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羽飞 许莉(教授)(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精准扶贫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扶贫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等问题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包括精准扶贫审计在内,国家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审计的覆盖面与审计资源始终存在矛盾,国家审计迫切需要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新工具、新技术、新方法来协助其更好地开展工作。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突破性技术,在新时代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将其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与透明化、信息共享与安全保障、内部控制与可追溯性的特点,为其在国家审计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审计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可以优化精准扶贫审计的全过程,从而为扶贫工作完成后的相关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探究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精准扶贫审计领域的可能性,本质上是对审计方法革新的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审计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审计效率较低、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陈伟、Wally(2012)结合联网审计的特点提出云计算环境对计算机审计的优化。秦荣生(2014)认为大数据等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促进事后审计向持续审计发展,赋予审计以整体化的目光,以实现对审计结果的更好运用。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扶贫审计所运用的技术方法是审计领域的研究热点。张复兴(2017)认为数据筛选和抽查核实是精准扶贫审计过程中的重点。王亮、李一鸣(2017)认为精准扶贫审计项目大多周期较长,需要审计人员实时跟进并进行监督。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就,但现有精准扶贫审计方法的效率和效果依然有待进一步的优化提高。首先,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寇永红(2014)认为目前精准扶贫审计主要聚焦于扶贫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审计,而对扶贫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重视度不高。其次,审计覆盖面受到限制。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注重事后审计,且只能满足抽样审计的需要。杜永红、史慧敏、石买红(2017)认为精准扶贫审计要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完善联网跟踪审计、绩效评估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机制,使审计全覆盖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在审计领域应用的可能性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审计工作者所关注和讨论。Ghoshal、Paul(2016)认为可以利用比特币的区块链数据建立审计机制。Nathalie、Marion、Jean-Henry(2019)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和控制活动,使之产生新的行业标准甚至催生新的创新增值服务。在国内,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也是一个热门话题。黄冠华(2016)、陈旭(2017)认为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审计数据的处理与存储进行优化。唐衍君、陶建荣(2018)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审计模式由周期审计发展为持续审计、审计职能由事后揭示发展为“预防+监督”、审计内容由财务扩展到绩效。樊斌(2018)认为,区块链可以与联网审计相结合,使信息公开透明。
基于对精准扶贫审计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可知目前仍存在有待优化之处,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也在尝试对精准扶贫审计技术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革新改进。审计署已通过开展“金审工程”一期和二期等来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目前金审工程已进行到第三期,旨在进一步推动联网审计的应用发展,实现审计体系电子化。审计署对相关课题进行了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为精准扶贫审计技术方法的革新提供了思路。此外,各级审计机关也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审计技术方法。从28个省、市、自治区发布的201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各地在精准扶贫审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集中在扶贫项目开展的规范性、绩效性等方面。只有少数省份(如江苏、浙江、海南)对精准扶贫的效果开展了事后的跟踪绩效审计,并进行了相关的信息公示。在审计方法运用方面,各地均采用了抽样审计方法,聚焦于重点地区和项目,未做到审计范围的全覆盖;针对资金问题,仍以传统财务审计方法为主。只有极少数省份(如四川)强调了对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使用,但仍存在数据真实、准确、完整性不高,数据共享功能有待优化等问题。
由此可见,精准扶贫工作虽已取得重大成就,但精准扶贫审计在技术方法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探讨目前备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精准扶贫审计领域的可能性。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架构与算法,其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的分布式账簿,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与透明化、信息共享与安全保障、内部控制与可追溯性等特征,如上页图1所示。
图1 区块链技术特征
1.分布式、去中心化与透明化。现有的网络体系架构模式大多依赖于一个中心服务器,而区块链系统由无数个节点构成,不依赖于强制控制中心,数据的产生、检验、存储、维护和交互等过程均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结构每个节点的共同维护。在区块链系统中发生的每一笔交易都会进行全系统的广播,得到大部分节点的检验和确认后,该信息才可以被记录。
2.信息共享与内部控制。区块链的链式结构要求交易顺次进行,形成链式区块,交易按发生时间被盖上“时间戳”,每一个区块包含了该点之前所有信息的摘要,同步实时更新,且由密钥加密,访问者获得密钥授权后,可通过任意节点访问该区块链发生的全部交易,大大提升了信息的获取效率,很好地实现了信息共享并实现了内部控制。
3.可追溯性与安全保障。区块链系统具有自动对比同一交易在各节点记录异同的机制,以判断账簿的真假。通常情况下,修改交易记录需控制整个网络51%的节点,否则任何节点的入侵或篡改都是无效的,这为区块链系统交易记录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在现实审计工作中,不断有人尝试将区块链与审计相结合,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开发的Rubix区块链系统就是成功案例之一。德勤Rubix区块链系统中的Deloitte’s Perma Rec是一个世界性的分布式账本,可以与德勤客户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以便审计人员及时掌握各公司的实时情况和可能出现的特殊状况,审计人员可以直接获取所需的企业数据信息,并保证其真实性。本文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国家审计体系,并与现有的AO系统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国家审计的实施效果。本文以精准扶贫项目为例,对区块链系统在国家审计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设想。
精准扶贫审计区块链系统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即中央及各级政府扶贫财政资金划拨审核审计系统和扶贫一线地区的精准扶贫财政资金运用审计系统。
1.中央及各级政府扶贫财政资金划拨审核的审计系统。该审计系统将整个政府会计系统纳入以分布式账本为核心的区块链系统中,实现审计人员对财政资金划拨的整体把控。
扶贫财政资金作为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中的重要一环,在划拨阶段涉及的部门众多,且资金拨付链较长,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部门均作为区块链系统的节点,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的区块链系统(如图2所示),各节点共同维护本级政府的“总账”。中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扶贫财政资金划拨可以在由省级行政区及中央共同构成的省一级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同时向下与省内各地级市构成省内一级的区块链资金划拨系统,各地级市则可以继续向下延伸,层层推进,使整个政府会计系统变成由一环扣一环的小范围区块链系统构成的大系统,从中央一直延伸至扶贫一线地区,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扶贫财政资金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划拨效率。
图2 区块链技术下的中央及各级政府扶贫财政资金划拨审核审计系统结构图
2.精准扶贫财政资金运用审计系统。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精准扶贫财政资金运用审计系统,将精准扶贫财政资金运用阶段的各参与方均纳入区块链系统,实现扶贫全过程的信息化、一体化。
扶贫财政资金划拨至扶贫一线地区进入运用阶段后,精准扶贫财政资金运用审计系统作为精准扶贫开展阶段的运行载体,与中央及各级政府扶贫财政资金划拨审核审计系统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精准扶贫审计网络。从整体上看(如图3所示),该部分区块链系统主要分为六大节点,包括负责扶贫财政资金划拨的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财政资金账户管理的金融机构(如银行等)、贫困户动态信息平台、扶贫项目运行平台、精准扶贫审计接入端以及社会公众监督端口。
图3 精准扶贫财政资金运用审计系统
(1)精准扶贫审计接入端。精准扶贫审计接入端作为整个扶贫财政资金运用审计系统的中心,与各参与方互联。该接入端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嵌入扶贫财政资金运用审计系统内部的“审计应用服务层”。审计预警机制会随着系统中出现违规操作而被激发,便于审计人员开展即时审计;审计数据采集系统则发挥了区块链节点信息共享的优势,通过任意节点获取整个扶贫财政资金运用系统中实时更新的带有“时间戳”的全部真实数据;审计数据分析功能则可以对从系统采集的信息开展数据筛选、清洗和初步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审计效率。第二层是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运用的“实时审计访问层”,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PC端开展远程持续审计,这一模块还可以与现有的AO系统相连,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审计工作。
(2)社会公众监督端口。社会公众监督端口是指扶贫财政资金运用系统的一个公共节点,利用区块链的密钥机制进行加密保护,想要了解该地区精准扶贫信息的社会公众在经过一定程序的身份审核后,可被授权查看该地区关于精准扶贫的完整信息。同时公共监督窗口还设有举报机制,社会公众若发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等现象,可通过该节点进行全区块链范围内的匿名公开举报,审计人员和相关执法部门可以对违法行为及时介入和深入调查、查处。
(3)贫困户动态信息平台。该平台作为贫困户资金补助的开展平台,从扶贫对象确认到精准扶贫到户,对全过程实现一体化、透明化管理,信息动态更新,为审计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审计资料和数据。该平台与各地区的工商、税务、社会保障和住建部门的数据库相连,共享以上部门与贫困户相关的各类数据,借助各个维度的信息,分析判断贫困户真实情况与扶贫标准的契合程度。各节点相关部门关于贫困户的信息若出现变更,都会引起该平台的信息更新,信息更新后平台会对相关贫困户的等级再一次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对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同时,扶贫财政资金的具体划拨情况以及落实到各贫困户的资金补助也会在该平台上显示并动态更新。
(4)扶贫项目运行审计平台。该平台针对具体项目搭建小型区块链系统并与总系统相连,实现对项目各环节的实时审计。搭建区块链技术下的扶贫项目运行审计平台,需在依据各类工程项目共性特征设计的大致框架上进行个性化建设,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招标、采购、施工、验收、会计核算等环节均纳入一个系统,借助区块链预警机制,审计人员便可实现对项目的实时监督。同时,该工程项目区块链系统还可以将发票、工程进程记录、工程日志等文件纳入体系。区块链电子发票等具有可追溯性和防篡改性,能够有效遏制财务信息作假,完善对财务凭证的有效监管,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实现数字化,进一步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在以区块链为技术支撑的扶贫财政资金运用审计系统中,每次交易产生信息的数据形式也充分体现了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以及在精准扶贫审计中的独特优势。在区块链系统中,每次交易所产生的数据都以一种特定的“交易说明书”的格式在各节点传递。“交易说明书”主要包含五个部分:交易号(tx-id)确保了系统中每次交易的唯一性;“时间戳”(Time)确保了交易的真实性并形成按发生时间排序的交易数据库;哈希值(Hash)是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以一种较短的字节存储传递每次交易的信息,提高了运转效率;标签(Token)用来记录查看或操作该交易的节点信息;交易发起者签名(Signature)进一步提升了交易的真实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密钥则进一步降低了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特征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
以扶贫财政资金划拨帮扶贫困户过程形成的数据为例。在贫困户信息采集阶段,最主要的信息就是标识贫困户的ID,每个ID对应贫困户的相关工商、税务、社保、住建等一系列信息,并实时更新。在信息上报审核阶段,相关的数据主要包括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ID及区块链地址、公钥(Address)和私钥(Private Key)以及信息收发者之间的对称密钥,以实现对信息的加密传输和解密读取。扶贫财政资金的划拨阶段产生的相关数据类型与第二阶段类似,该阶段系统会对交易信息进行全网广播(broadcast),实现了扶贫财政资金划拨使用的透明公开。
根据以上对精准扶贫审计区块链系统结构原理的分析,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精准扶贫审计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实现全国范围内精准扶贫项目的统筹规划。全国范围内的精准扶贫审计区块链系统借助其闭环结构和层层延伸性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审计对精准扶贫项目的整体宏观把控,在保证审计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克服各地审计质量差异化的问题,便于审计项目的统筹规划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并有利于各地交流经验,提升审计质量。
2.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多方控制风险。精准扶贫审计区块链系统自身形成的自审机制和外界监督,从根源上遏制了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审计风险。第一,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征意味着分布式记账模式的产生,避免了集中式账本权力过于集中化而可能产生的舞弊风险,从而大大降低了审计风险。第二,区块链透明化的特征可以在系统内部形成一套有效的“自审机制”,发挥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从根源上降低了财务造假、舞弊的概率。第三,精准扶贫区块链系统的社会公众监督窗口作为第三方,发挥了外部监督的作用,为审计人员发现违规行为、收集审计证据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渠道。
3.区块链系统动态实时监控,发挥预警作用。审计预警机制,使审计人员实现了对被审计对象计划、执行、效果评价阶段的全面治理,避免了传统审计滞后性的缺点,使审计实现从事后揭示向“治已病+防未病”的职能转变,实现对全流程的动态监督,提高审计质量。
4.信息共享和可追溯的特征优化取证程序。精准扶贫审计区块链系统为审计取证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特征及审计接入端的数据分析功能极大地简化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传统审计的第三方取证工作也可以被直接查验节点相关信息所取代,极大地优化了审计流程。时间戳技术使得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交易时间对审计证据追根溯源,保证了区块链系统中所有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高质量、充足证据的佐证使得审计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提高了审计的整体质量。
基于精准扶贫审计区块链系统,精准扶贫工作的所有流程都可以在该系统中开展,审计人员可以从具体扶贫项目立案实施初始阶段开始,就对其开展全过程实时跟踪审计。
贫困户信息采集申报阶段容易出现虚报信息骗取扶贫财政资金、重复申报等问题,审计人员应将审计重点放在审核验证贫困户信息的真实性上。申报阶段,贫困户动态信息平台会根据贫困户的ID标识、基本信息以及各部门节点根据贫困户基本信息更新的相关工商、税务、社保和住建信息形成一份“贫困户信息表”,并实现自动更新。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接入端即可获得具体项目完整的贫困户信息表,通过分析各项目信息之间的勾稽关系,对扶贫财政资金申领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以确认其准确性。该过程使审计人员克服了传统审计无法实现全覆盖的缺点,同时节省了审计人员向各部门调取申领者相关资料的步骤,极大地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扶贫财政资金划拨阶段往往存在资金拨付效率欠佳、对扶贫财政资金的侵占挪用以及舞弊现象,这一阶段审计人员的重点应该放在审查资金划拨的合法性、效率性方面。扶贫财政资金划拨的相关信息都会以“交易说明书”的形式在精准扶贫审计区块链系统中传递,并在每个节点留下类似会计凭证的信息,区块链系统信息共享,划拨过程中各级政府获得多少资金支持、如何向下级分配均一目了然,从根本上降低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达到了事前预防的效果。审计人员在对扶贫财政资金划拨进行审计时,借助审计预警机制可以实现实时审计,同时可以直接调取扶贫财政资金划拨的区块链“大账本”进行审计,区块链系统交易记录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审计证据的真实性,降低了对辅助证据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精准扶贫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当财政资金划拨到扶贫一线,具体运用于贫困户帮扶时,往往会出现划拨效率低、虚报冒领、重复申领、申报与实发金额不一致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扶贫财政资金运用的效率、效果和划拨的准确性。扶贫财政资金到位后,各地政府部门的基层工作者按照贫困户登记信息进行扶贫,并将相关信息实时更新在“扶贫情况一览表”中。同时,公众监督窗口也在这一阶段发挥着社会监督的作用。审计人员在对扶贫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时,可以调取“扶贫情况一览表”和金融机构扶贫财政资金账户的具体交易记录及管理信息等资料,辅助询问法、实地调查法等审计方法,并充分利用公众监督窗口反馈的信息,对扶贫财政资金具体划拨运用的真实合法性和效率准确性进行核查,确保扶贫财政资金真正发放到需要的人手中。
在扶贫工作基本完成后,审计人员的工作尚未结束,还要对扶贫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防止出现“返贫”现象。基层工作者应定期对贫困户进行回访,并将其后续的生活状况及相关信息录入区块链系统,审计人员则对其进行后续跟踪审计,以实现各地区对扶贫效果的持续监控,使精准扶贫工作达到预期。同时,审计人员可以调取精准扶贫项目的全部数据,结合社会公众监督平台来自群众的反馈信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扶贫项目的结果做出整体评估,为精准扶贫项目的后续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精准扶贫区块链审计系统具有很好的前景和可行性,未来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领域的进一步普及需要以下措施的推动。首先,中央审计机关应领导规划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普及。中央审计机关应制定区块链技术普及相关的发展规划,从区块链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到区块链审计系统的具体搭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引起各地审计机关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其次,进一步探索区块链技术与审计活动相结合的可能性。本文对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领域运用的可能性分析是粗浅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深挖两者更多的共通点和结合的可能性,拓宽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领域。再次,进一步发展完善区块链技术以及相关的支撑技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其发展离不开如大数据、云计算、5G等相关技术的支撑,未来审计人员应加强与计算机领域专家的交流合作,完善技术支撑,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领域优势的充分发挥。最后,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的计算机素养。信息化时代下审计行业计算机和电算化的普及将是必然趋势,审计从业者和学习者在增进审计专业水平的同时,应积极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并了解掌握区块链技术的原理特征,才能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精准扶贫工作虽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我们对精准扶贫审计的思考、改进和优化不能止步。区块链技术作为当下的新兴技术,若真正被运用于以精准扶贫审计为代表的国家审计领域,将会成为辅助审计人员工作的有效工具,为精准扶贫成果的巩固和国家审计的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