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真的“完美”吗

2021-07-19 02:32张雯静
祝您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完美小童完美主义

专家介绍

张雯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 院党委副书记,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起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从事睡眠 疾病的临床医疗、科研工作。擅长中医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躯体疾病及情感障碍疾病,如失眠伴 围绝经期综合征、焦虑障碍、异态睡眠、不安腿综合征等。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周日上午

生活中不乏“完美主义者”但是“完 美主义”真的足够完美吗?其实不然,至少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完美的。 甚至,很多完美主义的人其实都存在心理障 碍。特别是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精英 人士,他们害怕做得不好会影响到自己的声 誉、公众的评价,在这种思想压力下,长期 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内疚,压抑的情绪得不 到缓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人格障碍、强迫 症、抑郁症等诸多精神心理疾病。

说起“完美主义”我们先来看两个生 活中的小例子。

【案例1】

小童从小就与妈妈一样爱干净。小童的 妈妈是那种出门要洗澡、回家要消毒,家中 必须保持一尘不染的家庭主妇。所以小童 “耳濡目染”,也从小被教导只要碰到一 点点脏东西就要洗手,经常被幼儿园 老师大加称赞,说他是班级里最爱干 净的好宝宝。随着小童弟弟的出生, 媽妈开始没有时间再维持原本家中 的干净整洁。与此同时,由于更加沉重的 经济压力和繁重的家务,家庭气氛越来越 紧张,夫妻沟通常陷入僵局。

更糟糕的是,妈妈发现,小童在上小 学后开始越来越不听管教,似乎不把妈妈 放在眼里,只有爸爸讲话才有用。还有, 小童洗手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有时候洗得

手都有点破皮了,还是忍不住继续在水龙头下面 用肥皂搓搓洗洗。鞋带松了、掉了也要妈妈绑, 东西只要嫌脏就不碰,这让妈妈大伤脑筋。每 次小童上学出门,对妈妈而言就是一场“折磨”。 因为小童做事有他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如果妈妈讲话稍微大声,或是开始碎碎念,让小 童不高兴,所有的步骤就要重来一遍。所以一周 常有两三天小童上学要迟到,常被点名批评,回 家又被爸爸责备。孩子闹心,家里又忙乱不堪, 小童妈妈感觉自己被卷进了一个走不出的痛苦旋 涡里。妈妈于是带着小童去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 经诊断,小童的种种奇怪表现其实都是因为他患 上了典型的“强迫症”,而他反复洗手、做任何 事都要“按部就班”的表现其实都属于“强迫行 为”,是强迫症的三大典型临床表现之一(还有 两个表现是强迫观念、强迫冲动)。

【案例2】

同样是优秀、“完美到不行”、家长口中“别 人家的孩子”——强强,至今为止已经被强迫症 困扰达10年之久。

“开始时并没意识到是强迫症,只觉得强强 太要强了。我们还一阵高兴,以为生了个很 优秀的儿子。可没想到……”强强的父母回忆, 从刚上小学开始,强强就一直品学兼优,学习一 直是班里第一第二名。但是11岁开始,问题出 现了——父母、同学、老师发现,强强学习成绩 一直往下掉,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没看出有什 么问题,反而比以前更“卖力”。

强强对自己的发病过程一直记忆犹新:“有 一次考试前,我那晚没睡好,我没考到班上前三, 我很难过。我觉得自己完了,我不再完美了。之 前我在父母、在老师眼中都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我是完美的。但是那次考试没得到老师的表扬, 回家父母也批评我没考好。我觉得自己不完美了, 甚至越想越觉得自己完蛋了。所以我就拼命学, 可是总也学不进去,越想拼命学,脑子里就越想 万一下次没考好怎么办,越想越急、越急越学不进、 越学不进越急。成绩越来越差,而我花在学习上 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谁都不知道,在学习的时候, 其实我脑子里装不进知识,都是我不完美该 怎么办、我不优秀该怎么办的那种坏想法,整 天有个声音在我脑子里嘲笑我。后来,不仅仅是 这些想法了,我甚至开始想其他的。脑子停不下来, 控制不住地联想,比如看到一部手机,别人只是 想下手机颜色好看,哪个牌子的,多少钱,我 想的却是“用手机能做什么,上课用有什么后果, 如果买需要多少钱,父母会不会给买,不给买的 话能有什么办法,这些办法会有什么后果,手机 里面是什么构造,怎么接发信号……一直一直联想,累到不行了,都停不下来。”

强强说,别人看不到他的脑子在疯狂地转, 别人理解不了他的痛苦。但他确实强迫性地穷思 竭虑,而且一联想就停不了,没办法做任何事情。 “总是恨不得有人猛拍我肩,哪怕是吼我几声, 只要打断我的联想就行。”

直到强强中学时,他被正式确诊为强迫症, 父母也才知道原来正是儿子的“太优秀” “太想 完美”的想法让他被疾病困扰,“之前只是觉得 他想得太多了,一天到晚不知道想什么,想少点, 多想点学习不就好了? !可没想到原来是病了。” 医生告诉他们,强强是典型的以“强迫观念”为 表现的强迫症。确诊后,强强一直配合医生诊断 积极用药,甚至向医生请求“能否做神经阻断手 术,哪怕变傻点也行,整天乱想太痛苦了”。

I患者有强迫与反强迫的意识共存

像小童这样控制不住要去洗手、按部就班完 成任务;像强强这样,每天反复不能自控地联想, 明知是不合理或不必要但难以控制或摆脱……其 实就是强迫症在作祟。而强迫症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的发病率最近几年也是越来越高。

精神心理疾病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 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张雯静主任医师介绍说,很多 人平日里喜欢开玩笑,“自黑”或笑言他人“完 美主义、处女座”等,撇开星座不谈,其实很多 “完美主义者”是很容易患上心理障碍的。所以,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有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其 实很不“完美”,至少心理建设不够健全,而极 端的“完美主义者”就可能被强迫症“绑架”。

张雯静主任医师告诉我们,强迫症与焦虑症、 抑郁症,虽同为精神障碍,但症状更为复杂,治 疗效果也相对更差。多数强迫症患者强迫与反强 迫的意识共存,想法或冲动来源于自身,虽极力抵抗,却始终无法自我控制。如强迫行为可表现 为对病菌很敏感,毫无必要地担心;经常反复洗 手,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防护需要;觉 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 顺序;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 査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 当脑子里出现、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某一句话, 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不断“接 龙”联想下来。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我偶然也会做,难道我 也患了强迫症?”事实上,确诊是否为强迫症, 医生会根据病史、人格特征、症状特征、嚴重程度, 社会功能状态等,还会通过定式化检査(如自评 和他评的量表或问卷,包括人格测验等),甚至 可能通过影像学检査等,增强客观指标评估。

如何排査自己有没有强迫症的可能?张雯静 主任医师指出,强迫症并不能靠大家自己诊断, 必须由有专业资质的医师来诊断。不过,“如果 你发现自己有反复出现不能克制或摆脱的想法、 冲动、行为,每天持续约一小时及以上,因此引 起工作生活的严重困扰,自感非常痛苦,这些情 况出现,建议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 精神心理科/中医神志病科就诊。”

I要明白“缺憾是一种生活的现状”

张雯静主任医师解释说,生活中的完美主义 者大都有偏执、较真、焦虑等表现。“我们也注 意到,完美主义与压力、情绪有一定关联。压力 大、情绪不良,就容易出现过分追求完美的情形; 反之,当压力减轻、情绪良好时,就不在意那么 多细节。因此,这提示,我们要注意缓解生活中 的压力,善于调节情绪,那样,完美主义就不至 于成为一个困扰”。

另外,张雯静主任医师建议完美主义者可以 静下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想一想,即使我做 得非常完美了,又能是什么结果呢? ”“想一想 达到完美的那种状态,难道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张雯静主任医师劝诫完美主义者要清醒地认 识到——“不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现状,是 真实的、触手可及的。同时,完美也不是尽善尽美, 即使某件事情达到了完美的状态,还有很多(甚 至是更重要的)事情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因此, 缺憾是一种生活的现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接受这种现状,而不 刻意追求完美,否则可能导致生活得太累,那样 反而让自己感到不快乐,得不偿失。”

I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的治疗模式

当完美主义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时(即“个 体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影响”),就要警惕是不是有 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强迫症的可能。这时候,就 必须到医院请专科医师帮忙判断。

张雯静主任医师介绍说,相较于单纯的抑郁 症、焦虑症,强迫症的治疗难度大。就目前的临 床数据而言,强迫症的治疗有效率仅有25%左右。 临床发现,治疗强迫症往往需要比抗抑郁治疗更 大的用药剂量,治疗周期也会更长,因此患者需 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首次至少要保证 3~12个月的门诊就诊。

由于强迫症治疗不容易,因此,目前主要推 荐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的疗法(中药、 针灸等)以及心理治疗,多管齐下。

当然,越早治疗预后效果会越好。所以,及 早识别强迫症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强迫症 发病前患者多伴有强迫性人格,患者个性基础往 往是高标准严要求,性格更为细致严谨,与 家庭要求严格也相关,不排除遗传因素;此外, 发病前可能有重大生活应激事件,或者大脑超负 荷、高压力地运行,导致大脑功能失衡,也可能 是脑结构的改变,甚至内分泌异常等,都可能是 发病的因素。所以,完美主义者一定要当心,有 时候,接受自己不那么完美或者有点小缺陷 的生活,反而是一个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编辑王幸)

猜你喜欢
完美小童完美主义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完美是个坑
顽皮小童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不放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