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1-07-21 12:14杨录强副教授王莹副编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46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辽宁大连116025
商业会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会计师人员职业

杨录强(副教授) 王莹 (副编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辽宁大连 116025)

一、引言

同时,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也极大地影响了审计工作。信息技术拓展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促进了信息系统审计、数据资产审计、区块链审计等新兴专业审计的诞生和发展,为满足审计客户对审计服务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由于审计线索的隐形化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审计思维的变革、审计模式的创新以及审计流程的再造均迫在眉睫,因此审计人员期望在审计工作中有可资利用的先进工具和技能来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现实已经证明,未来已来,不断发展的机器人和RPA技术正在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大量重复规则化的工作,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缩短了审计周期,审计人员可以将时间用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逐渐成为主流,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改革成果日益凸显。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势必要求职业界和教育界联手完善人才培养方式,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监管者、社会公众和客户的需求。

基于上述背景,审计人员应当如何应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审计人才培养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审计人才的需求变化?本文认为,审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原则,践行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以“互联网+教育”为重要抓手,重构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以混合式教学为主要方式,为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审计人才提供持续动力。

二、对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的思考

为了给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世界发达国家的会计、审计行业协会都非常重视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体系。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行业协会采用功能分析法、能力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针对注册会计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进行分析。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AESB)于2019年12月修订的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及《国际教育公告》手册,还特别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和职业怀疑态度的学习和发展。在参考借鉴以上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审计的环境、要求和技术的变化和我国目前的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成果,本文对审计职业胜任能力作进一步拓展,构建了新的审计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体系,详见表1。

表1 审计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一)价值观——审计职业信仰

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审计人员来讲,更是意味着一种责任和担当。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可归纳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其中“责任”为先,是立业之本。古人云: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如果缺乏责任感和责任心,轻者对工作敷衍了事,重者与被审计合谋舞弊,纵有再高的学识和能力,也不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审计是一份崇高神圣的职业,审计承担着为维护公共利益而监督的历史使命。国家审计要为民而审,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而审计;社会审计要为社会公众而审;内部审计要为股东和管理者而审。审计人员应该始终把维护公众利益作为执业活动、专业判断的出发点,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职业精神。

(二)职业道德——职业底线

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的执业基础。审计作为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最鲜明的职业特征,只有保持精神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审计质量才能够得以保证,审计工作人员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另外,审计不仅要面对繁杂的财务数据,而且要面对财务数据背后的人和事,这需要魄力和勇气。为了维护国家和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审计人员还负有保密义务;为了维护行业利益,审计人员还需要达到规定的职业要求,诸如合理确定专业服务收费、不收取或不支付佣金、不从事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等。

(三)知识储备

审计人员需要面对不同的行业和鉴证对象,比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基建项目审计、舞弊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资产评估;预算执行绩效审计、金融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此外,审计人员还需提供非鉴证性咨询服务,比如组织管理咨询服务、税务服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另外,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势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其知识储备以商科尤其是审计专业知识为中心,但是又不限于商科,还包括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数据分析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

(四)工作技能

审计学是实务科学,其重要特点是实务性强。审计问题的解决不只是依靠知识,还要依靠工作技能,如人际沟通、文字表达、领导力等。

就现代化企业而言,采取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既能够为企业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又能够为防止出现舞弊、徇私以及诈欺等情况,进而达到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目的。但依然存在部分企业缺乏对于内部审计的正确认知,进一步造成了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出现,继而阻碍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本文提出从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模式、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加强道德文化的建设、扩大内控审计范围、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现代化技术的利用等方面出发,创新内部审计方式,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执行力的同时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可以使审计人员在与文化背景或知识结构不同的人员(包括同事和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交流时能有效地听取对方意见,恰当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职业环境中做出准确判断,承受和解决冲突,更好地与他人共事,实现组织目标。在国际审计业务和国际交流学习中,外语交流能力也是必备的。

其次,文字表达同样是审计人员的必备技能。在审计工作中,从搜集审计证据到填写审计工作底稿,再到撰写审计报告,表达审计意见,始终离不开文字表达。尤其是按照修订的审计报告准则,审计报告中需要增加关键事项段等审计过程说明文字,要求审计人员披露针对重大审计问题执行的审计程序和专业判断,此项改革意味着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加,也意味着对审计人员的文字表达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审计人员还会承接更多的鉴证业务和咨询项目,比如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等。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无论是过程文档还是咨询报告,文字材料均不可或缺,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技能,以使其内容完整、条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得体。

再次,审计工作往往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这要求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组长具备一定的领导力,如战略规划、决策制定、项目管理、资源分配、成员激励等组织管理技能。

最后,审计人员还有拓展业务、参加商务活动的需要,基本的社交礼仪也是必备的,审计人员应当注重积累更多的阅历和更深厚的人文素养。

(五)职业素养

随着工作的历练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身上会有一些特有的品质,形成审计职业特质或者秉性。这些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思维。审计思维是一种基于“发现”目标的逆向思维。审计人员要在大量甚至海量的业务数据中发现错报漏报,从审计线索追查到审计证据搜集,都要依赖于缜密的逻辑推理、职业判断。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再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无不凝结着审计人员的职业智慧和高超的审计方法。二是职业谨慎。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是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审计准则,规范取证程序,以实现审计目标。但这只是职业谨慎的最低要求,审计人员更应“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即在科学合理地规划工作路线的基础上,还需要在执业过程中始终保持耐心、细心和足够的职业关注。三是数字素养。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商业逻辑和运行方式,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审计总是和数字打交道,因此,数字素养应成为审计人员的关键素养之一。审计人员应增强对数据的采集、观察、归纳、整理和分析能力,以数据审计师的身份审视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抓住审计重点,在重大错报高风险领域发现疑点,归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四是学习能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除了信息革命引发审计技术的深刻变革外,共享经济、平台企业、智能制造、敏捷战略等商业社会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也在影响着审计的目标、内容、方法。审计人员的学习既包括专业知识的更新,也包括相关知识的更新,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知识等。审计人员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现阶段应当注重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并用来指导日常的审计工作。五是抗压能力。张孝君(2021)认为,审计中存在的审计管理集中性与流程分散性、审计定位局限性与需求多元性等错配因素,给审计带来了巨大困难。工作负荷重、时间要求紧和工作冲突多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需要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审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服务需求,成效导向

“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这与高等教育一贯倡导的成果导向教育(OBE)高度吻合的。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审计教育应该面向实务应用、提高审计人才培养价值。

(二)加强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同样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一综合教育理念做出了具体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

落实审计课程思政,首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探查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使授课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其次,贯穿历史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将我国审计发展的悠久历史、审计业界的名人轶事、我国审计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等思政元素融入审计课堂,培养学生热爱审计的情怀、投身审计的热情,激发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使命与担当,鼓励学生成为勇于创新、德才兼备、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才。

(三)完善课程设置,打造人才高地

1.整体课程结构。基于前文的审计职业胜任能力分析,审计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包含政治素养类、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类、经济管理类、财会基础类、审计专业类、技能提升类等,各类别的课程名称具体见表2。

表2 审计学专业课程结构

2.关键课程设置。相比传统的审计学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本文认为应该重视以下课程教学:(1)审计职业道德课程。近年来,国内外审计失败案件频发,表面看是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深层次原因则是审计独立性缺失和审计职业道德滑坡,主观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2)实践课程。审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审计教学要为实务服务。因此,审计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审计教学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又不能缺失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高校审计实践课程往往通过开设审计实验来实现,但是基于模拟数据和实验条件的局限性,终究只是模拟,与实务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审计实践课程的发展方向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加贴近实务的仿真操作,或者创造机会让学生顶岗实习。(3)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类课程。大数据技术与商务智能给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数字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大数据时代对审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审计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显然还不到位。目前,各高校审计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涉及审计信息化的非常少,并且审计专业课程与大数据审计耦合度低,亟待在审计的教学内容中引入大数据审计的相关知识。(4)组织领导力课程。通过职业发展,中高端审计人才将有机会走向管理岗位,而审计教学中往往忽略管理知识与领导力的培养,因此,建议增设此类课程,以备社会之需。

(四)推进“三教”改革,促进内涵式发展

要加强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内涵式发展,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现实的路径。其中,教师是教学改革主体,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即教学模式)是改革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1.“双师型”教师培养。很多审计专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对审计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面,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脱离现实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可以与当地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缺乏实战经验的审计专任教师深入基地,实际感受并学习大数据审计业务实操全过程。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聘请实务专家参与学校教学。

2.教材修订完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强化审计人才培养应该加强教材研究,提高教材编写质量。优质审计教材应该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审计工作为主线,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将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二维码链接的形式融入教材,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和话语体系。

3.教学模式改变。自“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高校应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以来,各高校积极开展情景式教学、网上课堂、翻转课堂、项目制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模式,推动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网上授课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授课更加灵活,而且为校企协同培养审计人才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但是,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其关键环节在于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因此,本文建议在设计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并赋予相应的、合理的权重进行评价和激励,如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巩固专业知识;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多种资格和能力证书,增强创业就业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团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鼓励学生多参加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培养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读书交流,扩大审计学生的知识面和人文素养等。将以上活动和审计职业能力结合起来,打分并录入评价系统。

(五)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育人的归宿是用人。从有关调查来看,现阶段高校培养的审计专业人才还远不能满足实务的需要,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培养方案等与实务存在脱节。开展审计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团队应以实务应用为导向,广泛听取社会意见,联合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机构等用人单位开展人才培养专项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统筹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校外实务应用场景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建立协同机制和资源对接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

(六)完善继续教育,服务终身学习

审计工作处于经济监督的前沿,审计人员能时刻感受到知识更新和工作强度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审计带来新业务的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在数智时代,技术迭代与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想达到人机共生、和谐共行而非替代淘汰,审计人员必须从繁重的任务甚至倦怠状态中抽身出来进行主动学习,以抵抗知识的“半衰期”。审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积累和思维塑造必不可少。为此,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2021年继续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更好地提升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道德操守,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和治理能力,提升行业诚信度和服务国家建设能力”,这是深化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体系改革、加强注册会计师人才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要点》强调,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加强首席合伙人综合素质培养、加强高端人才培养。搭建高端人才使用平台,鼓励高端人才参加中注协或地方注协工作,以用促学,推动培养与使用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会计师人员职业
2021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2022年9月16日)
认真落实国办发30号文件精神 有效净化注册会计师队伍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0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