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核心训练之六顺势而发及深化练习

2019-10-08 05:40李照山
少林与太极 2019年8期
关键词:右掌顺势肌群

李照山

到了汛期,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对堤坝形成更大的冲击力,不断的流水使堤坝变得更加薄弱,最终会发生坍塌或决口,洪水在瞬间将以翻江倒海之势倾泻而出。力量也是如此。经过聚集力量和顺势而试的训练后,力量愈加强大,而且力量的传导通路亦会逐渐通畅,内在之劲力好似上弦之箭,大有蓄势待发之势。

由于顺势而发,各种形式、各种方位的劲力态势均应因势利导。或者说,这种劲力的冲动欲前则前,欲后则后,欲左则左,欲右则右。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力量一般先出现向前的爆发趋势,那么,就应该在瞬间使其骤然向前发出。发力时,务必使自身“内整性”的劲力得以爆发。虽然是顺势而发,但真正发放时却并非那么顺畅,总是感到某种说不出的别扭,往往顾此失彼。若有意识地去发这个力量,反而又发不出来。若是流水不畅,清除水路淤泥、或将决口扒大一些即可。使劲力畅通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意地试发训练,此过程就相当于水路的清淤或扒大决口。

所谓的试发,就是先使手臂进行间断性的、似快非快的肌群收缩练习,然后逐渐过渡至瞬间性的爆发训练。其法与顺势而试的外在形式大同小异,也有单、双臂两种体验模式。不同之处是前者为试,后者为发。当感到劲力处于最佳状态时,可直接将其发出即可;若感到某种劲路不甚畅通时,可先使肢体相关部位的肌群进行抖动性的收缩活动,抖动的频率由慢至快,由小至大,最后将其骤然发出。

单臂顺势而发有向前试发、向后试发、向左试发、向右试发、向上试发、向下试发、任意方向试发。

双臂顺势而发有同向顺势而发和逆向顺势而发。两臂同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则为同向顺势而发;若两臂以相反的方向试发则为逆向顺势而发。

由于实作没有固定模式可言,技击者随时会处于多变的状态,这就要求习者应具有多方位的发力效能,即任意状态、任意方向的发放能力。但不论进行任何方向的试发,均要以内整为根基,以躯干部位和臂部的肌群为劲力链。为此,可进行顺势而发的深化练习。此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松紧体验

由于任何拳术的劲力均来自骨骼肌的收缩,因此,发力的不足往往因为肌群收缩的强度或频率不够。通过肌肉的松紧体验即可起到强化肌群收缩的作用。开始时,先体验局部的肌肉松紧,此后逐渐延伸到更多的肌肉进行松紧体验。具体操作方法为:

1.先对手部肌群进行松紧体验,在此过程中,手部同时伴随快速的抖动。

2.将手部肌群与小臂肌群连成一体进行上下松紧体验,小臂肌群要有明显的弹性。

3.从手部开始,将肌群的收缩链延伸至大臂,整个臂部肌群如同一条粗壮的筋腱,在臂部向前弹抖的过程中,进行臂部肌群的松紧体验。

4.以肩部为枢纽,将手臂与背阔肌连成一个运动链,体认其松紧之情景。此时的肩部必须放松,以免通连的各肌群间产生阻滞现象。

5.两臂稍向外撑开,使两臂与胸肌之间形成肌群收缩链,在单臂或双臂振动后拉之际,体验臂部与胸部肌群的松紧。

6.将肌群链延伸至整个背部、腰部和胸部,然后感受其松紧之状况。躯干部位的肌群链如同巨大动力源,松紧状态迅速波及臂部肌群发生联动性收缩。

7.两腿之间的肌群作为一个拉动链,在上身松沉的前提下,体验腿部肌群松紧之情景,如大腿肌或小腿肚肌肉的松紧状况。

8.将手、臂、胸、腹、背、腰以及腿部肌群连通一体,使之成为一个大块的动力源,然后不定向地体验这种肌肉若一的松紧感受。当这种动力源发生定向爆发时,即可产生强大的威力。

二、下松上紧体验

所谓“下松上紧”就是下肢尽量放松,而躯干部位乃至上身则有紧实之感。此法与松沉桩初始要求的“上松下紧”练法正好相反,因此,站松沉桩的初期若以此要求来站桩,习者会感到非常矛盾。但经过一阶段的松沉体验后,伴随着自然的“下紧”,两腿的根基作用逐渐加强,“上松”的结果则形成了内整。为了强化躯干部位的紧实膨胀效果,则有必要专门体验“上紧”之感受。具体操作为:在松沉桩的基础上,把两脚的前后距离尽量减小,两腿的弯曲度降低,如此则淡化了腿部的运动量,这样就可重点感受“上紧”所带来的收缩效果。“下松”会使腿部感到比较轻松,即使站桩较长时间也不会有累的感觉,但臀部以上的后背、前胸部位会更加浑厚紧实。

三、力柱体验

所谓“力柱”,即自身的力量好像一个巨大的柱子矗立于空间。当上部的紧实之感加强后,即可反过来再与下肢的肌群发生牵连。实际上,“力柱”的本质是上下肌群所发生的贯通性收缩,其感受如同柱体稳立于地面。开始时,先进行左式或右式的体验,最后扩展至整体性的“力柱”体验。比如,左式的“力柱”体验,不论左脚在前或在后,总是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左腿。此时,可体验左腿和上身的“力柱”存在。这时的感受是:左腿和左臀、腰部、背部、肩部、胳膊会有一块牵连性肌群链形成的柱体。若以拳掌击之,就会感到柱体部位坚如磐石,有强烈的抗击作用。右式的体验是右腿和上身的“力柱”存在。整体性的体验就是把身体的重心分担于两腿,体验两腿和上身部位贯通一致的“力柱”。

四、金刚体验

金刚者乃硬度之象征,通过此法训练可使肌群形成的“力柱”变得更加坚硬。“柱体”高效的收缩特征亦能充分显示特别强的抗击性。由于此法训练的特殊性,在肌群收缩鼓荡的同时,常与呼吸配合练习。

下肢为右丁八步,其大小与中级的矛盾桩差不多,两掌置于身前约7厘米距离,掌心向内;右掌向上、向外做顺时针的画圈动作,此圈可画1圈或3圈。但不论画1圈或3圈,最后定式时均将右掌止于胸前,掌心向上;在画圈的过程中,以鼻深深吸气,然后口微闭合,以鼻将气喷出,共分3次将气喷完。在喷气的过程中,右掌随之向右做展开式的砍击动作(图1、图2、图3、图4)。

右臂迅速向左弹回,依照同法再配合第二、第三次喷气来完成右掌展开式的砍击动作。如此即完成了一个循环动作,共完成3个循环练习即可。

左臂的练法与右臂的练法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同样是完成3个循环动作。

也可在吸气的同时,使左右两臂分别做向外的逆时針和顺时针的画圈动作,在喷气的过程中,两掌同时向外做迅猛的砍击动作,如此完成循环练习。

五、肌蠕动体验

蛇和蚯蚓均为无足动物,都是以肌体蠕动的方式向前游走。所谓肌蠕动,就是肌群像蛇一样从某部沿着一个方向进行蠕动、游走,其作用可使肌群收缩的方向统一化。由于此法对各肌群的联动性或协调性要求较高,因此属于最难练、最高级的功法之一。就词义而言,肌蠕动系肌肉方面的游动,但其本质则是各肌群收缩力量的传导作用,重要的是这种传导的方向均朝一个点进行。

开始时,可使少部分肌群进行肌蠕动体验。比如,先使肩部的肌群沿着整个胳膊向手腕部位蠕动。达此效果后,再体验背部肌群逐段向肩部、臂部蠕动,最后可扩展至整体的肌群通过腿部、臀部、腰部、背部、肩部、臂部向手腕部位蠕动。这时,若用手触之,可明显地感到这些肌群在游动。这种体验是使肌群收缩方向若一化的最佳途径。这种蠕动若能在瞬间得以爆发,其状如惊蛇扑食之情景,不但神速,且动能十足,力量超人。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右掌顺势肌群
“致命”的前滚翻
顺势
好身材练哪儿
易筋经(七)
顺势逆击
标枪运动员躯干旋转肌群训练研究
顺势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五招简单练习 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白猿通背拳前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