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农业院校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1-07-19 17:17孙庆杰李鹏李曼王燕斐宋伟肖军霞
食品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食品类农业院校食品

孙庆杰 李鹏 李曼 王燕斐 宋伟 肖军霞

摘要:针对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度较低、服务地方能力不足的问题,以食品产业需求为导向,我们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双驱动、“产教、科教和军民”三融合的“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农业院校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主动适应食品产业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对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山东省乃至全国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军民融合;人才培养

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并特别强调了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人才,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农业院校食品专业肩负着为食品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因此,农业院校食品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1. 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食品专业的教育一直秉持着行业发展特色,为食品行业提供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食品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对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传统食品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弱化的趋势;在人才培养中,由于食品企业参与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与社会发展和行业、地方需求脱节;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等。

2.“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农业院校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培训,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教育,增强“四个意识”,提高育人意识,真正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2.2 确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通过开展关于食品产业转型发展和技术升级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的调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制定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将社会需求融入本科生培养计划,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学业行业双导师、一流课程、创新创业大赛、工程实践”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 推进专业紧密对接产业

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中的“高效农业”和“医养健康”,强化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确立“立足区域、对接产业、融入地方、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在青高校服务青岛市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以及军民融合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具有地方特点、行业特性、工程背景、学科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创新实验班”模式,扩大与国内大院大所的合作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2.4 对接国家专业评估与认证要求,推动专业内涵建设

根据“OBE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理念,进一步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大力推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与国际人才培养接轨,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

2.5 构建“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与环节入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加强思政教育;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为驱动,强化食品类专业建设内涵;将产教、科教、军民相融合,落实协同育人机制。

2.6 搭建创新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充分利用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全产业链的优势,成立青岛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岛市健康食品产业联盟、青岛市健康食品产业共同体、青岛市特种食品研究院、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等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平台,满足食品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贡献度。

坚持产教融合运行机制,通过把“政、行、校、企”四方资源成功整合,系统设计“政、行、校、企”联动制度和运行办法,破解产教融合的关键问题,突破校企合作浅层次、松散型制约的瓶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同时,将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以科研促教学,既能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改善知识结构,又能把新知识、新观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农业院校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及成效

“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农业院校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在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1 学科与专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近年来,通过“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农业院校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在专业与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十年探索、十年创新、十年实践,扎实推行了一系列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2019年,实现了从“国家级特色专业”向“国家级一流专业”的跃升;基于该成果的推广,2020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粮食工程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已顺利通过审核;2020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评“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酿造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酶学3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

3.2 “政校行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丰硕成果

基于“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农业院校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良好的运行机制,2016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2018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建设专业,该专业建设紧密對接山东“十强”产业需求,通过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强了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

3.3 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了服务能力

为了助力青岛食品产业的发展,依托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科领域雄厚的实力以及在人才、项目、平台、成果、机制方面的优势,该专业获批“在青高校服务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与青岛市食品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建青岛市健康食品产学研合作联盟、青岛市健康食品共同体,发挥教育、人才和科技优势,聚合更多食品行业领域的资源,立足青岛,辐射胶东经济圈,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将以产业急需人才为重点,不断引进人才,增强培养能力,形成支撑青岛食品行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二是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为主线,不断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三是以构建食品产业的生态系统为目标,不断创新运行机制,聚集更多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运行模式,构建深度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食品产业生态系统,推动更多成果在青岛落地孵化,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活力。

3.4 实现了与大院大所的紧密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青岛农业大学与江南大学、青岛市科技局和城阳区政府等共建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以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需求为牵引,服务“军民融合”国家重大战略;2020年,创立了青岛未来食品创新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青岛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开展合作办学,实现小班化教学、导师制培养、师资共享,每年招收60名优秀本科生进入创新实验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培养能够在食品相关领域从事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创新人才。

通过与大院大所的紧密合作,建立高水平创新平台,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因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5 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拓宽了师生国际视野

多名专业教师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国家访学12个月以上;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办学,成立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联合贯通培养本硕博学生,实现食品专业办学国际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拓宽了国际视野。

结语

从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与环节入手,通过系统性、整体性以及综合性建设和改革,构建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双驱动、“产教、科教和军民”三融合的“一中心二驱动三融合”农业院校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与引领食品产业经济的发展所需的人才。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多主体、多因素、多途径、全过程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运行机制,破解产教融合制约瓶颈,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密切合作,搭建教学实践平台,建立创新实验班,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力推进了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提升了食品类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基金项目:

1、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2020033);2、青岛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QJK135D1296);3、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本科教学团队;4、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JY2019093)。

作者简介:

孙庆杰,(1970-),男,汉,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粮油精深加工。

猜你喜欢
食品类农业院校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