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炎症指标及肠黏膜损伤情况的影响

2021-07-21 09:52张林福
医疗装备 2021年13期
关键词:开腹胆囊机体

张林福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普外二区 (福建福州 350200)

急性胆囊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主要由胆囊出现结石所致。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为黄疸、高热、腹痛等,严重时容易诱发胆囊积水、胆囊穿孔、胆囊肿瘤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开腹胆囊切除术虽能有效切除胆囊,但手术创伤较大,容易损害肠黏膜,引发感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机体的恢复,预后较差。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越来越多的手术选择腹腔镜辅助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型手术,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炎症反应,对机体损伤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3-4]。为进一步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具体效果,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76例)。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36~71岁,平均(52.39±7.15)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1.52±0.41)年。试验组男35例,女41例;年龄36~72岁,平均(52.57±7.20)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1.63±0.2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超声、CT 等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结石直径在0.5~2.5 cm;首次发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腹部手术史;妊娠期、哺乳期。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及插管,于右肋缘下做一10 cm 切口,再逐渐打开腹壁,探查胆囊与各组织的粘连情况,切开胆囊壁减压,然后切开胆囊浆膜,从底部逆向分离胆囊颈,游离胆囊三角区,逐渐分离胆总管、胆囊管,最后摘除胆囊,缝合胆囊管,止血,放置引流管,关闭伤口。

试验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及插管,于剑突下做一1 cm 切口作为操作孔,放置电凝钩,于肋缘、锁骨中线做一5 mm 切口作为抓钳操作孔,于肋下和腋前做一5 mm 切口作为辅助孔,然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通过腹腔镜探查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切开胆囊浆膜,钝性分离胆总管、胆囊管,钳夹并切断胆囊动脉,最后切除胆囊,使用电凝止血,确保无任何异常后进行伤口处理即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水平,炎症指标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2)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肠黏膜损伤情况:采用Chiu's 分级标准判断,Ⅰ级为绒毛顶端下的间隙有增宽现象;Ⅱ级为绒毛顶端的上皮出现破溃或脱落;Ⅲ级为绒毛顶端发生破坏,并扩至基底;Ⅳ级为绒毛顶端的上皮全部脱落;Ⅴ级为固有膜出现崩溃,可见出血点、溃疡。(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胆管损伤、胆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IL-6、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TNF-α、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IL-6 为白细胞介数-6,TNF-α 为肿瘤坏死因子-α,IL-10 为白细胞介数-10

组别 例数 IL-6(ng·L-1) TNF-α(μg·L-1) IL-10(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76.35±15.26 126.32±20.21a 6.85±1.27 13.58±1.11a 26.54±2.48 45.36±3.18a试验组 76 75.98±15.08 98.25±12.54a 6.79±1.18 10.21±1.08a 26.49±2.30 32.54±2.45a t 0.45 12.25 0.64 6.48 0.46 11.4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后的肠黏膜损伤情况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的肠黏膜损伤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的肠黏膜损伤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在胆囊结石的刺激下,机体会出现一定损伤,引起局部感染,造成胆囊炎,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方式的不断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常用手段,但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肠黏膜损伤严重,加之手术创伤大,更容易增加机体炎症反应,延缓患者病情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IL-6、TNF-α、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减少胆囊结石患者体内炎症的产生。开腹胆囊切除术通过打开手术视野,全面剥离胆囊周围粘连组织,降低胆囊张力,快速切除胆囊,达到治疗的目的[5]。但该术式不但会损伤腹壁,还会让腹腔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增加手术感染风险,术后患者肠胃功能、伤口等恢复更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是以“微孔”代替“切口”,术中出血量少,操作更精细化,既能保证手术效果,又能减少手术伤害,且不会增加机体的炎症反应[6];同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等优势,手术操作均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实施,且手术环境较为密闭,不会暴露各器官、组织,对黏膜、腹壁、肠胃功能的伤害小,从而减少炎症反应,更利于机体恢复[7]。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治疗后的肠黏膜损伤情况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损伤小,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安全性高。由于手术原因,机体的胆汁酸代谢易出现失调,从而促使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增加手术应激反应,激活氧自由基,损害肠道上皮细胞,降低黏膜屏障功能[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为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气腹,酸化各细胞,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免疫应答,从而避免黏膜严重受损[9];同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视野更为清晰,一些隐秘的组织也能在腹腔镜的探查下清楚显示,基于此,主刀医师可以精准操作,快速分离胆囊,降低胆囊周围组织的创伤率,为机体恢复奠定良好基础,从而避免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王耀[10]在相关研究中指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且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认为该术式具有精细性,切除胆囊效果较开腹胆囊切除术理想,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能够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减少黏膜组织损伤,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开腹胆囊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