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祐
很多人在健身或减肥时,会选择平板支撑这项运动,因为它几乎无须任何器械,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完成。为此,无论是个人健身,或是跑者训练核心力量,都将平板支撑列为一门必修课。但是,平板支撑并不是一项所有人都适宜的健身项目。
平板支撑看似十分简单,但长期坚持以此方法锻炼的健身者,导致腰部酸痛、腰肌劳损的不在少数。事实上,正常、科学的平板支撑运动,是对人体全身肌肉,特别是核心肌群最方便、效果较好的训练方式,尤其对三角肌、腹直肌、臀大肌、肱三头肌的影响最大。之所以会受伤,是因为健身者本人在做平板支撑时,对于平板支撑运动的认知、姿势动作等方面出现了偏差和变形。
平板支撑看似门槛不高,似乎无关性别与高矮胖瘦,任何人都可以“撑一撑”。但事实并非如此,以下几类人不建议做平板支撑:近期存在肩膀、腰部、背部等部位疼痛者;腕管综合征,以及腕部、腿部韧带损伤等患者;网球肘、肩关节疼痛(肩袖损伤、肩周炎、有过肩关节脱位病史、肩关节不稳)等患者;腰椎间盘有问题的人;身体素质一般的中老年人。
平板支撑对于前臂、腕部、肩、脊柱的骨骼以及肌肉都有一定要求,所以以上几个部位有伤病情况的人要慎做平板支撑。此外,没有日常锻炼习惯的中老年人,不建议做平板支撑;如果是经常锻炼身体的中老年人,做平板支撑时也要谨慎,以免拉伤或在起身时出现意外情况。
平板支撑之所以会“撑”出病来,多半是因为姿势变形的缘故。掌握正确的姿势后再运动,便能避免很多伤害、病症的产生。
1.选择地板或是瑜伽垫来进行平板支撑的训练,不要选择床垫等质地过软的地方。
2.俯卧,保持双脚与肩同宽;手臂呈弯曲状,双肘之间距离略小于肩宽,平行贴于地面;用脚趾和前臂支撑体重。
3.注意头颈、躯干、臀部、腿部成一条直线,切忌抬头、塌腰,或者臀部撅起高于肩部。
做平板支撑初期,可以对着镜子做,间断地观察自己的姿勢,一旦出现变形立即调整或停止训练。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练习,一人训练时,另一人在旁做好姿势把关,这样可以保证运动时姿势相对稳定和正确,减少伤病概率。
“平板支撑10分钟打卡”“我昨天平板支撑撑了半小时!”……网络上有不少类似的言论,在朋友圈晒平板支撑打卡记录的网友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健身场馆还把平板支撑的持久度纳入考核范围。其实,将平板支撑的运动效果单纯地量化为时间,是非常不科学的行为。
平板支撑主要训练躯干前部的深层肌肉——腹横肌,此部位与其他肌肉不同的是,它的收缩并不能产生运动,而是增加腹压以恒定的腹压维持躯干的稳定性,支撑人体脊柱。但脊柱和骨盆的稳定,不仅需要躯干部腹横肌的参与,还需要躯干两侧肌肉和躯干后部肌肉,以及躯干下部盆底肌等肌肉部位的参与。因此,在健身训练中加强核心肌群训练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只练平板支撑,也不是撑得越久越好。
那么,平板支撑到底该撑多久?遵循四字原则就好——循序渐进。
如果是没有任何运动习惯的“小白”,初期平板支撑时间能达到10~30秒即可;如果平时有游泳、骑车、慢跑、打球等运动基础的人,想通过平板支撑来增强核心肌群,训练时间可以从30秒开始,再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适量延长。但一般情况下,每日做2~5分钟就已经达到平板支撑的锻炼效果了,时间越久,反而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如果想坚持2分钟但一次性做不到时,可以采取间歇性平板支撑的方式,一次10~30秒,分多次完成。千万不要盲目追求“10分钟”“半小时”的证书时间,以强迫自己坚持平板支撑,这样“撑”出来的不是健康和肌肉,而是伤病和遗憾。
需要再强调一下,平板支撑和其他运动一样,做之前也需要热身运动,以减轻肌肉的黏滞性,降低肌肉拉伤的可能性。无论是慢跑、快走还是跳绳,先做10~15分钟的热身训练可以让身体更好地参与运动。热身以身体微微出汗、心率微增为宜,着重打开手腕、脚踝、腰部等部位。随后,即可开展常规运动。
(编辑 王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