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熙,游美红,聂仕娇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西丰城 331100)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在临床儿科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威胁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2]。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痛、发热、咳嗽、咽痛等,临床必须选择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快速诊断,为临床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从现阶段来看,临床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方法较多,如快速血清学、微生物培养、免疫学检验等,其中以快速血清学、微生物培养最为常见[3]。本研究将快速血清学、微生物培养应用到7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中,就其检验的诊断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7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2例;1~3岁22例,4~6岁27例,7~12岁23例;病程<7 d 38例,病程≥7 d 34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4]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12岁;患儿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免疫性缺陷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对72例患儿实施快速血清学、微生物培养,具体方法如下。
快速血清学:采集患儿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并将血液标本置于专门试管中保存;随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离心后留取上清液,并通过胶体金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抗体),检测完成后详细记录检测数据;诊断标准,MP-IgM抗体值≤1∶160为阳性。
微生物培养:在患儿家属的协助下,使用医用无菌棉签擦拭患儿的鼻腔、咽喉及口腔等,将收集的痰液置于无菌痰液收集器中保存;送至检验科后,由检验人员将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培育,培育温度为37℃,时间为24 h;诊断标准,培育24 h后,对培养基颜色进行观察,若呈现黄色则判定为阳性。
比较快速血清学、微生物培养在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和在不同病程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
经检验,72例患儿,快速血清学共检出65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90.28%;微生物培养共检出68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94.44%。两种检验方法的总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
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在1~3岁、7~12岁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6岁患儿,微生物培养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快速血清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快速血清学、微生物培养在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例(%)]
微生物培养在病程<7 d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快速血清学(P<0.05);而在病程≥7 d患儿中,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快速血清学、微生物培养在不同病程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临床儿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发育情况并不相同,因此,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时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的总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快速血清学是一种使用特异性抗体血清和分离血清抗原进行血清反应的检验方案,其能有效明确患儿的病原菌性质[5];而微生物培养是一种将病原菌标本接种到培养基上的检验方法,通过培育病原菌来明确病原菌性质[6]。因此,这两种临床检验方案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在1~3岁、7~12岁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4~6岁患儿,微生物培养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快速血清学 (P<0.05)。其原因为,4~6岁的患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机体抵抗能力、抗菌特异性,这就导致快速血清学在这一年龄段的灵敏度较低。本研究还发现,微生物培养在病程<7 d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快速血清学(P<0.05);而在病程≥7 d患儿中,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病程<7 d是病原菌繁殖的早期阶段,此时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病原菌在制备抗血清过程中的存活率较低,极易出现假阳性;而由于病原菌的繁殖,采集患儿体内病原菌进行微生物培养,不仅能有效明确其病菌性质,还能观察患儿体内不同时期的病菌数量变化情况。虽然快速血清学在某些方面的诊断效果较微生物培养差,但该检验方法的检验操作简便、快速,能及时获得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且微生物培养的诊断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