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易引起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若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资料显示[1],AMI临床救治的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疏通梗死血管,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最大程度降低心肌损伤。故一经确诊需立即进行临床抢救,并配合高效、安全的护理干预,以改善症状,挽救生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存在一定盲目性,无法有效满足现代急救的要求。急诊护理流程是影响患者生命的重要时间轴,对这一过程进行优化既能提高使抢救效率,还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2]。现将该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100例AMI患者为研究样本,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该院治疗的AMI患者100例。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AMI,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首发AMI患者;精神正常者;患者家属对该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且获批。排除标准: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伴有免疫性、代谢性和周围血管性疾病者;伴有恶性肿瘤者;严重心律失常、伴有肺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58.84±6.42)岁;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30 min~4 h,平均(2.03±0.81)h;梗死部位:14例前壁,15例下壁,10例广泛前壁,6例前间壁和5例高侧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7岁,平均(58.90±6.35)岁;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40 min~3.5 h,平均(2.02±0.66)h;梗死部位:15例前壁,8例广泛前壁,16例下壁,7例前间壁和4例高侧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120急救车按照报警电话的内容前往患者发病地点,待接诊后快速将患者转送到急诊科;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即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在医师医嘱指导下,护理人员采取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图监测、抽血、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另外,还需通知专科医师、手术室做好各项手术准备。
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①优化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由医院安排特定人员管理救护车,定期检查急救物品,保证物品数量、种类无误;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了解患者家庭住址与病情,同时指导家属正确施救,急救车需在120接到急救电话后3 min内出诊;达到现场后,即刻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使心肌疼痛得到解除;安慰患者、家属的情绪,使其消除恐惧、紧张感,积极配合救治;现场抢救后,需及时将患者平稳、快速地搬到救护车上,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部向一侧偏移,将车内氧气接通,连接好心电监护,保证各个管道通畅。现场做一份18导心电图,马上联系胸痛中心,并将心电图拍照上传。根据心电图的结果遵医嘱给予急性心梗急救“一包药”(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 mg)口服。掌握患者病情后,需及时联系院内医务人员,做好入院接待准备;转运期间,对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做好急救、护理等工作记录。②优化接诊流程:120车到达医院前,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于停车位置等待;120车到达后,用平车将患者转移至急救中心,提前通知医生将各项准备做好;另外,护理人员需辅助医师诊断患者的病情,根据评估结果通知相关科室会诊。③优化救治与转科流程:救治期间按照首诊护士责任制,由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抢救;患者进入抢救室后,1~2 min内给予吸氧,3 min内将各种生命体征检查设备连接好,5 min内完成心电图监测,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抽取血标本立即送检,同时,还需于病床边将呼吸机、除颤仪等物品准备好,及时处理突出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于需要转科的患者,应于转科前再次评估病情和转运风险,联系运转车辆,电话沟通患者病情急需准备的用物,携带运转单和转运箱,由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以最大程度保障顺利转科。
①对比两组抢救相关指标:主要包括院前急救用时、急诊室抢救用时、分诊评估用时以及住院用时。②对比两组抢救结果:主要包括抢救成功、复发。③对比两组抢救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抢救相关指标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抢救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院前急救用时(min)急诊室抢救用时(min)分诊评估用时(min)住院用时(d)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26.90±8.46 49.85±9.27 12.931 0.001 22.14±3.45 53.71±9.46 22.169 0.001 12.71±2.20 26.35±4.52 19.186 0.001 11.80±2.64 19.41±3.16 13.068 0.001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结果对比[n(%)]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脉粥样硬化(偶为冠脉栓塞、畸形、炎症、痉挛与冠脉口阻塞所致)导致管腔严重狭窄及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在此前提下,一旦供血中断或急剧减少,使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1 h,将会发生心肌梗死[4]。心肌梗死发生的常见原因有:①冠脉管腔快速形成血栓,粥样斑块内或其下血管持续痉挛或出血,导致箍状动脉完全闭塞;②心室前负荷剧增:情绪过于激动、重体力活动或血压急剧升高,加重左心室前负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量剧增,而冠脉供血明显不足;③在管腔狭窄的前提下出现心排血量骤降,如出血、脱水、休克或外科手术、严重心律失常等,骤然降低心排血量,使冠脉血流量急剧减少[5];④进食多量脂肪或饱餐:餐后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提高了血小板粘附性,造成局部血流缓慢,最终导致血小板易于聚集而形成血栓;⑤其他原因: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升高,促使冠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加重心脏负荷,均可使心肌缺血加重而坏死。心肌梗死后的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都会进一步减少冠脉血流量,扩大心肌坏死面积,加重病情。在临床中,AMI是一种高病死率的疾病。有学者研究指出[6],AMI的发生与冠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冠脉粥样硬化形成会造成冠脉狭窄,使心肌灌注受到影响,随着冠心病病情不断进展,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会引起急性闭塞,而冠脉急性闭阻为AMI患者主要病因。近些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升高,AMI发病率也逐年递增。经查阅资料获悉[7],有60%左右的AMI患者发病1~2 h内会死亡,而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发病后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卫枝等[8]研究认为,AMI发病急,短时间内采取急诊抢救治疗能使患者病死率降低,但AMI患者在身体不适的影响下机体耐受力较低,进而降低急诊救治效果。临床研究显示[9],AMI患者最佳救治时机为发病1 h内,而发病2 h内为有效救治时机,在这一时间段内,医护人员需要快速采取心肌再灌注,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抢救濒死心肌工作。周景娴[10]研究中显示,AMI患者未送往医院就死亡的概率为50%左右。故优化出诊前转运以及急救护理流程十分必要,其对延长患者生存期限以及改善临床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以往急救科常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责任护理人员需要遵照医师的安排为患者提供服务,但护理流程并不规范,急救过程中场面乱忙,不仅延长抢救时间,还有可能耽误急救。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既包括院前抢救、院前转运等流程的优化,也包括交接工作的优化,按照这种急诊护理流程开展急救护理服务,能使护理人员分工明确,有利于顺利且快速地完成急救操作与术前准备,尽可能减少分诊评估、急诊停留和术后转运等所需时间,能避免患者病情耽误;另外,优化急诊接诊流程还能使患者等待、挂号、缴费等时间有效缩短,为其提供绿色、畅通的就诊通道;优化病情评估、救护措施能避免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弱而使救治效果受到影响,可使抢救团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运用到AMI患者中,能为其争取最佳抢救时间,使患者取得理想临床预后。蔡伟英等[11]研究表明,优化护理流程能使AMI患者病死率降低,抢救效率有效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还能减少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与家属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该研究中,观察组院前急救用时(26.90±8.46)min、急诊室抢救用时(22.14±3.45)min、分诊评估用时(12.71±2.20)min,住院用时(11.80±2.64)d均短于对照组(49.85±9.27)min、(53.71±9.46)min、(26.35±4.52)min、(19.41±3.16)d(P<0.05 );抢救成功率98.00%高于对照组86.00%,复发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P<0.05),表明与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相比,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更高。推测原因可能是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使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急救更具有连贯性,在120急救随车医师接诊后,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获取患者一手资料,与急诊科医生及时联系,再由急诊科医师预测及评估患者病情,将各项接诊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护理人员待患者进入急诊科后为其实施对应的护理操作,能大大减少患者进入急诊科待诊时间;另外,AMI患者接诊后随车医师向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疏导及安抚其情绪,能使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得到缓解,从而减轻不良情绪对交感神经造成的刺激,为后续救治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对AMI患者而言,越早接受治疗临床预后越好,而准备时间越充分,手术治疗就越得心应手,救治成功率也能大大提高,复发率能得到有效控制。陈雅芳[12]研究中对30例AMI患者运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诊停留时间为(1.68±0.12)min、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为(78.98±21.78)min,住院时间为(7.54±0.12)d,抢救成功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6.66%,与该研究中观察组取得的结果对比一致性好。经该次研究发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通过指导家属调整患者体位等方式,避免家属盲目施救而带来不良后果;院前建立静脉通路、采集临床血液标本、询问病史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医院,有利于医院提前做好各项救治准备工作,能确保患者入院后及时获得救治,十分有利于缩短患者急诊与急救时间。
综上所述,对AMI患者施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