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罗 利 钟雪飞
(1.湖南工商大学 会计学院,湖南 长沙410205;2.多伦多大学,加拿大 多伦多M5S 1A1)
企业环境治理行为能否带来竞争优势一直是环境经济领域关注的争议性话题。大多数实证研究从财务绩效角度加以评价,而从企业价值实现的传导链条来看,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形成的竞争优势首先需要在产品市场上加以变现,并最终传导到财务绩效环节,因此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效应更可能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得以体现,但目前从市场竞争优势角度考查企业环境行为经济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现有研究已关注到媒体、机构投资者等社会主体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作用[1-2],但少有研究关注到类似群体在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后果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鉴于全球背景下对环境和生态的关注引发的环保主义对消费主义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文化塑造功能,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具有强烈的“形象传播”效应,来自各类社会群体的关注行为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后果会起到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社会关注考查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经济后果,以期进一步揭示企业环境治理行为效应的过程机制。
本文选取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环境治理行为有助于市场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实施环境治理行为力度越大,在行业内的产品市场份额和定价优势越大。消费者关注、媒体关注和公众关注在其间起到调节作用。本文主要贡献在于:①从市场竞争优势这一视角拓展了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现有文献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对企业整体财务绩效的影响,少有研究结合产品市场寻找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后果的多层次证据,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性证据;②进一步揭示了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经济后果产生的作用机制,检验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关注对企业环境治理后果的影响作用,丰富了企业环境治理后果机制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引导企业环境管理实践活动的实施。
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及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启示。
Sarkar[3]认为企业环境治理行为是管理经营活动与环境关系的战略措施,旨在响应外在压力或者减轻环境危害的一系列主动举措。对于环境治理行为给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环境弱势观”和“环境优势观”。前者认为在环境规制下,企业为了合规性,采取诸如清洁生产、减排减产等方式,政府还会征收额外的污染税费,这些都会增加企业成本或者减少利润[4]。后者最有代表性的是“波特假说”,认为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有可能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新技术的采用会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率[5]。围绕以上两种观点现有文献都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支持性证据,造成实证结论分歧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绩效测量指标存在缺陷,如未能详细区分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6]、没有区分环境行为的战略性质从而与所选择的绩效结果指标产生了期限错配[7],现有文献在对环境治理行为的经济绩效进行检验时主要从财务绩效入手,这种单维度的绩效评价方法也限制了对环境治理行为影响后果表现及实现机制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想象空间。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概念,张敬伟和王迎军[8]总结了竞争优势的三种主要观点,即能力优势观,价值优势观和绩效优势观,能力优势体现的是企业的资源能力基础,价值优势来自于市场层面的价值实现,绩效优势来自于财务绩效层面,企业竞争优势并不等同于单一的财务绩效,也不一定能产生卓越的财务绩效,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经济影响效应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和多路径特征,因此有必要从更多角度探索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经济后果的证据。
1.2.1 企业环境治理与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环境治理行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或者差异化战略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一方面,环境治理行为能够带来成本优势。尽管从短期来看,环境投入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但Hart[9]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创新等途径在未来环保趋势中实现先发环境优势,技术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单位产品资源成本,间接降低了末端治理成本和制度遵从成本。同时,通过先动优势所形成的学习效应给企业带来低成本竞争优势;企业也可以通过实施各种环境治理行为给企业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长,消费者的行为与价值观构成也在发生变化,绿色产品被部分消费者青睐,企业环保形象也成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重要价值判断标准,企业环境治理行为体现在产品和企业形象上的差异化,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已有研究发现实施前瞻性环境战略的企业通过提高绿色创新绩效获得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且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建立[10]。而企业环境治理带来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体现为产品市场份额和定价优势的增加。企业利用成本优势实施低价策略或者利用“绿色形象”实施差异化策略均有助于吸引消费者,促进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也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定价优势,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同等价格上具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和安全边际,而拥有差异化优势的企业凭借产品差异化带来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提高,价格的敏感性降低,通过制定较高的产品价格,使其在产业中获得超常收益,即无论采取具体哪种战略类型的企业在价格制定上都将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盈利安全边际。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a:企业环境治理能够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H1b:企业环境治理能够提高产品定价优势。
1.2.2 社会关注的调节作用
Freeman[11]将企业“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签订了内容与形式不一的契约并通过不同的履约机制对企业施加影响,如股东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消费者通过产品市场的购买行为,媒体通过信息的传播行为,公众则通过多种渠道施加影响。在企业环境治理行为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路径上,也必然会受到上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如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上的正面形象有助于吸引和保留更多优秀人才,提高员工认同感和满意度,最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12];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实施各种环境治理行为打造的绿色形象和绿色产品同时也是对企业声誉这一无形资本的投资和积累过程,不断吸引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如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13],获取低成本的绿色信贷资金和投资[14],降低政府环境监管处罚风险甚至得到政府支持与奖励[15]等。因此,企业环境治理可以通过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关注行为施加的多渠道多层面影响最终反应到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上,企业受到的关注度越高,被施加的影响越大。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企业受到的社会关注越高,环境治理行为对市场竞争优势的影响越强。
公众网络关注数据开始于2011年,为使研究数据保持一致性,本文以2011-2018年沪深上市公司作为初选研究样本,样本选取过程中剔除了金融行业公司、期间退市公司、ST、*ST公司和资产负债率超过1的公司样本,剔除无法获取数据的公司样本,最终获得19 017个公司/年观测值。企业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和社会关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
2.2.1 被解释变量:市场竞争优势
根据理论分析,以企业在行业内的产品市场份额和定价优势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两个替代指标,其中市场份额以企业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和的比例加以衡量,由于企业在某种产品上的定价优势通常表现为相对行业内其它企业更高的毛利率,本文以“相对毛利率”(企业毛利率-行业毛利率均值)加以衡量。
2.2.2 解释变量:环境治理
根据企业披露的信息从以下8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环境治理行为:①开发或运用了对环境有益的创新产品、设备或技术;②有减少废气、废水、废渣及温室气体排放采取的政策、措施或技术;③采用可再生能源或循环经济的政策及措施;④有节约能源的政策措施或技术;⑤有绿色办公政策或者措施;⑥通过ISO 14001认证;⑦获得了环境表彰;⑧其他正面性环境行为。上述行为中有一项则计1分,以加总求和分数表示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水平,最高为8分,最低为0分。此外,对上述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做进一步分类,①②③④侧重于生产性环保投入,将其归为“亲环境生产行为”,⑤⑥⑦侧重于绿色形象,将其归为“亲环境形象行为”。
2.2.3 调节变量:社会关注
本文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类型对社会关注进行了如下划分:①消费者关注,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关注主要源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产品,如果产品与消费者息息相关,其关注度也就越高,因此,借鉴周虹等[16]的划分,依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法,将产品直接接触消费者的行业视为消费者关注度高的行业,属于该类行业的企业取值为1,否则取0;②媒体关注,以新闻标题和内容出现该企业的新闻数按年度汇总数来测量;③公众关注,以社会公众通过企业股票代码、企业简称、企业全称等为关键字的每天搜索数按年度汇总数来测量。
2.2.4 控制变量
基于理论分析及已有文献研究结果,本文主要从市场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企业成长阶段三方面选取了市场竞争程度、产权性质、产权结构、股权集中度、成长能力、企业年龄、公司规模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及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为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构建如下基本模型:
Yi,t=α0+β1Xi,t+∑βjcontrolsi,t+∑yeart+∑industryi+i,t
(1)
其中,i代表企业,t代表年份;因变量Y分别代表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两个变量市场份额和定价优势;自变量X分别代表企业环境治理(ECB)、亲环境生产行为(Em)和亲环境形象行为(Gim);controls表示控制变量。同时控制了时间和行业固定效应。为了排除异常值的干扰,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分位的缩尾处理。
表2报告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知,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均值为0.007 2,赫芬达尔指数均值为0.135,定价优势均值为0.001 5,表明行业内市场竞争度较大,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间毛利率相差较小,平均市场份额较低。环境治理最大值为8,均值为0.832,说明企业采取环境治理行为的水平普遍较低。最后3列对有无采取环境治理行为的企业进行分组均值差异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组样本在各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取环境治理行为的企业市场份额均值更高,但无定价优势,组间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在社会关注度上,消费者关注、媒体关注与公众关注均比无环境治理行为组均值要高,且在1%水平上显著。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值(最大值为2.21)表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描述性统计
采用最小二乘法并使用稳健标准误差进行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企业环境治理行为与市场竞争优势的两个指标“市场份额”及“定价优势”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市场份额的相关系数为0.001 2,与定价优势的相关系数为0.003 0,表明企业实施环境治理行为力度越大,越有利于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及价格优势的提升。假设H1a,H1b得到验证。进一步根据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亲环境生产行为(Em)和亲环境形象行为(Gim),其回归结果如表3中模型3-6所示,亲环境生产行为和亲环境形象行为均对市场份额及定价优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相对来说,前者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更大,后者对定价优势的影响更大。
表3 企业环境治理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为进一步考察社会关注对环境治理行为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调节效应,在基本模型中加入消费者关注(Consumer)、媒体关注(Media)和公众关注(Public)调节变量及其与环境治理的交互项后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消费者关注在企业环境治理与市场份额及定价优势之间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这是因为消费者是与企业产品销售最直接相关的群体,企业实施各种环境治理行为无论是采取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都易于被消费者捕捉和关注,从而提高环境治理行为对市场竞争力的正向影响。媒体关注和公众关注在环境治理与定价优势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但正向调节环境治理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即媒体和公众关注度越高的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对企业市场份额的促进效应越强烈。
表4 社会关注的调节效应
3.4.1 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由于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环境治理行为信息可能不是随机发生或由外生决定,导致样本自选择产生内生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检验,使用最邻近匹配,以采取环境治理行为的上市公司为处理组,未采取环境治理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控制组,匹配阈值为0.05,按照1:1的比例得到配对样本进行回归检验。表5中模型1和2列出了PSM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匹配后企业环境治理行为与价格优势之间仍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对市场竞争优势的影响效果仍然成立。
3.4.2 工具变量
环境治理行为和市场竞争优势之间也可能会面临逆向因果或遗漏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比如经营绩效好的企业可能更倾向采取积极环境措施。为进一步控制内生性问题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借鉴周虹等[16]研究,以公司注册地所在省份或直辖市的企业环境行为均值和环境行为滞后一期,作为企业环境行为的工具变量进行回归,表5中模型3和4是工具变量第二阶段回归结果,在第一阶段回归中,工具变量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同时第一阶段回归的F统计量为5 937.71远超过10,说明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通过过度识别检验判断工具变量是否满足外生性,检验结果显示P 值均接近于或高于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选取的工具变量满足外生性要求。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显示,通过两阶段工具变量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对市场竞争优势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至少在5%水平上显著,研究假设依然成立。
表5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3.4.3 更换自变量
将环境治理行为由连续变量更换为哑变量(ECB_dum),有前文中所述环境治理行为之一取1,没有取0,代入公式1重新回归,结果所图4中模型5和6所示,企业环境治理与市场份额和定价优势之间在1%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结论仍然稳健。
本文使用A股2011-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环境治理行为有助于市场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通过实施更多的环境治理行为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定价优势,解决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有效。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得出以下启示:
(1)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环境保护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系列环境规制政策密集性出台,成为一批有资源基础和战略眼光的企业主动采取环境治理行为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环境治理已成为企业构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环境治理与经济绩效可共赢。
(2)社会公众是除政府以外推动企业构建长期环境战略、主动采取环境治理行为的另一重要力量。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社会属性越来越强烈,在各利益相关者构建的社会网络中,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受到社会价值标准的极大影响和塑造,在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中,应进一步重视系统性地进行环境制度建设,如鼓励建立基层民间环保组织,降低环境公益诉讼门槛,完善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和环保监管数据公开机制,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参与能力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