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在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21 06:32苗小明王黎明
医疗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耳突发性国药准字

苗小明,王黎明

北京市密云区医院 (北京 101500)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指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以单侧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耳鸣、眩晕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1]。突发性耳聋可分为低中频型突发性耳聋、中高频型突发性耳聋、全频型突发性耳聋。对于全频型突发性耳聋,临床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和耳蜗总动脉的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存在密切关系,治疗上以降纤治疗、改善循环等为主[2]。巴曲酶又名凝血酶样酶,不仅具有降低血黏度、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作用,而且在抑制血栓形成、溶解血栓等方面也具有良好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3]。本研究以96例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巴曲酶在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0~57岁,平均(42.61±3.88)岁;病程3~7 d,平均(5.02±1.04)d;听阈50~74 dB,平均(65.42±5.08)dB。试验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2~56岁,平均(42.67±3.86)岁;病程2~7 d,平均(5.06±1.02)d;听阈51~75 dB,平均(65.47±5.05)dB。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全频型突发性耳聋相关诊断标准[4];(2)无药物过敏史:(3)单侧耳聋;(4)治疗配合度高;(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脏器功能障碍;(2)双侧耳聋;(3)其他疾病如听神经瘤等所致突发性耳聋; (4)妊娠期或哺乳期;(5)合并严重中耳炎。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5 mg(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26,规格5 ml∶17.5 mg)和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1.5 h内滴注完,1次/d,治疗14 d;维生素B1注射液1.5 mg(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613,规格2 ml∶100 mg)和注射用腺苷钴胺100 mg(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994,规格1.5 mg)肌内注射治疗,1次/d,治疗14 d;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本溪恒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74,规格1 ml∶5μg)和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滴注速度30~60滴/min,1次/d,治疗14 d;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 mg/片)口服治疗,剂量标准为1 mg/kg,每天最大剂量需<60 mg,1次/d,治疗5 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95,规格0.5 ml∶5 BU)和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需>60 min),初次剂量分别为10 BU和100 ml,以后隔日注射1次,并且巴曲酶剂量减半,FG<1 g/L时停用1次,治疗5 d。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包括血浆FG、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每个频率的听力相较于治疗前提高>30 dB;有效,每个频率的听力相较于治疗前提高15~30 dB;无效,每个频率的听力相较于治疗前提高<15 dB;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

治疗前,两组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浆FG低于对照组,TT、PT和AP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注:FG为纤维蛋白原,TT为凝血酶时间,PT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组别例数FG(g/L)TT(s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8 3.29±0.88 2.55±0.57 20.23±3.89 23.65±4.0治疗前治疗后4试验组48 3.27±0.89 2.23±0.41 20.25±3.85 25.96±4.16 t 0.111 3.158 0.025 2.760 P 0.912 0.002 0.980 0.007组别例数PT(s )APTT(s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8 10.98±2.70 12.87±2.95 21.95±3.96 23.55±4治疗前治疗后.26试验组48 10.96±2.75 14.99±3.01 21.93±3.99 26.02±4.18 t 0.036 3.485 0.025 2.867 P 0.971 0.001 0.980 0.005

2.2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以往,突发性耳聋好发于50~60岁年龄段人群,但近年来,受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及工作压力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人群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6]。突发性耳聋的具体发病机制临床尚未完全明确,但诸多研究显示其与内耳血循环障碍、毛细胞损伤及血管栓塞等存在一定关系,其中内耳血循环障碍可能是主要病因[7]。目前,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较多,例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以及高压氧舱治疗等,以药物治疗为主,尽早治疗有利于患者恢复。有研究者表示,迷路动脉是内耳血供的主要来源,一旦发生动脉硬化或血管痉挛栓塞等,均可引发内耳微循环障碍,认为在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除了需要加强营养内耳神经细胞等常规治疗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注重改善内耳循环、消除微血栓等[8]。

近年来,巴曲酶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以精氨酸酶和水解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由巴西蝮蛇毒液提取,能够直接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A2链从而分解血浆FG,可以进一步加快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释放,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对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内耳循环具有良好改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FG低于对照组,TT、PT和APTT均长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巴曲酶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良好,可在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李凯等[10]也在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研究中指出,巴曲酶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1.84%,和本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证实了巴曲酶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巴曲酶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猜你喜欢
内耳突发性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MRI内耳水成像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指导价值分析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恐龙内耳的秘密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可处理突发性疾病的智能外套
3.0TMRI在内耳成像及内耳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
东亚古人类化石中发现“尼人内耳迷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