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反馈教学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7-21 03:01:00李春芝夏利敏贺才榕阴远远杨艳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建设性护生情况

李春芝 夏利敏 贺才榕 阴远远 杨艳明

医学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点是反馈,无论是实践教学或护理理论,护生需给予反馈意见或建议,护理教师据此引导护理教学的提升、进步、深化。相关研究[1]表明,护理教师工作期间感知到的阻力部分为假设性反馈,由此进一步升华到建设性反馈。在理论教学或临床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缺乏反馈策略,不确定的反馈效果,担忧不恰当反馈等原因,导致护理教学期间建设性反馈不充足[2]。护生出现错误时大多为负反馈,教师处于较弱反馈意识的主要原因是担忧护生不欢迎反馈,从而对师生关系造成损伤,因此,本研究以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建设性反馈的效果展开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涉及的64名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21.47±1.05岁。观察组中男1名,女31名;年龄19~22岁,平均21.03±1.12岁。两组实习护士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实行常规临床教学,由带教教师为实习护士讲解相关护理知识,授课期间依据教学程序进行具体实施。

1.2.2 观察组 实行建设性反馈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1)创建可行性的建设性反馈:教师在对建设性反馈提供前,需要求护生充分了解自身期望,为反馈和评估提供有力依据。护生所接触的领域较为广泛,所遇到的教师也是不同类型的,在准确实行建设性反馈时,教师需依据自身领域准则,转变各个领域的标准,以便于做好衡量和判断。除此之外,带教老师还需了解护生的实践经历和学习经历,询问护生是否想获取反馈实际方向,以便于教师和护生基于学习成果创建相同的现实目标,推动护生对反馈情况积极回应,展开一系列行动,防止护生对反馈产生负面心理。

(2)评估护生对建设性反馈的期望:每位护生均是有差异性的,可能呈正性或负性的反馈结局。有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反馈经验若是呈负性,会使护生在面对相同事件时伴有负面情绪。针对现有情况,教师需对护生接受反馈、同意给予和建设性反馈的期望进行衡量,充分理解护生不愿接受反馈的心理,促进护生实行建设性反馈。

(3)护生护理实践信息的收集:提供建设性反馈的前提是收集护生关于护理实践的相关信息,主要从三方面提供护生护理实践信息:①护生由带教老师引导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教师在此期间需对护生的具体表现直接或间接的观察。②护生护理实践信息以反思日记和护理笔记作为书面来源。③耐心倾听护生口头回答的相关问题,并与团队共同讨论可提供的信息来源。

(4)确定建设性反馈机会:护生对教师于短时间内提供接近事件的反馈过于依赖,教师应在短时间内采取即时性反馈,为护生实践活动提供反馈,以便于维持良好效果。及时性反馈的合理实施,能够保证患者安全,支持和监督护生具体实践,使其可以更好的表现。及时性反馈在护理教学期间,所表现的是情境反馈,可直接反馈临床情况,但在临床情境教学中,教师还需对其他反馈的时机进行考量。比如,个别临床情境中护生可能伤害到患者,教师需即刻介入,针对现有情况,很难及时提供建设性反馈,若护生之后仍需面对此种情景,需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于关键时机激发护生观察力,并在结束事情后,给出更加详细的建设性反馈。

(5)针对性、具体性实行建设性反馈:针对性反馈是护理教师提供建设性反馈的关键特征,实际内容则是用具体的事实向护生讲解哪些属于正确行为,并询问护生的具体感受和是否受到影响。带教老师在积极提出建设性反馈时,若参照护生学习习惯,描述细节,可鼓励更多护生展开相同的行为,促进护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负面建设反馈时,需对护生给予鼓励,依据具体情况做好自我评估,提供机会,让护生自主发言,以便于对其是否了解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带教老师需评估护生进步标准,从而做好相应反馈。建议教师在提供实时信息时,可通过情感色彩进行信息传递,从而提出相关事名,纠正护生的错误方法,以便于护生清晰了解如何具体实现,推动护生行为动力。之后,带教老师需对护生纠正行为的能力和实际价值进行详细评估,提出鼓励和期望。

1.3 观察指标

(1)护生考核成绩比较:统计两组护生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得分情况[3]。

(2)教学方法评价:评估教学方法评价情况[4],相关项目:提高思维想象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判断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理论、实践能力、便于理解难点、便于掌握重点、提升同学协作能力情况。

(3)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64~89分,不满意<64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实行建设性反馈教学法后,观察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评价情况比较

实行建设性反馈教学法后,观察组提高思维想象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判断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理论、实践能力、便于理解难点、便于掌握重点、提升同学协作能力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评价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实行建设性反馈教学法后,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结果[5]显示,教师在护生出现错误时,会习惯性进行反馈,大多为负反馈。对教师来说,由于限制时间、反馈策略缺乏,未确定反馈效果和并未恰当反馈等因素,导致教师和护生在日常实践中常伴有不反馈表现。教师处于较弱反馈意识的主要原因是担忧护生不欢迎反馈,从而对师生关系造成损伤[6]。教师在护理文化中并未高频率实施建设性反馈,与此同时,现阶段所面对的卫生保健环境相对复杂,且处于多样性的患者群体,因可供反馈的临床特征存在局限性,导致临床护理教师很难提出反馈。有研究结果显示[7],建设性反馈在护理教学实践期间的障碍包含未恰当选择、不断增加反馈需求、不明确反馈目标及反馈者未给予自身正确评价,针对以上情况,需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

建设性反馈教学于护理临床中的应用可发挥显著效果,需合理利用,保证临床干预意义。创建建设性反馈护理组织氛围,反馈在一般情况下应不受到外界打扰,于私密、安静的外部环境中展开。教师可对护生的表现公开祝贺,而在护理带教期间,因限制地点,常采用适时、简短的及时反馈[8-9]。护生在工作期间的主要反馈形式为观察式反馈,缺乏询问式反馈行为,因此可通过创建良好反馈环境,增加非正式反馈次数,让护生积极投入到工作环境中[10]。与此同时,护理管理人员也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建设性反馈,在对反馈知识培训的同时,保证教师与护生处于可供反馈的环境中,并分享交流建设性反馈成功的相关案名,推动护理团队对建设性反馈的调节,增强工作人员反馈意识,愿意接受并加入进来。教师在建设性反馈期间需对护生的薄弱和劣势有所了解,辅助护生合理纠正和解决,教师在评估护生时不应限制于单一的操作和理论,而应对大环境加强关注[11]。单项成绩仅为表层评估,而促使护生形成劣势的相关因素为护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所处环境及价值观。教师需加强关注建设性反馈在临床教学中的反复性、准确性和灵敏性,不仅需对护生的反馈信息精准捕捉,还应分清主次,清晰了解主要问题,教师的切入点可为询问问题,逐步深入考量,引导护生对自身的优势仔细剖析,做好反思,为建设性反馈提供合理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可通过对护生接收反馈的回应和表现进行回顾,让护生表达对建设性反馈的意见和感受。与护生共同讨论愿意采取哪种方法获取反馈,从而进一步了解护生反馈期望的相关途径[12-14],明确建设性反馈的实际目标,一般情况下,该目标是于医院教学部门设定,由护生或代教老师通过书面表达的形式实现。有研究结果[15]显示,采用目标反馈带教方法,是从各个方面制定目标,鼓励护生由简到繁地完成相应目标,并做好反馈,增强护生教学期间的方向感,在完成教学后保证达标,提升教学质量[16]。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合理的反馈频率也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情况下持续反馈和定期反馈可有效帮助护生改变不良习惯,但长时间的持续反馈会使护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削弱,有依赖性产生,因此需定期组织深度反馈。在对建设性反馈给予鼓励时,需发扬团队精神,展开行动,便于向患者提供建设性反馈[17]。结果显示,观察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思维想象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判断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理论、实践能力、便于理解难点、便于掌握重点、提升同学协作能力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建设性反馈的实施应引导护生做好自我评价,应具备深入、客观、及时、公平、积极、明确、真诚的特征,并采取尊重、敏感、冷静的传达,指向行为发生改变,可将反馈者想要给予帮助的想法表达出来,并对学习者的变化情况进行考量,可允许缺陷、优势识别,并提供改进指导,增强信心。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建设性反馈,有利于提升护生的综合水准,保证教学满意度。

猜你喜欢
建设性护生情况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4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20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18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新情况新举措
工会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 02:39:21
新情况新举措
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02:38:49
特殊情况
小说月刊(2015年6期)2015-04-23 08:48:48
俄罗斯政府抵御危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