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微
武夷山市立医院妇产科,福建南平 3543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属于女性妊娠期特发疾病[1],有数据显示[2],大约有15%孕妇可出现妊娠期糖尿病,上述疾病危害性较大,若不及时给予有效干预,可引发难产、死胎等问题,对母体及胎儿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目前临床常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血糖控制疗法,但调查显示,大部分孕妇对上述疾病重视程度及认知度不够,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欠佳,进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故除施行血糖控制疗法外,还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3-4]。常规护理模式的措施更倾向于基础护理,不能有效满足孕妇个性化需求,因此,有必要选择其他护理模式[5]。循证护理模式是指借鉴他人成果及结合患者个性化需求制定的护理方案,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更强,为探究循证护理的可行性,该院对2017年5月—2019年5月10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现报道如下。
随机将该院10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对照组(53例)、研究组(53例)。该研究所选病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研究组53例孕妇年龄为22~41岁,平均为(29.75±3.13)岁;经产妇、初产妇分别为15、38例;孕周为23~31周,平均为(28.30±2.61)周;体质指数为20.32~29.32 kg/m2,平均为(24.50±3.61)kg/m2;学历:20例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9例大学。
对照组53例孕妇年龄为22~40岁,平均为(29.68±3.10)岁;经产妇、初产妇分别为14、39例;孕周为23~30周,平均为(28.27±1.57)周;体质指数为20.28~29.28 kg/m2,平均为(24.51±3.53)kg/m2;学历:19例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9例大学。
两组资料经统计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孕妇及家属讲述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其合理饮食,给予其用药指导,加强血糖及症状监测,确保孕妇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处于稳定状态。
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具体为:(1)组建小组。挑选6名5年以上护理经验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由具有循证护理经验人员对组员开展专业化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循证护理要点。(2)护理实施:①提出问题。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要点?②寻找证据。在各资料库内搜索“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妊娠结局”等关键词,获取有用文献,整理护理措施,向糖尿病主治医师及产科医师求证措施可行性,并结合孕妇个性化需求制定最优护理方案。(3)循证实施:①重建疾病认知。向孕妇发放妊娠期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包括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案、自我护理措施等,引导其认真查看,同时,组建微信群和公众号,将孕妇拉进微信群内,定期推送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宣讲文章或视频,告知孕妇认真查看,并总结知识要点,发送至微信群内。②加强监测。指导孕妇加强日常血糖监测,协助其一起制定短期降血糖目标,积极询问孕妇自我护理感受,并协助其完善需改进的地方。③饮食管理。结合孕妇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产妇购买电子秤,准确计算各种食物量,告知其日常生活中多进食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高糖食物,多喝热水,禁食生冷食物。④心理疏导。对孕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使用相关情绪评估量表),并协助其分析不良心理形成主因,结合了解情况合理制定疏导方案,并教会其自我调节方法,向其强调不良心理对胎儿及血糖水平的消极影响。⑤运动指导。结合孕妇体质情况合理制定运动方案,告知孕妇三餐饭后休息30 min,运动30~40 min,以散步为主,在运动期间,应注意调整呼吸,以免呼吸急促。同时,可推荐孕妇做有氧运动操,1次/d,如扩胸训练、大步走等,在运动过程中应控制幅度及力度,并加强监测心率。⑥睡眠指导。详细告知孕妇一天睡眠时间要求:如中午休息1 h,晚上11点前要上床休息。⑦体重管理。告知孕妇每周体重增长控制在0.3~0.5 kg。
两组孕妇均护理8周。
对比两组孕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妊娠结局。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6]:选择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计分制为0~4分,总分172分)对孕妇自我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护理责任感及自我概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则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护理质量评分:选择自制问卷(总分80分)对护理内容(40分)、工作态度(20分)、工作能力(20分)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7]:包括焦虑、抑郁2个子量表,计分制为0~3分,各由7个题目组成,总分均为21分,各子量表分值判定为:0~7分、8~10分、11~21分分别提示无焦虑/抑郁、存在可疑焦虑/抑郁、肯定存在焦虑/抑郁。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孕妇护理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s)
表1 两组孕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s)
?
研究组孕妇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孕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
研究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1.32%)低于对照组(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对比
研究组孕妇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孕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孕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对比[(±s),分]
?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临床妇产科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孕妇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导致其糖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血糖水平升高,可对母婴生命健康产生严重消极影响[8],故需及时给予有效干预,血糖控制疗法、饮食及运动疗法是目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但调查显示[9-11],较多孕妇由于饮食习惯不当、缺乏保健意识等因素,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下降,进而导致血糖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加以护理配合。
循证护理属于常用护理模式之一,强调措施的证据性及科学性,可有效保证护理效果。该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控糖效果,这很可能是由于在循证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更注重对孕妇开展认知教育,通过积极施行疾病知识教育可增加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视度,并能促使其意识到良好饮食习惯及合理运动对增强血糖控制效果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其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积极开展运动,进而达到增加血糖消耗及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的目的,对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具有良好促进作用[12-15]。同时,研究发现,经循证护理干预后,孕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整体护理工作的好评度明显更高,并有助于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依赖感,从而更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此次研究显示,研究组孕妇护理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且研究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1.32%)低于对照组(32.08%),提示开展循证护理有助于增强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对增加母婴安全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同时,数据显示,研究组孕妇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亦提示循证护理具有良好可行性,对增加孕妇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对增加孕妇好评度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研究显示,研究组孕妇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亦提示施行循证护理有助于减轻孕妇孕期的焦虑程度,使其以一个较良好的心态面临分娩。
田婧[16]在《循证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循证护理的有效性,其以10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产妇血糖控制结果、妊娠结局其发现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通过研究其认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施行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将该研究成果和田婧的成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均认为循证护理具有良好可行性,有助于增加血糖控制效果。但该研究除对比上述指标外,还对孕妇自我护理能力、护理质量进行了对比,更能说明循证护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可行性,有助于增加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妊娠结局,护理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