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2021-07-20 01:31田定湘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内容大学生

田定湘, 刘 毅

(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习近平曾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1]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未来将会转化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要对其注入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的内容,保证其思想不偏不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短视频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分析

(一) 大学生与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分析

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有理论涵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讲话中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群体,因此要促进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达到与我国爱国主义所界定的高度一致。大学生的意识会存在差异,这差异产生于理论知识,其中对于理论知识必须要强调高度一致,达到“精”而“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行动的内驱力,进而达到理想效果。

(二) 短视频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也被赋予了时代特色,教育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观念下的教育模式,而是在时代的孵化中孕育出了新的教育途径:短视频。

《2020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 亿,占网民整体的87.0%(如图1 所示)。此外,在各个细分领域中,短视频持续“领跑”。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浏览短视频的主要群体是在校大学生。因此,要乘借发展大势,巧妙的将以爱国主义为主导的主流价值观融入短视频中,对大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激发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图1 中国网民规模

二、短视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一) 短视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影响

1.短视频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内涵

短视频以其自身所附着的各种现代化的特点(交互性、及时性),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其一,短视频借助网络,为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打上了时代的标签;其二,由于交互性,短视频的话语权被无形放大,对于信息的阐释不再专属于官方,进而形成了人人都是新闻人的局面。短视频的“粉丝”逐渐扩大范围,并且“口味”也不尽相同,短视频的“粉丝”中,主要群体就是大学生,权威账号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后再发布,可以顺理成章地使大学生的家国情感与情怀高度融合,激发大学生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2.短视频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向心力

短视频作为最“新潮”的传播方式也丰富了教育的形式。短视频的出现更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其包含诸多特点能迅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短视频的内容是吸引大学生的原因之一,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新鲜吸引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有力的平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是原因之二,短视频混合了现代年轻人追求的呈现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利用短视频对重点的爱国主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将课上与课下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加深了其对爱国主义价值内涵的理解与内化,真正做到了“厚植”,进而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更为持久,强化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向心力。

(二) 短视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消极影响

1.短视频挑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

随着短视频的时代的到来,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在逐渐弱化。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人人都是新闻人,受教育者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短视频构建的虚拟环境之下,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的真实性在不断虚假化,教育工作者无法通过真实的反馈信息了解受教育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此外,我国目前对短视频这个新兴行业的刚性管理欠佳,短视频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低俗、暴力的内容,部分受教育者会将视线转移到这些内容上,教育工作者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因此,短视频正在挑战爱国主义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2.短视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模式构成挑战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由教育者根据教育大纲展开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补充,进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是“双向环路”的教学路径,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作出教学策略的调整。然而,随着大学生不断被短视频所吸引,课堂上的真实互动性逐渐被虚化,依托网络的短视频打破了传统时间、空间上的屏障。此外,短视频有其自身的特点: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无屏障的交互性。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的功能,能够刺激大学生接受线上教育的主动性,因此,线下课堂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

三、短视频影响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

(一) 短视频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陷阱化

短视频资源的丰富性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陷阱化。部分大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会跌入“陷阱”:暴力、非主流、低俗违规等不良现象“遍地开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内容生产者过分追求“流量”。当下网络时代,流量为王,一些教育内容生产者钻进了资本主义的“牛角尖”,打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幌子,对大学生输入国外的意识形态,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产生畸形。

其二,金钱的糖衣炮弹。内容生产者会接到形形色色的广告邀约,植入“陷阱”的价值观,这与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背道而驰,短视频生产者陷入了资本主义的陷阱,在资本主义的圈套中无限循环从而丧失了我国主流价值观。在这两点的作用之下,短视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二) 短视频中爱国主义教育互动的伪善化

短视频的互动性、交互性也会催生出一些不良的现象。短视频时代,内容生产者通过即拍、即传、即分享,引诱大学生点赞、评论、转发,进而增强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在爱国主义教育作品呈现出来时,大学生会积极的点赞、评论、转发。然而,其中存在一类人用伪爱国主义的内容,错误的诱导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使其三观发生扭曲。

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法分子诱导大学生多次互动,使其逐渐接纳错误的思想。长此以往会导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所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伪爱国,甚至爱他国。

(三) 短视频中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无序化

短视频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被拆分的支离破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逻辑严谨的教育环节,短视频时间都控制在5 分钟以内,如此短的时间是无法精准的把爱国主义的内涵阐释清楚,所以爱国主义的内容就被分解成多个部分,以一种无序的方式进行传播,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在短视频时代出现了碎片化、无序化的特点。大学生通过短视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不能层次鲜明的掌握其内涵,其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也呈现出无序化的特点。

(四) 短视频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分离化

高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将短视频与高校进行有机融合,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短视频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一些思想政治老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思想政治老师,没有接触过短视频,将短视频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短视频的运作需要新设备的支持,这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对设备的日常维护,都需要资金才能进行周转,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短视频难以与高校有机融合的原因。

(五) 短视频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监管延迟化

短视频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应的对其约束的体系就会呈现出相对迟延的状态。新事物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矛盾,虽然法律在不断与时俱进,但对于一些新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漏洞与空白,一些不法分子不免会钻法律的空子,其往往通过短视频向外界传播一些与我国爱国主义相矛盾的话题,长此以往很可能就会引起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偏移。同时,监管部门的空缺也是短视频监管呈现延迟化的原因,对短视频舆情监测的不到位,相关平台仍没有落实实名制,在审核短视频的内容时仅仅是形式主义。此外,对于某些行为的惩处力度有待加强,对于某些违法行为仅仅是强制下线、封号等,无威慑力,反而助长了发布问题视频的歪风邪气。

四、利用短视频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爱国主义的内容是教育的灵魂,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变质”,受教育者的灵魂也必然“变质”,在短视频时代下,必须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上狠抓落实,使爱国主义教育回归本源。对此,笔者提出五点建议:

(一) 资源为本,精准利用短视频丰富的教育资源

短视频以网络为契机,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短视频为大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时存在多种选择,为大学生推荐“投其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使得大学生将爱国主义认同、内化,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厚植”。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身就属于一个庞大的体系,若完全掌握其内涵则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因此需要发挥短视频资源多样化的特点。

短视频的互动性、交互性使得短视频传播的内容更容易感染人。据《2020 抖音大数据报告》 显示,到2019 年1 月,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2.5亿;2019 年7 月,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3.2 亿;截止2020 年1 月,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6 亿。如图2 所示,抖音日活跃人数呈现出直线增长的态势,活跃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出现思想的碰撞,而思想火花产生的平台就是短视频的“点赞、评论、分享”。如国庆阅兵的精彩场面用短视频记录下来,大学生在视频下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在良好的舆论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被充分点燃,爱国主义也就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大学生心中。

图2 抖音日活跃用户数量

(二) 文化为魂,利用短视频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教育

历史和文化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5000 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3]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长期实践积累出来的思想结晶,是重要的精神文化基因,因此要引导大学生,使其树立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入驻短视频平台,为传统文化加上了“美图滤镜”更加适合年轻人的口味。短视频迎合了“快餐式”消费的时代特点,呈现出“快”“简洁”的优势,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博大的优秀文化简单化,让大学生易于接受。短视频利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为传统文化增添了时代魅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三) 明星为标,利用短视频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

由表1 可知,明星、网红的粉丝和点赞数不容小觑。在2019 年,央视举办的五四晚会上,朱一龙献唱的《英雄赞歌》,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感召了大学生对于爱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此次演出被发布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得到广泛点赞、评论、转发。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明星、网红利用抖音短视频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产生了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大学生也纷纷效仿,通过短视频将爱国主义中的感染力充分发挥出来,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的心得到凝聚,爱国主义的情得到提升。此外,在短视频的“直播”平台上还有“港珠澳大桥通车”“卫星升空”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无不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实力,进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国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得到维护和提升。

表1 抖音热门用户粉丝数及获赞数

(四) 高校为基,发挥短视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对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播还要依靠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4]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出高校的基础性作用,让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处于可控的区间内。同时,教育工作者要融入到学生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教育载体,借助短视频改变传统“灌输”的教育模式,打开爱国主义教育的双向环路。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线上线下双循环。现如今,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发挥短视频的辅助作用,借助短视频展现的音乐、画面、解说等,使大学生产生对家国情感的共鸣,让其能够尽快的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环境之中。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短视频也可以弥补大学生课余时间的空白,利用短视频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层次,例如学习强国APP,其包含的视频内容丰富,从而提高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和短视频线下加线上的途径,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 规则为纲,建立健全短视频平台的法律法规

把爱国主义的内容关进规则的笼子。2019 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颁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5]。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需要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严苛的短视频管理条例,让大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规则、方向,进而使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系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发展模式。此外,对消极的内容进行“裁剪”,对其“分叉”的部分进行修剪,从而让爱国主义的养分不浪费,让大学生将真正的爱国主义理解、内化,在心中“开花结果”。

短视频平台要承担相应责任。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之歌,进而促使短视频行业朝着内“干”外“净”的模式发展。加强短视频平台的责任感,同时制定更加严苛的审核制度,对于屡教不改和顶风作案的平台用户,使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在如此规范的制度下,利用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必然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

五、总结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当下,短视频行业迅速崛起,短视频的发展必须要克服其自身所附着的盲目性和物质性等缺陷,进而融入社会化发展的大环境之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辅助作用。借助短视频对大学生甚至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符合主流价值观,同样也是人民群众的内心渴求,更是短视频行业“软着陆”的思想基础。总而言之,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短视频进行有机结合,此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荣誉感、自豪感。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内容大学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