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的临床研究

2021-07-20 12:10:30邹晓防肖孟景李宝龙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供区植皮分散剂

邹晓防,肖孟景,李宝龙,李 斌

自体皮肤移植是闭合烧伤、骨科伤口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于深度烧伤,慢性伤口修复,疤痕修复,肿瘤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等。对于植皮区皮片成活问题临床医师既往关注较多,但供皮区继发创面的修复却研究较少。实际上供皮区的愈合、换药时疼痛以及愈合后疤痕增生问题是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烧伤专科医师应当关注的现实问题。现在已经开发出多种临床治疗皮肤移植供区伤口的方法,经典方法是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然后再用无菌干纱布加压包扎或半暴露处理,直至创面自然愈合,但是此法常常伴有创面广泛渗血、感染、迁延愈合等情况。其他的各种新型敷料或方式应用于植皮供区伤口也有很多,但目前对植皮供区伤口的治疗方法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研究采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探讨其疗效及应用价值,拟为临床治疗上治疗植皮供区伤口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需要进行自体皮肤移植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征得患者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的贫血,凝血功能障碍、中重度营养不良、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病、下肢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5~60岁,平均(25.70±20.08)岁,皮肤供区的面积分布1%~8% TBSA,平均(4.53%±2.65%)TBSA。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7~58岁,平均(25.17±19.15)岁,供皮区面积分布1%~7% TBSA,平均(3.96%±2.22%)TBSA。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供皮区面积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使用电动取皮刀(ZIMA公司,美国)切取患者腹部或大腿皮肤,取皮厚度标准为0.3 mm。治疗组:植皮供区伤口最内层贴敷无菌凡士林纱布,然后均匀喷洒生物胶体分散剂(莱沃舒康)(吉林省莱沃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最后外层以多层无菌干纱布覆盖固定。对照组:植皮供区伤口最内层贴敷无菌凡士林纱布,然后均匀喷洒等容量0.9%生理盐水,最后外层覆盖同层数无菌干纱布。全部患者均于术后定期换药治疗,1次/d,直到创面愈合。换药方法:拆除原包扎敷料,碘伏、盐水消毒创面,拭去创面分泌物,再以同样方法重新换药包扎。

1.3 观察指标 ①植皮供区伤口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24 h第一次植皮供区伤口换药,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师,判断并记录肉眼可见的血液浸透的纱布层数,浸透的纱布层数越多,表示24 h出血量越大。②换药时疼痛分数: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植皮供区伤口于术后1、3、6、9 d换药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疼痛分数,采用成人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测定疼痛程度并评分,疼痛分数为1~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剧烈。③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定义为术后植皮供区伤口完全再上皮化的时间,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烧伤整形专科医师共同确认创面愈合时间,并记录待分析。④瘢痕评定: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价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植皮供区伤口伤口愈合后3、6、9个月进行疤痕程度测量并评定[1]。比较其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等并进行评分(0~15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GraphPad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植皮供区伤口术后24 h出血量 治疗组及对照组植皮供区伤口术后24 h被血液浸透的纱布层数分别为(13.65±3.43)层和(16.76±3.98)层,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植皮供区伤口换药时疼痛分数和瘢痕评分 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于术后1、3、6、9 d换药时疼痛分数比较,其中术后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治疗组创面愈合后3、6、9个月瘢痕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植皮供区伤口换药时疼痛分数和瘢痕评分(分)

2.3 创面愈合时间 治疗组植皮供区伤口愈合时间为(12.64±3.63)d,对照组植皮供区伤口愈合时间为(15.98±5.25)d,2组植皮供区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4,P=0.0058)。

3 讨论

皮肤移植术是伤口修复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目前相关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促进皮片存活和改善愈合质量上,但对于皮肤移植供体部位伤口治疗和处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进度缓慢[2-3]。由于治疗不当,植皮供区伤口术后出血、疼痛、感染、延迟愈合等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对于合并有高龄、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皮肤移植供体部位伤口延缓愈合,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以产生额外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探索治疗皮肤移植供体部位创面的新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植皮供区伤口的治疗方法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例如,使用激光治疗,将皮肤回植并应用生物或合成敷料以及药物等,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例如设备获取困难、造成二次创伤、治疗成本昂贵等不足[4-7]。本研究探讨了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的临床效果,其结果发现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具有促进止血、减轻换药时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疤痕增生等优势,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生物胶体分散剂含有海藻酸钠、钙离子、锌离子等有效成分。海藻酸钠是从褐藻类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糖共聚物[8],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优点,不仅可用于制造创面修复材料,还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载体、介入治疗中的栓塞材料以及组织工程中的骨架材料和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等领域[9]。吸水后形成海藻酸钠水凝胶,可提供潮湿的愈合环境,具有吸收引流,减少继发伤害的优点,可实现抗菌[10]、止血[11]、促进愈合[12]等多重疗效。

钙离子也是一种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钙离子和其他凝血因子一起发挥作用,最终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实现凝血。此外,实验证明海藻酸钙敷料可诱发红细胞变形,有助于局部止血血栓的形成,缩短出血时间;而海藻酸钙敷料提取物可促进红细胞沉降,加速凝血过程[13]。本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胶体分散剂对植皮供区伤口有显著止血效果,考虑钙离子可能与海藻酸盐协同,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创面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补锌,特别是患者创面较大及进食不足时。临床上磺胺嘧啶锌、银锌混合制剂等药物广泛用于皮肤创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是因为锌是金属酶的重要成分之一,这些酶同时广泛参与核酸,蛋白质,代谢途径,锌是胶原的生物合成因子,在组织修复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14]。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这可能是海藻酸钠与锌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治疗组伤口在术后1、3、6、9 d换药时疼痛分数明显减轻,但仅术后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术后第1天时治疗组止血效果显著,因此当揭除敷料时血痂造成的粘连更轻,导致疼痛分数降低;而术后9 d时的疼痛分数减轻则主要是因为治疗组伤口再上皮化的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引发疼痛的残余创面范围缩小,从而使得换药时疼痛感觉明显下降。由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基本控制在了术后2周以内,因而其后期疤痕增生程度得以显著减轻,使得患者后期供皮区美观问题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采用生物胶体分散剂治疗植皮供区伤口,各种组分协同作用,可促进止血、防止伤口感染、保护创面、减轻换药时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疤痕增生。

猜你喜欢
供区植皮分散剂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研究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天津造纸(2016年1期)2017-01-15 14:03:29
APEG-g-LA的制备及作为水煤浆分散剂的应用
白炭黑及其分散剂的发展及在轮胎中的应用
橡胶工业(2015年9期)2015-08-29 06:40:44
趾甲皮瓣移植供区创面处理探讨
同一供区两块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缺损创面1例
重度烧伤患者植皮术后应用烧伤专用翻身床与悬浮床对比效果分析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