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与研究*

2021-07-20 07:41李雪如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基础思想

李雪如

(广东药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中共中央多次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强调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早在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中就强调,各高校应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明确强调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专门划出2个学分用作开展实践教学,可见实践教学仍是促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重要途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他还指出“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会大打折扣。”[1]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一线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改革。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充分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解答现实问题中讲好思政课。在此背景下,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率先尝试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转变为以项目任务为主体,以课堂讲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为主体。[3]这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基础”课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会做人、成人成才是“基础”课的重要育人目标,注重和加强实践性是“基础”课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而项目化教学实践正是通过一个个实践活动项目,在真实情境中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想上真正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二)项目化教学实践弥补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不足

“基础”课实践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时不足和形式有限。许多院校的“基础”课教学都是以课堂上理论讲授为主,实践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这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参与兴趣不强、实际获得感低等问题。而项目化教学实践则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教材内容与项目任务相契合,教师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学会自主学习,增强内心体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为“基础”课实践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与动力。

(三)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众所周知,“基础”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论“高大上”,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关于如何做人的知识和道理,许多学生对“基础”课学习兴趣不高,在思想上产生厌烦和忽视情绪;而项目化教学实践则改变了传统“基础”课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人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而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完成项目任务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践行者,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基础”课的教学满意度和实际获得感。

(四)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个项目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使教学向课前、课外拓展,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合作式、自主式的学习环境。在项目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项目从确定到搜集资料,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实践行动,以及最后的成果汇报,作品完成等这一系列任务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主完成任务,自己解决问题,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项目化教学起源于欧洲的“项目作业(Projectwork)”,也称“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它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立为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4]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从项目的产生,到项目的实施以及后期项目的评价等,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实施者。学生在项目完成的实践过程中,重新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促进其自主学习,提升能力的目的。

(一)“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践的内涵

“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践是将“项目化教学”理念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以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运用理工科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将“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任务活动化,设计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教材内容与项目任务相契合,教师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学会自主学习。可见,“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践的实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中消化和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将“知”转化为“行”,实现知行合一。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真正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落到实处,有效地发挥“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的。

(二)“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但在“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基础”课项目化教学不是教师对教学的放任、放羊,而是教师在教学目标指导下,对“项目”进行设计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既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主导性和组织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地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践有着鲜明的特征。

1.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明确性

“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信仰的重任。因此,教师在组织和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同时,要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项目设计上,应注重选择能承担育人目的的任务载体,每个项目有着明确的育人教学目标指向性,学生在教师设定的目标和任务下完成项目,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2.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与实践性

“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践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教学内容的项目化。[5]首先将课程内容根据其内在逻辑性质和特点分成不同的模块,再将模块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任务,学生自主选择承担教学项目和完成活动任务,生产和创造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基础”课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实现知行合一。

3.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践与传统课堂理论讲授不同,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灵活多样。在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团队,以合作式的团队教学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以体验式活动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参与式互动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打破师生隔阂,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项目化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任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主完成或团队合作,项目完成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也会因项目所需而各有不同,其成果作品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这些都与传统的、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4.考评机制的过程性和综合性

“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既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也重视考核的多样性和综合性。项目化教学实践成果是多种多样的,进行的成果评价也是多样化的。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考核和评价有两个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学生自评、项目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二是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传统考评方式重视期末考试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实践更重视对学生完成项目过程的考核评价。这种考评机制将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积极参与项目的实践,从而达到课程的育人目标。

三、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基础”课中的运用与实践

为更好地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的,笔者所在学校自2014年起一直尝试将项目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采用项目化教学时,首先必须认真做好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具体项目设计。

(一)“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

“基础”课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以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课程。因而,课程的整体设计应以课程的性质和定位为指导,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以及注重教育实效性的角度出发,将教材体系向项目体系转化。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是将“基础”课的教学体系和内容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任务活动化,设计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基础”课的整体设计以教材体系向项目化任务转换为中心,首先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把教材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时代篇”、“思想篇”、“道德篇”和“法律篇”。“时代篇”主要对应教材的绪论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做新时代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学生。“思想篇”对应的是教材第一、二、三章,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相结合,做坚定的爱国者,弘扬中国精神。“道德篇”对应的是教材第四、五章,主要教学目标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树立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做有道德的人。“法律篇”对应的是教材第六章,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法治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做到尊法、守法、用法。这四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必须以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思想引领,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必须以现实生活实践为基础。因此,“基础”课的项目化教学整体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基础”课具体项目设计

根据“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教学目标,将模块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明确每个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把“基础”课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模块,由13个项目来承载(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改进,以上13个项目设计都日臻成熟。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不要求每个项目都必须完成,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时间安排,每个教师在每一模块内选择1—3个项目统一布置给学生自主完成。例如“时代篇”里有共话“大学生活规划”、共话“职业生涯规划”两个项目,那么教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即可。每一个项目通过“项目任务目标—理论知识背景—项目实施要求—成果交流汇报—思想理论升华”五个环节完成。[6]

表1 “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具体设计

以项目三“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为例:

项目任务目标: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方面的考量,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结合起来,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理论知识背景: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人的本质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就把教材第一章内容嵌入了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这个项目环节之中。

项目实施要求: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7—8人左右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策划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的活动方案,自由选择志愿活动的内容、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撰写实践活动心得感悟并做好课件进行全班汇报。

成果交流汇报:每个小组派1—2人为代表在全班进行项目成果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的活动目的、具体过程、活动感想体会、活动对象的评价等。通过交流,学生们可以产生共鸣,同时发现自己小组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思想理论升华: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通过大学生的切身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与个人的辩证关系,体会到助人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三)“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效果反馈

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教务处组织学生对理论课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生教学评价评语中,学生们普遍对“基础”课教师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和认可,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高。学生们普遍反映,“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非常新颖,课堂生动有趣,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理论,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指导人生实践,开阔了眼界,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智慧。

学生们一致认为,通过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爱党、爱国、爱民情怀。比如,学生们纷纷指出在“共读红色家书 坚定理想信念”项目活动中,大家都深深为革命志士为国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所感染,为他们的爱国深情和家国情怀所打动,进一步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青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总之,项目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以讲授理论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弊端,代之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贯穿理论,真正做到实践以理论为指导,理论在实践中升华,最终实现“基础”课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理论课基础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