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搭桥铺路让学通向深度

2021-07-19 02:29黄伟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解码理论文本

【编者按】“三层级阅读教学微课设计”专栏自2020年7月号开设以来,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一些学校积极开展了“三层级阅读教学”实验。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还是初步的,还有待深化,有待进一步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地加以阐发。应广大教师的要求,也为了让一线教师能更深入地了解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及实践范式,从这一期开始,专栏内容有所调整,在原来单一的“微课设计”基础上加强理论阐述及文本解读,具体将以“问答”的对话方式,对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分类分项解说,同时陆续刊发不同文体类别的文本解读及相关的教学设计文章。

一、什么是三层级文本解读?

简单地说,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就是对课文进行三个层次的解读,即在教学中,教师把课文的阅读理解分为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次。这里的课文,主要指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也可指教师从教材之外选编的用于教学的文本。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三层级文本教学解读”或“三层级文本阅读教学解读”。

释义,是对文本的基本理解,即对文章作品做出感知、感受性的解释,读懂作者在文章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读出中心、主题、主旨,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也可称之为“基础层阅读”。日常阅读中,能达到这一层级就可以了。但是阅读教学中则不行,还必须继续深入,进入解码层。

解码,就是解开文本的“密码”。文本是一件艺术品,是用语言文字建筑构造的艺术品,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视角、思维方法、修辞手法、表达匠心的有机生命体。那么,它们是如何构建的?语言文字的“片砖只瓦”是如何构成这样精致的艺术品的?即何以如此?何以至此?我们要能读出它的机关、机理或曰机杼、肌理是什么,即要读出文本中隐含的技术和艺术的奥妙。如此,才算是进入了文本的内部,才算是深层次地读懂了文本。读到解码层,就进入了我们所说的“核心层阅读”(也可称为“关键性阅读”)。在解码层,阅读教学的主要工作是“文本技术分析”和“文本艺术赏析”,这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专业性工作。但是,读到这一步,仍不能终止,还应继续往前走一步,即进入评鉴层。

所谓评鉴,就是对文本进行评价、评论、审辨、研判、鉴别、借鉴。这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或者称为“高阶层阅读”。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以及迁移应用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之后,还要进一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审辨和学以致用。这篇文本对“我”的教育价值到底在哪里?优劣如何辨识?我们最应该学到手的知识有哪些?如何才能使读者(学生)因为阅读而发生素质结构的发展性变化?只有读到这一层,才是达成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由此看来,三层级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这样理解。第一,阅读教学要实现基本理解、基础掌握、学能入门,这是学习的起步和扎根阶段,是夯基固本工程。第二,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得其精要、悟其壸奥、明其机杼,这应该是深度的、专业的语文学习,也是语文学科学习的核心。第三,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深思和反思、学以致用、学有所悟、学有创新,达到教学的高境界。这便是我们对阅读教学设计和规划三层级解读的意义和目的。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说明。我们会再通过专论和专著的形式,从理论到实践来对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

那么,它为什么是三个层级呢?“三”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独特的内涵。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礼记正义》亦云:“三生万物者,谓天地人既定,万物备生其间也。”[2]《易传·说卦传》提出:“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與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3]因此,《说文解字》说:“三,数名,天地人之道也。凡三之属皆从三。”[4]古代常有“三才”(天地人)“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之说,今人也常有“正三观”之论。总之,“三”既代表空间的上中下,亦代表时间的过往今来;既是事物的整体概念,也是事物的发展概念。因此,我们用三层级表示阅读教学的阶段性递进过程,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应该由登堂入室、拾级而上、逐级登峰三个阶段构成。释义是塔基,解码是顶梁柱,评鉴是塔顶。阅读教学便是一个围绕宝塔攀升的过程。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过参禅的“三重境界”,对我们理解“三层级解读”或有启发:参禅初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深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第一层——释义层便是初识文本的指涉层和表达层,是观其外象;第二层——解码层则不再停留于文本表象,而是深入到文本内部及背后的技艺机理和智慧匠心,辨识壸奥;第三层——评鉴层便是悟透文本,它是“我”眼中、心中的文本,是“我”批评和重构的对象。当然,也有教师会问,一定是三层吗?可否发展为四层、五层、六层等?当然可以,因为“三”生万物嘛。不仅如此,如前所言,“三”可代表事物的空间结构性及时间的过程性。先简后繁,有利于对事物研究的步步深入,再驭繁执简,实现对事物的全面把握。

在明白了为什么是“三层级”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追问:这样的“三层级解读”与普通阅读、专家研读有什么异同呢?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系统论述,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普通阅读的阅读目的无外乎获得知识信息和怡情养性,读懂了,感动了,大体也就可以了。但教学阅读中的阅读,既有普通阅读的目的取向,也有它独特的价值诉求,即我们既要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拓展视野,也要在阅读中培养情感,更要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学会阅读。实际上,教学阅读中的阅读,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读懂“这一篇”学会读“这一类”,要在阅读中养成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这样的阅读目的和自觉训练的诉求是普通阅读所没有的。文艺批评性的专家研读,不会盘桓在释义层和解码层,这两层对于专家来说都是已知和前设,也就是说,专家研读一定是以此为基础而直逼评鉴层。况且,专家研读对评鉴层的价值取向也与阅读教学不一样。专家研读关注的是文本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对文本的价值评判也定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社会审美领域,而教学中的评鉴层则关注学生高级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

那么,普通阅读、专家研读与教学阅读在这三个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亲历文本,用心体悟。阅读一定是自主自觉的行为,他人无法代替,这一共同点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近文本、用心揣摩文本,而不是由别人咀嚼喂养。二是往专家研读发展才能走向更高的水平。专家研读比普通阅读读得深,不仅因为专家具有深厚的学养,也因为专家具有一套专业的阅读技术。这也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涵育学生的文化修养,也要教给学生一套阅读技术,即阅读策略与方法,进而形成阅读能力,培养高级读者。三是三层级解读既包含着普通阅读,也包含着专家研读,但更强调教学阅读的教育性。

二、三层级文本解读在教学上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关注和把握?

三层级解读是教学解读,它不同于文艺学的文本解读。诚然,它以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为理论基础,为了教学并用于教学来解读课文文本。三层级解读“是从语文本体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的双重视角来认知、理解课文文本,从中发现、掘取乃至加工、改造可教可学的元素,这种解读不仅指向理解文章和方法,同时也指向理解阅读行为和阅读方法,还指向理解过程中的阅读主体发展,即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与人格的健全发展”。[5]换言之,它是综合了语文本体知识和课程论知识的特殊解读,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语文性,也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教学性。如果再与当前的阅读教学相比,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性。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注重阅读教学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动态发展的逻辑。三层级解读既是面对文本理解、欣赏、分析、审思、取用的学习过程,也是由浅入深、学以促思、学以致用的过程。

2阶梯性。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超越了以往对教学内容平面的、横向的分类方式,采用阶梯式的、立体式的方式建构教学内容。同时,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程序,程序的每一阶段具有明确的标识,可以扶阶拾级而上,逐级攀登教学高峰,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3螺旋性。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所追求的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和教学境界的升华并非直线向上,而是螺旋上升的,这种螺旋上升形成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内在机制。三层级解读首先是层次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又可呈现为循环关系,是动态的螺旋关系(如图1)。

4结构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三个层级进行取舍,也可对具体某一层级加以强化。但在总体上,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就像多角亭一样是一个整体:释义是塔基,解码是顶梁柱,评鉴是塔顶。为便于说明,我们将这种结构称为“亭子结构”(如图2)。

用多角亭来呈现,意在表明:塔基、顶梁柱、塔顶都不是一维的,而是由多个方面组合而成。

应该说,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有其鲜明的特点。那么,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如何把握呢?或者說怎样处理才能发挥它独特的教学功能呢?

依据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来设计教学,首先要关注并把握好它的层级性。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以平面组块或以分类组合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好的阅读教学也大多关注教到了哪些内容,但很少关注教到了第几层,要教到哪一层。简单地说,以往的教学较少关注教学的进深和晋级,而是热衷于在面面俱到上下功夫。事实上,没有层次、没有逻辑升级的追求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肤浅化——这可能是阅读教学效率低下而习焉不察的根源之一。三层级解读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平面展开,而是追求教学的梯度、深度和逻辑关联度,这样就使课堂教学效果变得清晰可视,学生的发展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并不要求每一节课都要完成三个层级,可以择其一二来完成,也可以在三个层级中做详略处理,但不论怎样处理,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是不断深入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先要打好阅读的基础,如对文本阅读的基本理解、如何读懂某篇文本的方法;接着,在基础性工作完成后进一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关键性知识,即如何透析文本的艺术特征,把握文本建构的奥妙;最后,在理解和精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审辨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同时实现相关的迁移运用。这样,教学的阶段性变得更加清晰,教师也可以借此反思自己的教学步入了哪级阶梯,进入到哪个层次,从而为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提供了线路和坐标。

参考文献:

[1]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M].尚之煜,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9.

[2]郑玄.礼记正义[M].孔颖达,等,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黄伟,梅培军.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蒋素利)

猜你喜欢
解码理论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文明 解码
“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