任务,采取的主要方式包括发行公债和股票,还可以以粮食购买公债,以粮食购买股票。当年在苏区,有时发行的股票实质上相当于借粮证。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股票发行刚4个月,同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国民党军队随即对苏区实行残酷“清剿”,整个苏区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这张苏区股票是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珍藏才得以留存至今。
首届中国股票收藏理论研讨会
独乐不如众乐。收藏交流可以增添乐趣,通过与志同道合者切磋探讨,可以提升藏识水平,享受藏品引发的研讨乐趣。
2002年10月14日上午,位于浦东的上海证券大厦上海证券总会会议厅高朋满座,首届中国股票收藏理论研讨会在此召开。来自上海、苏州、北京、西安、沈阳、深圳、香港等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收藏家、企业家欢聚一堂。当日下午,与会代表移师苏州,继续研讨交流,至15日结束。
会议共收到论文13篇,其中包括《中国第一股追踪》(赵善荣)、《金融老股票收藏一览》(罗天生)、《股票收藏的市场回顾与发展讨论》(仇振川)、《在华外商证券收藏的再认识》(于小川)、《挖掘历史资料,引申进、店契约研究》(田涛)、《编纂(中国收藏年鉴)股票科的意义》(席建清)等。
杨才玉先生在致辞中指出,股票收藏是一项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文化活动。当社会上掀起炒股热潮的时候,一批独具慧眼、富有收藏意识的人士,对股票实物及历史给予特殊关注,将长期被忽视的股票实物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不仅使社会各界感到惊奇,也引起国家文物局、中国证监会、经济学界的广泛重视。事实证明,股票收藏活动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负有历史责任。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的论文题目是《谱写中国证券历史的新篇章》。他指出:“中国证券的历史既年轻又源远流长,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从建立到现在仅仅12个年头,而国内各收藏家所收集的证券,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一幅长达百年之久的中国证券发展史画卷。中国证券百年历史从来没有中断过,有延续性,但近12年最显著的一段。根据股票收藏家们提供的股票实物资料,对于文革期间股息是否中断的问题,我们专门组织了4位本科生去做实地调查,结果证实了北京房山县的确存在文革中仍分红派息的事实。”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潘君祥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中,缺乏近代中国金融证券、股票方面的内容,这反映出当时研究资料的匮乏。收集各种股票实物,对丰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论文题目是《清代股票的时代特征》,股票收藏者不要满足于藏品数量的积累,还应该将收藏活动纳入历史学、金融学的研究中去,股票收藏需要四股力量是:股票收藏家对老股票的挖掘整理;证券研究学者对股票史的专门研究;收藏报刊对股票收藏的宣传推动;博物馆、证券公司对股票文化的陈列展示。这四个方面各有各的优势,不能轻视,不可取代。只有通过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次研讨会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海内外媒体称为“杨百万”的职业股票投资家杨怀定,由一介平民变成百万富翁,创造了黄浦江边金色神话。他在发言中谈了自己在股市投资中的感慨。他说:“我是搞股票实物的。我认为股票收藏也是为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寻找物证。现在许多事物陷入实用主义,我们在股票发行、交易、宣传中都曾遇到过许多令人哭笑不得、十分有趣的事情。我在股票投资时宁肯牺牲一些资金,也要将每种股票留一个样张。我曾把一张写有认购者杨怀定名字的股票送给赵善荣,告诉他多少年以后这是有钱也没处找的好东西。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长期以来特意收藏了许多载有国家关于股市政策变化的报纸,没想到现在又被人宣传,说我是收藏中国当代股市史料最多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这些股票和资料是有历史价值的实物。”
喜获解放区股票
2003年10月,在西安陕西宾馆举行第三届中华收藏文化国际研讨会期间,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记者曾对我进行采访,意想不到的是,由此获得收藏解放区股票的机遇。
节目播出后,我收到山东烟台集邮家王景文先生的来信,告知他与一位藏友均为离休干部,集邮兼集股票。原打算写一本介绍山东解放区股票的书,现在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去搞了。从央视看到我收藏股票,想把多年收集的解放区股票提供给我,帮助研究。读着热情洋溢的信,我喜出望外,立即复信感谢厚爱,可全部购下来。
几天后,王景文先生用特快专递寄来股票及解放区功劳证、公民证。并附一信道:“我与老友反复商讨,觉得将这批我们多年收藏的解放区股票,出让给您这位收藏历史文化、能够最终集其大成者手中,算是最理想的归宿了。尽管情感上还有点难舍,也是应该欣慰的。”
“原想每种选一件,您在电话中说不嫌重复,而且展示也需双面,故,差不多都给您寄来了。我分类包装,分组说明并标价,以便您检视酌定。计:1.抗战期间的22件;2.解放战争7件;3.新中国成立初期14件;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殊品种3件;5.另寄上功劳证5件。这样,总共5类51件。”
王景文对集邮研究经验丰富,他寄来的每张股票上逐一附有说明字条,从他复印的《山东解放区·互助合作事业的发展》资料中,我对这批山东解放区合作社股票的发行背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批股票中,还包括当年山东解放区设置的几个临时县发行的股票,例如,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崑嵛县商会附设协成商店股票,崑嵛县林村区供销合作社股票,胶东根据地(临时县)文西县、文东县、牟海县、威海县、棲东县合作社股票等。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王老助人为乐之高风亮节令人钦佩,给予我极大鞭策。2019年6月李毅民、王安林著《中国股票收藏史话》出版,即奉王老两位伯乐斧正。
2021年2月3日王景文因病去逝,享年90岁。往事历历在目,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我披衣下床打开电脑,撰文赋诗,遥寄哀思。2月5日凌晨2点30分得诗《悼王景文 念恩师情》:
关山吹角踏天边,困坐愁城断尘烟。
催马登坡忽雨散,静观尺牍展欢颜。
久闻邮史钩沉厚,远惠珍藏仰高贤。
期许承传侠肝胆,齐歌赠剑再着鞭。
王景文(1931—2021),山东龙口(原黄县)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从小参加革命,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自幼喜欢收藏,抗戰末期开始收集邮票。重点收藏钻研胶东战邮邮品,出版《胶东邮史邮品研究》《胶东战时邮政》《胶东邮史钩沉》等7部邮书。
珍视并收藏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解放区股票,是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代文物,发现和保存当代文物。历代的文物无一不是当年的常见品,是时间积淀成就了其中的精品、绝品。重视收藏革命文物实际上是在挖掘文物,成就红色收藏。
展示中国的股票文化
对人生而言,好奇心是一种财富。对收藏者来说,收藏欲如同发动机,好奇心好似望远镜。永远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才能不断去发现并挖掘收藏宝库的无穷奥秘。许多奇珍异宝贵在发现与感知其收藏价值。别人熟视无睹,有人慧眼独具,除了经验和阅历,还离不开好奇心鬼使神差。
1984 年成立的陕西省金融联合投资公司,1992年经重组为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说来有趣,1992年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停用的股票,被送到造纸厂用打浆机销毁处理,不料这些股票所用印钞纸非常结实,仍有少量股票未被打碎,其中壹万股(棕黄色)有几十张完整,被人挑出流入市场。
当年我在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地摊碰见,出售者持有这种股票十几张,每张开价十几元,另有壹百股(蓝绿色)几十张。我当时不了解此股票的存世量及珍稀程度。见壹百股股票品相较好,就买了多张。壹万股品相很差,票面皱皱巴巴的,价钱不便宜,就只买了一张。心想以后见到好品相再多买几张。回到家,我把这张股票用水浸湿,用电熨斗反复烫,想搞平整,未能如愿。几年后,我才知道此票存世稀少,市价由每张几十元涨到2000多元。一念之差再无缘。
收藏股票是人生的特殊经历,因为每一张股票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我收集股票的目的并非做投资,不求经济回报,只为丰富收藏阅历,研究收藏知识,进而进行著述。股票对我而言,只是研究的对象和资料。能收集到股票实物当然更好,无法收集的珍品,借助股票图片亦能研究。
拿什么展示中国的股票文化?我萌生了写一本介绍中国股票收藏图书的想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股票史,并记录中国股票收藏史。查阅大量参考资料,历时2年,2008年3月我完成了《中国股票收藏史话》初稿。全稿10万字,分为5章。
出版社认为股票收藏属冷门,书难以出版。2009年我在《集邮报·大众收藏》以《股票收藏话传奇》连载发表部分内容。这个连载,以个人收藏股票的经历和感悟为主线,穿插讲述中国各历史时期股票发行的曲折背景和传奇故事,兼顾知识性、趣味性。
2018年6月,与朋友王安林合著的《中国纸品收藏史话》出版。随即践行约定,我们全力以赴投入《中国股票收藏史话》编著。王安林是一位股票收藏的有心人。他对中国各时期股票及史料挖掘肯下功夫,尤其对解放区股票的梳理深入细致,足见对股票收藏爱得深,钻得透。再次面对繁重的约稿、组图、出版、筹费用任务,他一丝不苟的态度与勤勤懇恳的精神,又一次给我深刻印象。
千头万绪,成竹在胸,胜算在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们的著述合作已经变得十分默契,日臻成熟。2018年10月3日《中国股票收藏史话》初稿完成,欣慰之余得诗一首:
西风吹雁不成行,万里孤舟还夕阳。
影迹无言皆是趣,清流胜过小池塘。
寒潮雪冻梅偏乐,碧草春深马正忙。
砥砺经年文债久,华山论剑试锋芒。
感谢资深收藏家、专家姚华、曾波、洪荣昌、牛进、张凤春、叶青、申恩、陈文登、张瑞江、李玉祥、赵善荣、席建清、何巨强、陈梦麟、郑明辉、赵建国、王丽等为本书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图片。
十年磨一剑,时不我待,失不再来。有幸与众多藏友携手合作共襄其成,可以说来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精神,与时俱进,传承接力,化平常为传奇,续传统接现代,融心源开境界,这是实物股票带给我们的历史回味。
(责任编辑:屈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