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莉,伊晓瑜,黄淑艺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理念不断深入临床。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切口小、治疗效果佳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疾病患者的首选术式,若在围手术期护理不当,则极易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1]。日间手术主要是指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择期手术患者入院、手术以及出院的手术模式,可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与治疗时间[2]。日间手术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需求依次为健康宣教、专科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需求等,而做好日间手术室的护理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特别是手术室护理[3]。气压治疗仪主要是仿照人工按摩的一种生理泵,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气囊进行迅速充气、放气,借此对双下肢进行挤压,加速静脉血液循环,促使血液灌注,增加氧合速度,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LC日间手术室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10月于我院日间手术室接受LC手术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0~50岁,平均(35.28±11.24)岁;结石类型,胆囊结石51例,胆囊息肉32例,慢性胆囊炎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3例;结石直径2~4 cm,平均(3.11±0.41)cm。观察组男66例,女34例;年龄20~50岁,平均(35.61±11.20)岁;结石类型,胆囊结石53例,胆囊息肉30例,慢性胆囊炎1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2例;结石直径2~4 cm,平均(3.10±0.35)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临床检查确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4]。排除标准:存在沟通障碍;不配合本研究。
对照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1)术前准备:调整手术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热情、耐心的态度接待患者,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头部抬高3~5 cm,并将肩部适当抬高,确保颈椎处于水平位,在足跟部垫上环形啫喱垫,以降低褥疮的发生率;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2)仪器准备:检查腹腔镜、电外科设备的性能,确定特殊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行后,在患者右侧头端放置腹腔镜系统,并在其大腿肌肉丰富的地方贴上负极板。(3)术中配合:常规消毒铺巾,连接摄像线、气腹管,由器械护士整理手术台上的摄像手柄、电凝线、光纤以及气腹管等,调整气腹机压力至12 mmHg(1 mmHg=0.133 kPa),随后进行充气,速度为1~2 L/min,待患者腹部隆起且与肝浊音界消失后,则调整为高流量10~15 L/min,检查气腹机显示的压力值,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术野区的出血量,同时执行医嘱。(4)病例标本处理:待标本离体后,巡回护士、器械护士与手术医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并贴好标签,由巡回护士在离体30 min内固定标本。(5)术后护理:检查患者的各管道,同时做好保暖措施,将患者送至麻醉苏醒室,做好疼痛、尿潴留以及恶心呕吐等预防措施,密切监测引流管与引流液情况,若引流量<20 ml/24 h,且无腹部体征时,遵医嘱拔除引流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购自北京龙马负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IPC400E):嘱患者取平卧位,放松双下肢,将下肢套入气压治疗仪套筒内,使足底达到套筒最底部,确保松紧度适宜,打开电源,调节压力参数、治疗时间等,依据压力梯度设定压力,脚踝为45 mmHg,小腿为40 mmHg,大腿为30 mmHg,以保障血液向近心端流动,从下肢远端开始充气,向近心端逐一充气,直至大腿根部的气囊充气结束,套筒内的全部气囊自动缓慢排气,在1个循环结束后停顿数秒,随后再重新充气、排气,反复实施,30 min/次,2次/d,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存在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对治疗参数、时间进行调整,或停止治疗。两组均于干预1个月后评价疗效。
(1)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使用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5]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使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患者的自理能力,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理能力越佳。(3)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等。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例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100 0.46±0.10 8.01±2.54对照组100 1.52±0.31 15.63±2.31 t 32.542 22.194 P <0.05<0.05
干预前,两组NR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RS、BI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RS、BI评分比较(分,±s)
注:NRS为疼痛数字量表,BI为Barthel指数量表
组别例数NRS评分BI评分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 100 7.14±0.58 2.14±0.33 41.21±10.25 68.91±1干预前干预后0.47对照组 100 7.11±0.44 4.14±0.21 40.57±10.31 55.82±11.23 t 0.412 51.131 0.440 8.526 P >0.05<0.05>0.05<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LC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出血量少等优点成为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有研究指出,LC可能会损伤胆管,引起胆管狭窄、胆汁性腹膜炎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6]。随着麻醉技术、加速康复理念的发展,日间手术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可改善医院传统服务流程与管理模式。在日间手术室实施LC,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其尽早恢复[7]。LC术后若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及发热等均会延迟患者出院,加之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起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气压治疗仪是一种物理性非介入性治疗仪器,其作用原理与人工按摩相似,主要是经过机械泵在短期内对套筒上的气囊迅速充气、排气的方式,促使双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加快,在改善肢体血液灌注与氧合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并提升其生命质量。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在术前协助患者调整至合适体位,并做好相应的腹腔镜、电外科设备的准备工作,有助于医师、护士以及麻醉师一体化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术中患者与护士的有效配合,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实施预防性护理,可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NR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利于改善病情,减轻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