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天津市西青医院 (天津 300380)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例数也明显增多,患者以进行性脊柱侧弯、腰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生命质量明显下降[1-2]。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通过将球囊预置在责任椎体内,经液态加压膨胀,撑开处于压缩状态的椎体,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改善Cobb角[3-4]。虽然应用该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术后骨水泥渗漏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高黏度骨水泥具有聚合温度低、注射时间长以及瞬间高黏度等优点,能明显降低骨水泥的聚合热效应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提高手术安全性[5-6]。在此基础上配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不仅不会增大手术创伤,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膨复被压缩的椎体[7]。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在天津市西青医院接受治疗的11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0例;年龄65~88岁,平均(72.15±3.15)岁;骨折部位,腰椎35例,胸椎24例。试验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66~87岁,平均(72.09±3.29)岁;骨折部位,腰椎37例,胸椎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无手术禁忌证;腰背部出现明显疼痛感,不伴神经受损;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椎体椎弓根以及后壁处于完整状态。排除标准:难以耐受手术治疗;椎弓根断裂或者椎弓根后壁不完整;伴有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等症状;非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存在骨代谢疾病或者脊柱结核。
两组均行常规术前检查,在心电监护、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手术体位取俯卧位,垫高会阴、胸部,悬空腹部;采用局部麻醉,确定皮肤进针位置以及病变椎弓根位置,并注意确认穿刺针位于椎体、椎弓根内部。
对照组经定位针进入套管内部,沿套管置入球囊,注入碘海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129,规格50 ml∶17.5 g(I)],采用扩张球囊撑开处于压缩状态的椎体,当椎体高度恢复到满意高度后,取出球囊,注入高黏度骨水泥,使矫正后的椎体高度处于稳定状态。
试验组先在骨水泥旋入器中旋入骨水泥填充器,备用,在压力泵中注入1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旋紧加压泵螺钉,备用;先在骨水泥调和器中倒入骨水泥单体,然后再将粉剂倒入,按照顺时针方向匀速搅拌15~30 s,于调和器中压入骨水泥填充器,旋紧旋盖;将骨水泥调和器倒置后将骨水泥填充器旋下,将穿刺针螺钉端溢出的、嵌在净骨水泥填充器螺纹中的骨水泥擦拭干净,旋紧螺钉;连接压力泵与骨水泥填充器,排空后与穿刺针连接,3 min后,骨水泥处于高黏度时便可将其加压注入,加压手柄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5~6圈,暂停5 s,对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再继续进行加压,直至整个手术过程完毕;在手术完成后,泄压,从穿刺针上将手术器械卸下,于穿刺针内推入穿刺针的针芯,于椎体内推入穿刺针内残留的骨水泥,随后将穿刺针拔出,对手术切口进行仔细包扎。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手术时间。(2)统计两组骨水泥渗漏率。(3)在术前、术后1 d经胸腰段MRI以及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明确病变节段,根据影像学资料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注入骨水泥量(ml/推)59 56.96±6.15 50.18±2.96 4.18±0.25试验组60 32.15±2.18 31.15±1.09 3.25±0.16 t对照组29.427 46.687 24.211 P 0.000 0.000 0.000
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提高,Cobb角均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 P<0.05
组别例数伤椎前缘高度(mm)Cobb角(°)术前术后对照组59 14.58±2.18 20.15±2.13a 16.35±2.25 9.25±0.19术前术后a试验组60 14.62±2.15 20.19±2.11a 16.37±2.22 9.21±0.15a t 0.101 0.103 0.049 1.276 P 0.920 0.918 0.961 0.205
试验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67% (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 (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6,P<0.05)。
椎体成形术是临床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8-9]。虽然该手术方式相对安全,但术后仍具有较高的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渗漏不仅会损伤神经,如果填充材料进入到静脉系统中,还可能引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0-11]。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是在锥体成形术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一种器械[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骨水泥注入量。究其原因,联合高黏度骨水泥与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只需对一侧椎弓根进行穿刺,在穿刺成功后可与之配套的手动液压泵连接,于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无需行球囊与通道扩张,手术操作步骤简化,进而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骨水泥渗漏率。而椎体成形术球囊膨胀主要呈现为块状,会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故骨水泥应用剂量更大,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高。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明显改变了传统球囊撑起椎体的方式,通过直接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同时采用斜口穿刺针,便于调整骨水泥注入方向,获得更加理想的填充效果,有助于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膨胀式椎体成形术以及球囊充气扩张的方式,经外部压力泵加压可促使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也得到有效纠正。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将后凸畸形纠正,同时还能降低骨水泥渗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