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育军,周陶佐,杨彦芳
对于发病1周以后进入恢复期的中重度脑梗死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20分],在前期严重神经功能损伤的同时,受损脑组织局部区域环境也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脑细胞持续的损伤和凋亡。如果不能给予积极干预,病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改善细胞内环境,挽救受损伤的神经细胞,减少或避免细胞凋亡,减轻神经症状。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中重度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观察其对病人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恢复期中重度脑梗死病人160例,发病时间为1周至1个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脑梗死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基础资料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符合《神经病学》[1]中重度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发病时间为1周至1个月;病人或家属了解本研究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对丁苯酞软胶囊或者芹菜过敏的病人;②有痴呆、癫痫、精神疾病的病人;③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④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或合并心动过缓的病人;⑤合并糖尿病且经治疗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11.1 mmol/L的病人;⑥合并恶性肿瘤的病人。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二级预防及防治并发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二级预防及防治并发症治疗的同时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299),每次0.2 g,每日3次,空腹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变化,ADL满分100分,分值增高提示症状改善。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1.6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90%;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以下。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75%,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NIHSS、ADL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单位: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单位:例(%)
脑梗死恢复期是指发病1周至6个月,治疗以防治并发症、康复锻炼和二级预防为主。中重度脑梗死常见于大动脉闭塞或者心源性栓塞,梗死面积大,易合并脑水肿,60%以上会继发出血[2]。在脑梗死恢复早期主要表现为缺血性级联反应,如细胞内钙超载、大量自由基生成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3],且持续时间常大于1周;同时由于内环境改变,伴随着细胞的持续凋亡。病人多遗留较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于各种并发症。此阶段,二级预防可以减少复发风险,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康复锻炼,但是对于减轻脑梗死级联反应,缺乏有效治疗的药物。丁苯酞又称芹菜素,临床推荐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3],可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减少花生四烯酸和谷氨酸等毒性物质,抑制细胞内钙浓度,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并且保护脑细胞[4-9]。
黄运强等[10]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芹菜素抑制血管炎性反应,促进脑血管平滑肌增殖,减少小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张晓红等[11-13]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容易发展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或痴呆,经丁苯酞治疗可以减轻症状[14-15]。中重度脑梗死病人常在急性期经历神经症状断崖式加重后,在恢复期仍呈现渐行性加重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内环境破坏后继发的持续神经细胞凋亡,导致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和神经递质分泌水平降低。丁苯酞可以减轻血管炎性反应[16],稳定内环境,抑制细胞凋亡[17]。Li等[18]研究发现,丁苯酞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后Caspase-3和Caspase-9的激活,从而抑制线粒体过量释放细胞色素C和细胞凋亡因子。Guo等[19]研究发现,丁苯酞并不直接保护神经细胞,但却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E)保护损伤的神经细胞。康霞等[20-22]研究发现,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恢复期中重度脑梗死,可明显降低病人NIHSS评分,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且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丁苯酞软胶囊的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