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献国
震颤麻痹症又称帕金森综合征,民间俗称“抖抖病”,多见于老年人。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而在做随意运动或睡眠时消失;强直,多从一侧上肢的近端开始,逐渐漫延到远端、對侧,以及全身;面肌强直使表情动作减少,造成所谓“面具脸”;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运动减少,行走始动时呈慌张态,称为“慌张步态”;精细动作差,书写困难,称为“小写症”;言语不利,智能障碍;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本病发病率逐渐增高,且病程长,逐渐加重,治疗一般难以见效。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年老体弱,或摄生不慎,或疾病所伤,致肝肾不足、精血俱虚,继而水不涵木、风阳内动、筋脉失养所致。当以补益五脏、息风通络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血虚动风型 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筋脉拘急,肢体震颤,书写困难,头晕眼花,心悸、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当以养血熄风为治。方用四物汤合止痉散加减,药取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僵蚕、阿胶(烊化)、何首乌、鸡血藤、党参、黄芪各10克,蚕蝎5克,蜈蚣1条。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脾虚动风型 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书写困难,动作迟缓,慌张步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腹胀,或大便稀溏,面色无华,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当以益气养血熄风为治。方用醒脾汤加减,药取白术、黄芪、党参、茯神、酸枣仁、地骨皮、远志、柴胡、甘草、桔梗、黄连、木香、香附、龙眼肉、菖蒲、远志各10克。
肝阳化风型 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震颤,头眩头痛,耳鸣,项强不舒,急躁易怒,口苦,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细。当以平肝熄风为治。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取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牛膝、杜仲、桑寄生、茯神、竹沥(兑入)、胆南星、夜交藤、乌梢蛇、僵蚕各10克,全蝎5克。
风痰阻络型 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麻木、头晕目眩,面部呈“面具脸”,咀嚼、吞咽、语言障碍或流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当以祛风化痰通络为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取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白僵蚕各10克,白附子、全蝎、甘草各5克。
瘀阻脑窍型 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肢体震颤,动作减少,屈伸不利,时有头部刺痛,舌暗红,苔薄,脉细涩。当以祛瘀通络为治。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取赤芍30克,川芎、桃仁、红枣、红花、土鳖虫、水蛭、天麻、桔梗各10克,老葱3根,生姜3片。
肾精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眩晕、健忘、耳鸣、头痛,肢体震颤,手足强硬,智能迟钝,舌淡,脉弱。当以补肾益精为治。方用左归丸加味,药取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烊化)、鹿角胶(烊化)、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天麻、钩藤、僵蚕各10克。
痰湿内蕴型 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动作不利,胸脘痞闷,痰多流涎,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弦滑。当以豁痰熄风、通络定颤为治。方用导痰汤加减,药取半夏、橘红、茯苓、枳实、南星、竹沥(兑入)、丹参、赤芍、黄连各10克,甘草5克。
瘀血阻络型 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动作迟缓,肢体疼痛固定不移,屈伸不利,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横暴,脉弦涩或细。当以活血化瘀、熄风活络为治。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药取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僵蚕各10克,甘草5克,蜈蚣1条。
气血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震颤日久,程度较重,或见肢体拘紧,颈项不舒,活动不利,步态慌张,肌肉萎弱,体倦乏力,面色苍白,口唇苍白,动作乏力,头晕眼花,懒言少语,常自汗出,动则益甚,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或夹有瘀点瘀斑,脉缓弱。当以益气养血、熄风活络为治。方用八珍汤加减,药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炒枣仁、夜交藤各10克,炙甘草5克,蜈蚣1条。
肝肾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动作不利,形体消瘦,头晕耳鸣,目眩健忘,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腰膝酸软,步态拖沓,步态不稳,便秘,舌红少苔,脉弦细。当以滋补肝肾、育阴熄风为治。方用大定风珠加减,药取白芍、生地黄、麦冬、五味子、胡麻仁、阿胶(烊化)、知母、炒枣仁各10克,龟板、牡蛎、鳖甲各30克,甘草5克。
阴阳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动作不利,腰膝酸软,畏冷肢凉,疲乏无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缓。当以滋阴助阳熄风为治。方用地黄饮子加减,药取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钩藤各10克,蜈蚣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