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卫列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 钱卫列
回顾历史,十九世纪末期,车辆的出现对城市的形态与发展发生很大的促进和改变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是必然趋势,是相互支撑。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与未来城市之间的型态关系,也引发了我们对智能汽车技术路线发展方向的思考。
目前在全球范围有两派观点,一方观点是:单车智能,也就是“聪明的车”,此类观点认为道路不需要改变。另一方观点是:车路协同,也就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企业普遍认为汽车在不断的智能化、网联化,城市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也在朝智慧化、数字化的过程发展,两者协同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新基建、新城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利于探索与促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是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前十多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出现,中国的信息化发展从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走向了全社会、全民信息化,以及城市信息化。但是在过去的时期里,我们所发展的智慧城市基本上都是基于基础设施、设备不被数字化、不被连接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方方面面的智慧城市革新,医疗、社交、教育、知识、零售、消费等方面。特别是政府电子政务的智慧化,也多半是以城市中各部门信息的交换、归集、梳理,面向居民和社区,去提升改善服务体验,所以是一个基于信息化交换而形成的流程优化再造的智慧城市建设。
今天,随着大量传感器产生,同时5G网络及窄带泛在感知网的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被数字化连接起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进入到一个2.0的阶段,一个基于物联网而非互联网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形态正在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智能汽车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一辆汽车,它将成为城市当中另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如同当年的摩托罗拉、爱立信用来通话、发短信的手机,到今天成为个人的智能终端、信息终端。
智能汽车与新型智慧城市的碰撞必然对社会、城市、经济、产业产生巨大的变化。智能汽车的发展与城市的基础设施互为作用、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发展需要以汽车作为新的切入点,重点利用动态数据和新型移动载体,解决好城市规划、交通出行、智慧管理三大问题。
智慧城市2.0的阶段,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城市的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和相关其他基础设施予以配合,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用于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信息交流、协同讨论、协同创造,特别是手机支付的出现产生了更多的商业流通。其安全隐患问题已经出现,但是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和发展,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道路上,安全就变成比互联网时代更不可想象的安全问题。因此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汽车的单车智能,需要道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配合,提前进行危险警告,这就是对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汽车的最大的安全保障。基于5G通信网的V2X技术体系支撑,保障车与道路之间的互为作用,让车走得更加安全,这就是车路协同的重要作用之一。
左: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梁峰右: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 钱卫列
当前,在双智协同上,中国走出了中国特色,武汉、德清、宁波、广州、莆田、北京、上海、无锡、长沙等国内多城市探索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例如武汉:106公里车路协同智能化测试道路,自动驾驶公交、物流配送、共享出行、智能停车、清洁环卫等8大领域示范应用,打造车城融合的城市智能底座平台;长沙:初步建立智能网联云控基础平台,实现全市2万辆重点车辆(公交车、“一危一渣一校”、环卫车)的后装车端设备加装,改造210个城市路口,部署近400套LTE-V2X路侧单元,100公里智慧高速。
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有三条关键路径,一是通过道路智能化改造,实现车路协同,建立城市感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基础保障系统等;二是通过车城网平台,实现数据协同,通过CIM平台汇聚动态和静态数据,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等多类应用;三是通过协同发展,以出行为主线,同时解决城市、交通、出行等问题。
智能汽车发展自然有好处,它会改变城市的方方面面,它会改变城市低效率的问题,它能够让城市的绿色与环保能够变化,它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过去两到三年当中,致力于“双智”的研究,同时也支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开展“双智”的试点示范与实践推广,城市需要更新、城市需要有更好的竞争力,立足全球,我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需要实践,需要快速地找出模型,找出我们的技术路线,尽快制定出我们的标准。
中国汽车百人会在全国智标委的批准下成立了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标准工作组(SAC/TC426/WG8),我们希望能够探究出一个智慧的、有用的、高可靠保障的,对汽车有用的智能基础设施模式、架构、标准。2021年6-7月,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标准工作组将调研国内社区智能停车场、智慧出行、社区无人配送智能配套设施发展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形成标准立项建议书及标准草案,组织会员单位研讨,通过标准引导加强社区智慧泊车、出行、无人配送相关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