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归一问题”内容解读

2021-07-19 17:16潘锦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5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潘锦嫦

【摘要】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精准解读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笔者以“归一问题”为例,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从抽象、推理、建模进行内容解读以及对应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归一问题;内容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史宁中教授认为,设定数学核心素养的依据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其本质就是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

下面,笔者以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归一问题”为例,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内容解读,并由此带来的一些思考。

图1 人教版“归一问题”教材图

“归一问题”是指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单位数量是一定的,总量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解答时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再通过单位数量乘以数量求总量是“正归一”,再通过总量除以单位数量求数量(如,想一想)是“反归一”。可见,“1”是“归一问题”的关键,是变化情境下的不变量。

一、抽象:用数学的眼光看“归一问题”,厘清“1”是什么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教材中整体编排解决问题,“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以连续教学的形态呈现且两个例题的编排结构相同。“归一问题”呈现示意图,“归总问题”则呈现抽象程度更高要求的线段图。在前面的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学生就经历了画示意图或色条图表示已知信息和解决问题,缺乏画线段图的经验。可见,“归一问题”中需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和提高画图意识,为“归总问题”做好衔接过渡。

在阅读与理解時,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信息和问题,而画图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加强指导,突出数学的简洁性,规范学生的画图表征。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画图环节,先提示学生“对于复杂的图形,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然后让学生自主选用圆形、三角形或线段等画图。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可围绕“数学信息完整吗?问题清楚吗?数量之间的关系清楚吗?”进行点评,然后再进行规范画图的示范,强调“同样的碗”该如何表示?借此突出重要因素“1个”,并通过画图理清“1”是单一量,“同样的1”就是“单一量不变”。最后引导学生对比示意图和文字题,突出画图直观、清楚表示出数量关系的优势,强调数形结合的作用,为学生今后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推理:用数学的思维想“归一问题”,找出“1”从哪来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它命题的思维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在学生理解图(题)意的基础上,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两种:综合法(“由因索果”,由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的)和分析法(“由果索因”,由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的)。学生在以往中解决问题大多采用综合法,教材经常呈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两个已知的条件求出一个结果。而在“归一问题”中小精灵提示“要求8个碗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引导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这是学生首次尝试运用“分析法”。

在分析与解答时,学生根据以往综合法的经验,大多从“3个碗18元”的条件入手,直接列出算式“18÷3=6”。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呈现含有多余信息的问题:“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买5个杯子用了20元。买8个同样的杯子,需要多少钱?”并追问“这题中也是先算18÷3=6吗?”让学生感受当问题变得复杂了,需要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通过问题串“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需要先求出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并得出结论:求出“1”就可以求出总量,结合示意图进一步发现“1”藏在“3个碗18元”里,“1”从“多”里来,通过“多”可以求出“1”。从而帮助学生沟通算式、文字信息、示意图三者的联系,归纳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通识、通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模:用数学的语言说“归一问题”,理解“1”的作用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教材中在例题“正归一”的求解后,“想一想”中给出了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题目“反归一”问题,巩固刚刚学习运用画图理解题意、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列式计算的解答过程。并在对比“正、反归一”的题型中寻找“归一”问题的关键之处——先求出单一量,丰富“归一问题”的表征,将“归一问题的解决”和“归一模型的建构”有机融为一体。

“归一问题”的解决是乘除两步运算,“正归一”就是先除后乘,“反归一”就是先除再除,相同之处在于第一步都是通过除法求出“1”。那为什么要先求“1”?需要让学生理解“1”的作用。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引导:“买8个碗需要多少钱,要先求什么?30元可以买多少个碗,要先求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两个问题都是先求出“一个”,进一步分析“做一做”两个问题,从中发现,都要先求出“一天”。“这类问题很特别,都和1有关,你能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吗?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能很快知道要先求什么。”通过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概括,推理出所有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过程,建立“归一问题”的求解模型。

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教师通过专研教材,理解“教什么”和“怎么教”以达到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养。可见,精准解读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不仅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落到实处。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ZQJK02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刘劲苓,刘克臣.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9):6-7.

[2]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1):35-37.

[3]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