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重建仪用于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

2021-07-21 09:52琚梦男
医疗装备 2021年13期
关键词:偏瘫功能障碍肢体

琚梦男

九江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江西九江 332000)

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有报道指出,卒中致死率在我国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中位居第3,即便患者得以存活,致残率也达到了72%~76%[1]。卒中的临床表现多样,较为常见的是偏瘫,是由于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致使上级中枢神经丧失对脊髓运动细胞的控制,从而引发肌反射、肌张力的改变,并重新出现低级原始反射,最终所产生的一种病理性运动障碍,会对肢体运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存质量大幅降低。卒中早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均有可塑性或重组能力,当条件允许,一些神经元能够再生,有助于脑损伤的恢复[2]。神经康复重建仪是一种在瘫痪肌肉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低频电刺激仪,用于卒中偏瘫中可获得良好效果。有报道指出,将神经康复重建仪与康复护理相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佳[3]。本研究探讨神经康复重建仪用于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0.7±4.2)岁;瘫肢肌力,0级12例,1级17例,2级7例,3级1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5~74岁,平均(60.5±4.1)岁;瘫肢肌力,0级10例,1级15例,2级8例,3级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卒中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CT 或MRI检查确诊;首次发病,且伴有偏瘫;意识清晰,认知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卒中前伴有痴呆、肢体运动异常、失语;精神疾病;伴有严重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循序渐进、从上而下进行被动运动,辅助其上肢呈现为外旋位、肩外展,前臂旋后,指伸展,腕背伸;下肢于大腿内收、小腿内旋位,屈膝,屈髋,踝背伸,强化关节活动,以此预防痉挛的发生。(2)被动按摩:自近端至远端,轻柔缓慢按摩揉捏瘫痪肌,使其处于放松状态,与此同时按摩胸大肌,减轻或预防痉挛性收缩,以免对肩运动造成影响。(3)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尽早开展主动运动,在床上适当活动四肢,伸手屈肘,用手反复地做洗脸动作,并背伸踝关节、屈伸膝关节。(4)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积极鼓励患者用健手带动患手,有顺序地开展各种动作,如刷牙、洗脸、吃饭、更衣等;另外,指导患者用手指互相对指、画画、拍手及写字等,强化手协调与控制方面的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康复重建仪:选择安静、舒适的康复室,调节室温为18~25 ℃,做好治疗前的各项解释工作,采用北京达轮医疗及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TL980-Ⅱ型神经康复重建仪,调制频率为50 Hz,清洁治疗部位皮肤,将2个电极分别贴在治疗肌肉的两端,打开电源,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屏幕自动显示患者肌电值,调节能使患者肌肉收缩的电刺激,语音提示患者做放松与收缩运动,30 min/次,1次/d,10 d 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ore,FMA)评价,总分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重度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100分为无运动功能障碍[5]。(2)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采用Barthes 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总分100分,<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0~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46~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1~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96~100分为无功能缺陷[6]。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FMA、B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s)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s)

注:FMA 为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为Barthes 指数

组别 例数 FMA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47 24.63±8.43 37.74±7.66 3.976 <0.05观察组 43 24.14±9.02 60.55±8.36 3.456 <0.05 t 0.543 3.205 P>0.05 <0.05组别 例数 BI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47 35.78±7.55 44.85±8.83 8.791 <0.05观察组 43 34.18±8.14 62.05±9.46 5.128 <0.05 t 0.725 3.034 P>0.05 <0.05

3 讨论

卒中发病后遗留的语言、运动等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开展康复治疗与护理尤为重要。有报道指出,在卒中发病后,越早开展康复治疗,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越佳[7-8]。通常情况下,在发病后3个月内开展康复治疗所获得的效果最为理想。

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单纯的物理疗法对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如被动运动、推拿、按摩等[9]。有研究指出,在康复护理期间采用神经康复重建仪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FMA、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神经康复重建仪用于卒中偏瘫患者中可获得理想效果。神经康复重建仪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准确测出不足以诱发肌肉收缩的微弱肌电信号,并借助生物反馈技术,在屏幕上显示生物信号-肌电值(患者意识不到),以此使患者重新感知自身的生理信号与现存功能[12-13]。此外,该仪器将所测得的肌电信号信号与可调的刺激阈值作对比,以此判断患者的动作意识,若肌电信号较阀值大,仪器会发出刺激信号,形成一个反馈刺激通路(闭环),借助脊髓、大脑的功能代偿性与可塑性,使大脑运动支配区自受损区转移至未受损区,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重新组织一个功能细胞集团的网络系统,最终达到功能重组的目的[14]。

综上,在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神经康复重建仪用于卒中偏瘫患者中能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偏瘫功能障碍肢体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