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
摘 要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及就业导向,高职院校要不断改善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职人才,让学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找准定位,提高学生的职业成就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定向人才需要越来越多,职业教育素养也不断深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新课题,下面对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理论探究和深入剖析。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51
On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ployment-orientation
WANG Ye
(Shanxi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Shanxi 030009)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orient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let students quickly enter the work role, find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career achiev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more and more directional talents are needed,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literacy is also constantly in-depth research. Taking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continuously improving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literacy is a new topi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following is 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discussion on training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高职学生就业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国家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市场经济导向,定向培养人才,让职业教育更具中国特色。以就业为教育培养导向,强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不断满足市场发展以及建设需求,促进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已经初见成效,不断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但基于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完全转变原有教育模式,在教学课程设计上仍采用本科的教学手法,延续这一教育观念,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职企业中很难适应,出现焦躁情绪导致频繁离职的现象,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基于以上,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现状,通过对社会市场调研分析,找准社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认清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引导高职学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把握自身优势以及市场人才需求导向,将就业与学生的素养相融合,让高职学生在学校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研究表明,目前高职学生缺乏职業素养,虽然大部分高职学生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但是缺乏敬业精神,责任感不强,合作创新能力不够等。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诉求除了专业的职业技能以外,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品行,从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等隐性职业特点来考虑和审视问题。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都重视学科教育,而忽略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形成职业素养的教育机制,职业素养意识不够,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精准化,不仅体现在职业技能上,也体现在人才的职业素养上。仅凭学校所接受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迎合当前社会企业的需要,需要更加专业的职业素养,才能快速融入企业当中。首先,仍有部分高职院校乃至学生对“职业素养”定义不清晰,虽然理论上认为职业素养可以助力职业成长,但是现实中很难找准途径进行定向培养,或者从思想上就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不能找准定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职业素养,存在眼高手低现象,缺乏社会实操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缺乏敬业观念和自律意识,产生浮躁心理;最后,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不强烈,没有职业规划,对工作目标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导致学生认不清自己缺点以及重点培养的方向,职业素养培训也无从谈起。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问题
2.1 职业素养比例失衡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基本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显性的职业技能素养,另一个是隐性的职业道德操守素养,培养比例失衡导致步入社会的高职学生在完全胜任职业技能的同时,很难遵循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而出现频繁跳槽现象,影响了个人核心竞争实力。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着眼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隐性的职业素养没有形成一定教学模式,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流于形式主义,脱离教学实际情况,没有结合当前学生时代特点和思想变化,没有将职业素养纳入教学方案内,导致职业素养缺失。
2.2 重专业轻素质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定向培养过程中,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时间占比较大,陷入了不断取得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就能胜任企业全部工作的传统观点误区,而没有认清当前用人单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市场形势,是否能够胜任企业工作是由企业所決定的。高职院校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缺乏正确引导,导致学生职业操守能力差,缺乏主动思考能力,学习上存在应付心理,对即将成为一名企业工作者身心准备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个别高职院校学生对相关专业岗位知识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浮躁心理严重,对工作岗位过于理想化,追求工作环境与工资待遇,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现实的工作环境很难适应。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因为高考分数不利,不得已选择职业院校,但是在教育培养过程中仍然不能走出高考失败的心理阴影,不思进取,创新能力不足。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心理培养,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意识淡薄,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核心竞争力。
2.3 脱离企业需求
以人为本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基础,但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培养上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上,对职业素养培训缺乏培训意识,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就职于企业,应以企业需求为实际定向培养目标,不断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才能培育出行业技术精英。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对社会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尤其是相关专业的定向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诉求不清晰,而出现设计课程脱离企业实际,重视理论而忽略社会实践,重视职业技能而忽略人文素养的现实问题,即便高职院校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学生也仅仅视同一门普通学科来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了课程本意就是为了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所制定。学生的职业规划应在学校期间进行制定,同时企业定向需求也要在临毕业阶段引入校园,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训,加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这些隐性的职业素养的培育,不断为企业输送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如果高职院校没有充分了解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对学生素养培养起不到积极的正向作用。
3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原因分析
3.1 培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机制建设能力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不断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人才,为普及高等教育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转型期,高职院校势必迎合改革发展需要,不断应对当前市场经济的变化,革新教育体制,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深化培养。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视,但没有出台具体相关政策或培养措施,导致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缺乏正确的引导方向和规范的体制建设。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建立不够完善,职业素养的评价是衡量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的衡量标准,应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培养时期。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进行明确,各大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根据院校定向培养特点自行安排,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评定标准,高职院校之间互相借鉴的发展局面。国家相关机构也应结合当前各大院校的评定标准以及经验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统一标准的职业素养评定体系。
3.2 培育模式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缺失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培养,而实践操作相对较少,学生对岗位知识仅局限于教科书的传授,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岗位思考少之又少。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企业实际需要,学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导致职业素养培养过程异常艰辛;目前,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养,对隐性的职业道德等岗位相关的职业素养培养意识欠缺,通过走访调查,80%的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职业素养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科目,而目前教学实际是专业知识是由专业的任教老师负责,而思想政治是指导员负责,这种教学管理体系很难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定向培养。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专业课与企业文化没有很好融合,专业与职业没有很好对接,就业指导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
3.3 学生价值观
价值观的建立是在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表达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捧,企业招聘更加倾向高学历、名牌大学等,人为的划分学校等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出现误区,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我认同感;另外,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家长过于呵护的教育环境导致学生抗挫能力差,自我认知不清晰,缺乏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众多因素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出现消极、自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高校应帮助学生走出思想盲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定位,认清把一线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方向,助推职业素养的培养进度。
3.4 社会因素
受我国二千多年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这种传统思想误导了高职学生的心理,与高职院校为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完全不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频繁出现有损公德的事件,对高职学生价值观树立带来一定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滋生了道德沦丧、拜金享乐主义,纪律涣散、攀比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出现了不文明的现象,因而,高职学生的道德操守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基础。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随着市场不断更新发展,要有不断的学习进取意识,重视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实力,突出高职的优势,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4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策略
4.1 制定就业导向下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首先明确就业导向下的职业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分颁发的相关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目标要求,重塑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意识,重视品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使命意识,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不断探索和努力。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细化培养目标,突出学生自身优势,突出个性化培养特色。结合社会需求,科学制定培养模式,要迎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对专业相关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当前岗位形式和人才需求,定向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就业导向,更加明确培养方向,从基础知识,岗位技能及职业素养多方面培養,同时还要对生源情况进行统筹分析,明确学生当前的基本情况,科学制定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大多与企业定向合作,采取工学结合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以订单式培养让教学理念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校内理论学习与生产工作相融合,岗位实习让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赋予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能充分体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是否正确。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已经列为重要课题之一,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模式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变化的,为了验证这一培养模式科学与否,需要社会实践来衡量。要将职业素养培训融入学生教学的全过程,并跟踪培养的成效,根据培养效果定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互相促进并检验职业素养的培养结果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正确认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生与职员的角色转换,认清自己、升华自己;其次,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学理论中,加深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及时把控现实问题,发现问题并积极应对解决问题,不断完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模式。
4.2 创建产教融合的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专业标准以及岗位实际需求是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做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以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成长需要,将职业素养这一学科纳入“产教”结合的这一培育模式中,创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基础。高职院校应以重视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批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企业生产建设中来,针对性开展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校企联动开展,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培养,而是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岗位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可以走进企业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展,以及产品研发和市场规划,企业技术人才走进学校参与教学理论研究,让学校与企业深度联动,利用学校这一教育平台,不断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最后,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实行订单培养机制,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充分融合运用到实际岗位当中,从学校到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减少员工的流动性。通过校企的联动,让企业文化深入到学校,让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员工在这种氛围下,不断塑造自己职业化特点,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
4.3 打造学生职业素养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学生职业素养推进起到促进作用。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紧密结合,让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员的工学思想结合,制定科学的培育方案、整合培育资源、推进教学实践,不断为企业培育综合能力强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顶岗实习列为职业素养的培训基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职业素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职业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展示与切磋的平台,还树立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通过技能大赛的参与,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的密切关系。只有不断顺应市场改革需要,相应调整人才的培养策略,改革教学大纲,才能不断为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可以让企业走进校园,开展校园招聘会或者举办企业文化节,以企业家讲座或者优秀校友讲座形式提前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提高自我修养意识,不断养成具备职业素养并且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
5 结语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适应社会以及企业发展需要,本文以就业导向为着眼点,加快教育培育体系建设,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素养培育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选题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因素,指明了职业素养的培育方向,对职业素养的培育机制以及方法进行了探析,通过搭建职业素养培育平台建设,完善实践机制,不断为社会以及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恳请专家、学者指正。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年度“互联网+教育”和劳动教育研究专项“职业教育基于‘互联网+在职业院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研究”(项目编号:HLW-20184)
参考文献
[1] 张月,千颖利,李春民,等.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略谈[J].中外企业家,2020(18):167.
[2] 杨文平.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营销界,2020(22):90-91.
[3] 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20(16):44-47.
[4] 谢炎,郑丽霞,何立.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9):148+128.
[5] 贾娜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