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陶瓷纹饰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器上,在河南省汝州市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名列国家文物局第一批不准出国展览文物的第一名,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彩绘,美术界的鼻祖,反映先民原始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鹿与“禄”谐音,“禄”的寓意福气、运气,“俸禄”有高官厚禄之意,象征着美好祝愿。
鹿纹是中国陶瓷器物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上,鹿纹已有站立和奔跑的不同姿态绘制于陶器上,同时还有以鹿角为纹样的器物。但在战国至汉代陶瓷器上鹿纹就比较少见。唐代长沙窑有青釉鹿纹褐绿彩注子,小鹿体态轻盈,边跑边顾盼,栩栩如生,非常生动。在宋代鹿纹广泛应用到瓷器的装饰上或直接做成鹿的造型,如定窑白釉盘上的印花鹿纹,画面上两只长角鹿奔跑在枝叶缠绕的花丛中,前一只鹿回首张望,后一只鹿追赶鸣叫。磁州窑枕面上所绘鹿纹动态不同,或在山中奔跑,或在草丛中漫步,或卧于灌木丛中惊望,或立于路途上依偎,线条流畅写意。吉州窑白地黑花罐上描绘的鹿衔草飞奔的图面,简练生动。特别典型的纹饰是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鹿含灵芝的盆内底部,一只飞奔的鹿口衔灵芝,线条生动,寥寥几笔刻划出鹿的灵动,显示了当时工匠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熟练的制作工艺,灵芝代表着长寿,寓意福寿延年的美好祝愿和向往。
明清时期,流行以谐音和寓意象征吉祥的纹样,鹿纹作为“禄”的替代形象常与蝠(福)、寿桃组合成“福禄寿”吉祥图案出现在青花瓷器上。鹿的装饰纹饰更是丰富多彩,鹿纹被广泛使用。清乾隆时期创烧的粉彩百鹿图纹尊,把鹿纹的人文含义、社會和谐推到极致,乾隆以后及近现代对鹿纹极为推崇,多有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