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霏
写完作业,我照例翻开日记本。啊!有人动了我的日记本!因为日记本里我故意夹的那根头发丝不见了。我紧锁眉头,大脑迅速转了几圈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主卧室,像名侦探柯南一样,质问“嫌疑犯”妈妈。(开篇即见“头发丝”,直奔主题。)
妈妈正在她的安乐窝——床上,边刷视频边哈哈大笑,我出现在身旁她竟然没发现。“妈,您是不是偷看我的日记了?”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断呵声吓了一跳。她边用手慢慢抚着胸口边大声说:“你一天疑神疑鬼的!我什么时候看过你的日记?你有什么证据?”(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动作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初步显现。)
“还想狡辩!”我想着。“我日记本中夹的头发丝不见了。”我气呼呼地说。“头发丝?一根头发丝能代表什么?再说,我看了你的日记又怎么了!还不是为你好!”妈妈的声音也提高了些许分贝。“日记里有我的秘密,您不能看就是不能看!”我反驳道。就这样,我们一直吵到爸爸加班回来。(紧扣题目中的“争论”二字,冲突即将达到高潮。)
“我就看了一眼日记,你闺女竟然说我偷看。”妈妈“恶人”先告状。“爸爸,您给评评理!”我长话短说,向爸爸诉说了事情的原委。就这样,我家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谁都不应该偷看别人的日记,这是违法的。更何况我已经十三岁了,有自己的隐私。您如果想了解我,可以跟我聊天,而不应该偷看我的日记……”我快速地说道。
我的话还没说完,妈妈情绪有些失控。我甚至看到妈妈气得脸都绿了。只见她一拍枕头,大声嚷嚷道:“你还没满十八岁,还是未成年人。我是你的监护人,有权看你的日记!”妈妈顿了顿,“再说,我看你的日记,还不是想更好地了解你!”(即使爸爸回来也无济于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爸爸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索性“让子弹飞一会儿”。)
就这样,我和妈妈不顾爸爸偶尔的插话,你一言我一语地继续吵,一直吵到筋疲力尽……爸爸看形势差不多了,便当起了和事佬。“家长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因为日记是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当然,孩子是未成年人,是是非非还分辨不太清楚,需要家长的关爱和引导……”爸爸说。最后,筋疲力尽的妈妈答应不再随便翻我的日记本。沮丧而无奈的我也承认了错误,不应该乱发脾气,还说好以后有事随时和爸妈交流。(争论结束,作者要表达的意图非常明显,其实这类事件带有普遍性,给别的家长、孩子提了个醒,发人深思。)
一場“争论”终于结束,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总 评】文章围绕家长能不能随便看孩子的日记展开,事情发生在写完作业后,主题、事件非常集中,足见作者构思的精巧。文中大段的语言描写极其符合人物身份,加上细致入微的动作刻画,“我”的小心思、妈妈的强词夺理和爸爸的和事佬形象跃然纸上。
(讲评教师 杨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