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萍
上饶市中医院 (江西上饶 334000)
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治疗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内瘘功能能够提高透析血流量,是保证充分透析的重要因素。内瘘的使用寿命与内瘘成熟质量密切相关,且对血液透析的疗效有一定影响。为确保血液透析疗效,临床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内瘘成熟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有研究显示,远红外线疗法可有效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内瘘成熟,从而有效提高透析血流量[1]。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红外线疗法对老年血液透析内瘘患者透析血流量及血管内径、壁厚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上饶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血液透析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术后功能锻炼的28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术后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疗法的32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65~81岁,平均(73.15±6.87)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8~27.1 kg/m2,平均(23.46±1.11)kg/m2;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高血压肾病7例,糖尿病肾病8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66~80岁,平均 (73.25±6.71)岁;BMI 19.5~27.6 kg/m2,平均(23.52±1.18)kg/2;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10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进行健康宣教,明确内瘘的重要性;选择非惯用手造瘘,进行日常手部运动,扩张静脉;术后注意保暖,衣袖宽松,避免压迫;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关注切口情况,定时触摸血管搏动情况,观察内瘘是否通畅,避免手部负重;清洁、干燥局部切口,若出现渗液情况需及时更换敷料,避免切口感染;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避免引发患者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
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功能锻炼:术后1 d无出血症状后,行手指和腕部运动,预防血栓的形成;术后3 d根据实际恢复情况行握拳运动;术后7 d,交替做握拳、松拳动作,或捏像皮球锻炼,加快内瘘的成熟速度。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DP红外线治疗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W-T-1)进行照射:治疗仪与内瘘血管的距离为20~30 cm,对内瘘血管照射40 min/次,2次/d;在照射前,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将内瘘血管及其周围皮肤充分暴露,控制照射距离、时间,定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高度,确保其局部温度适宜;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情况,一旦出现,立即关闭红外线,汇报医师,及时进行处理。
(1)透析血流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记录两组透析血流量情况(根据透析机显示的实际血流量判定)。(2)血管内径、壁厚: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仪(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型号Logiq 7)检测两组的血管内径、壁厚。(3)护理满意度:干预4周后,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该问卷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47,分半信度为0.627,内容包括服务态度、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护理质量4个维度,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干预前,两组透析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透析血流量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透析血流量比较(ml/min,±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透析血流量比较(ml/min,±s)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 P观察组32 185.32±32.58 241.69±36.87 6.481 <0.001对照组28 184.87±32.24 212.48±33.58 3.138 0.003 t 0.054 3.191 P 0.957 0.002
干预前,两组血管内径、壁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管内径、壁厚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管内径、壁厚比较(mm,±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管内径、壁厚比较(mm,±s)
t P观察组组别例数血管内径干预前干预后32 4.11±0.57 5.57±0.36 12.251 <0.001对照组28 4.12±0.61 5.05±0.32 7.144 <0.001 t 0.066 5.876 P 0.948<0.001 t P观察组组别例数壁厚干预前干预后32 0.42±0.04 0.62±0.06 15.689 <0.001对照组28 0.41±0.06 0.52±0.05 7.453 <0.001 t 0.768 6.954 P 0.446<0.001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而良好的体外循环血管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疗效的重要条件。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案,具有并发症少、维持时间长等优势,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的疗效[2]。若内瘘未发育成熟,在透析过程中极易因内瘘狭窄造成血管阻塞,导致清除率降低,甚至引发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常规功能锻炼通过手部、腕部锻炼,可有效预防血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内瘘的成熟,但作用较为缓慢[3]。
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虽属于不可见光,但具备可见光特性,能够利用热效应升高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从而扩张血管,提高内瘘流量,加快血流速度,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组织中异物的清除率;其非热效应对皮下组织具有较强的穿透性,能够增强细胞活性,提高内瘘通畅率,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4];同时,其对末梢神经兴奋性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此外,其对血管内膜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管内径、壁厚,促进内瘘发育成熟,提高内瘘质量,避免内瘘血管硬化、水肿,从而有效提高透析血流量,确保疗效[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透析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透析血流量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管内径、壁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管内径、壁厚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使用红外线治疗仪时,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可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生理干预等措施,可有效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密切关注切口情况,叮嘱其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高其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远红外线疗法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内瘘患者的血管内径、壁厚,提高透析血流量,确保透析疗效,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