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锋
摘 要:数学思考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被列为四大教学目标之一后,也引发了教师们的思考。学生数学思考的培养,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习得知识,而是走在求知的路上,使数学真正成为學生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数学思考;学生;求知
一、积累感性经验,让数学思考有本有源
人的思考方法和思考结果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依赖于人的背景知识,所以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
二、做说导之有序,让数学思考有条有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数学操作活动,在本单元的四节课中,在动手做之前,教师必须进行指导。如让学生找计数器、小棒,强化找和摆的过程,比如36+23,拨计数器、摆小棒时要先或摆第一个加数36,再拔或摆第二个加数23,最后看一看十位是几,整捆的有几,个位是几,单根的有几根,如果没有细化到操作的指导,很多孩子根本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有条理地思考了,在孩子动手操作中,孩子们的思维是跟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数学思考有理有据
在平时的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提炼才能使这显露出来。《拔萝卜》一课中,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动手,在交流,课堂上很热闹,很丰富。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授曾经说过,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远远不够,不能停在表面的热闹,面应该“静”下来进行数学思考,实现纵向数学化,让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发展。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三种思维层次虽然形式不同,但是这其中是有共性的.让学生在多种方法中比较分析,并且归纳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四、多种数学语言互译,让数学思考有声有色
数学思考最终要以数学交流来呈现,数学交流是以数学语言为载体和工具的。通常数学语言可分为:普通语言、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如学生看图文语言提完问题后,我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句完整话,这正是训练把图文语言转换成普通语言,再如尝试计算36+23时,除了拔计数器、摆小棒以外,还是许多孩子会用画图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着,在教孩子们进行竖式计算,应注意和的数位也应该要与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再次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小棒进行,6根单根加3根单根是9根单根,所以9要写在个位上,和6与3对齐。实际上是使数学思维活动进行了若干次“具体一一抽象一一具体”的转换,语言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多次做体操,思维才能更加敏捷!
正因为数学知识是显性的,数学思考是隐性的,因此数学思考的培养必须渗透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每一个习题中。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王苏伟. 数学思考力:“探索与实践”教学的应然诉求[J]. 小学教学参考,2021(14):76-77.
[2]陈其艳.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 试题与研究,2021(12):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