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隧道塌方段施工方案比选*

2021-07-19 12:41廖雅倩凌同华
公路与汽运 2021年3期
关键词:土法塌方拱顶

廖雅倩, 凌同华

(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14)

隧道跨度增加使高跨比减小,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围岩极易发生失稳甚至坍塌事故。大跨度隧道施工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中,塌方较常见。如果在塌方段未选择较好的施工方案,将导致塌方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延误工期,而且增加施工成本,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快速、安全地通过塌方段至关重要。针对隧道开挖,段慧玲等探讨了大跨度深埋隧道合适的开挖方法;邹成路等对施工中常采用的台阶法在开挖高度方面进行了优化;顾洋等采用MIDAS/GTS NX对连续坍塌事故进行分析,在双侧壁导坑法中采取添加临时仰拱的措施防止塌方的发生,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管新邦基于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CD法3种开挖方式,确定台阶法为最优开挖方式;刘利生等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对倾斜岩层大断面隧道塌方机理进行了模拟分析;左清军等通过隧道变形演化历程和围岩破坏模式分析,提出了塌方处治措施;任和祥对塌方处治措施进行研究,验证了及时支护的重要性。目前,对采用何种施工方案穿越塌体的研究还较少。该文以白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上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和三台阶法 3种开挖方法下围岩的稳定性,选取最优开挖方案,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通过塌方段。

1 工程概况

白阳山隧道是永康至武义公路改建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项目之一,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左洞长480 m,为既有老洞,隧道断面采用内套拱加固,新建隧道开挖对老洞不产生扰动;新建右洞长563 m,桩号为YK15+255—818,净高10.5 m,宽16.54 m,属于大跨度隧道,平均埋深40 m。隧址区构造破碎带发育,岩体较破碎,围岩呈镶嵌碎裂结构,自稳能力较差,开挖时易掉块,局部可能有坍塌。

2019年1月21日,右线掌子面开挖至YK15+380时,隧道拱顶部位不断有小块碎石掉落,钢筋网破损且钢拱架发生变形,拱腰部位砼表面多处出现开裂剥落现象。1月27日,拱顶部位出现长6 m、纵深3 m的坍塌洞。为防止塌洞进一步恶化,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封闭掌子面。

2 数值模拟

2.1 模型建立

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TS,选取右线YK15+380—400塌方段进行模拟。根据隧道开挖影响范围,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模型左右边界约为3倍洞径,下部边界约为3倍洞高,上边界取至地表,尺寸x、y、z分别为120、30、86m(见图1)。由于地形起伏较小,将地表简化为水平面,不考虑偏压作用。计算模型上边界定义为自由边界,其余边界条件均为位移约束。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将围岩视为各向同性材料,忽略表层风化影响,计算中仅考虑岩体自重,地表荷载不计入模型。

图1 数值计算模型剖面图

2.2 计算参数

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结合JTG 3370.1-201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采用植入式桁架单元模拟锚杆;初期支护采用板单元模拟,考虑钢拱架的作用,将钢拱架的弹性模量进行等效计算,折算给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不予考虑。最终确定的模型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模型的物理力学参数

2.3 开挖方案模拟

对上下台阶法(原开挖方案)、预留核心土法和三台阶法3种施工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各开挖方法下围岩应力、位移及应变,通过综合比选,确定最优开挖方法。开挖顺序为分部开挖,逐步支护(见图2)。

图2 3种隧道开挖方法的施工顺序

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1 围岩位移分析

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整体受力情况可通过位移直观反映,故围岩位移是重点控制对象。采用上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及三台阶法进行开挖时,隧道竖向和水平位移分别见图3、图4。由图3可知:3种开挖方法中,拱顶和拱底处的竖向位移均很大,施工中应注意对拱顶和拱底处围岩进行变形监测。随着隧道的开挖,临空面的出现让岩体有空间可以产生变形,局部释放地应力,使岩体因卸荷作用而发生位移变化,仰拱和拱顶的临空面与自重应力垂直,故仰拱及拱顶处产生的位移变形量较大。从拱顶竖向位移变化量来看,最大的为上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次之,三台阶法最小。相较于上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在上台阶开挖时由于保留了一部分核心土,约束了拱顶变形。三台阶法的上台阶开挖范围小于环形开挖部分,避免了拱顶附近一次卸荷过大,对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更好。另外,拱底中心处由开挖引起的底鼓现象比拱顶沉降严重,可能是由仰拱埋深大于拱顶所致。由图4可知:水平方向位移整体不大,隧道两侧水平方向变形大致呈对称分布,位移较大值主要集中在拱腰,且向隧道外侧移动。

图3 隧道竖向位移云图(单位:mm)

图4 隧道水平位移云图(单位:mm)

选取塌方断面y=15 m(YK15+380)对3种开挖方法引起的围岩周边位移进行监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围岩水平位移变化较小,左右边墙位移量相差甚微,基本呈对称分布。在相同支护条件下,除边墙竖向位移较大外,三台阶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和拱底隆起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三台阶法施工引起的拱顶沉降比预留核心土法小0.74 mm,比上下台阶法小1.97 mm;拱底隆起比预留核心土法小2.01 mm,比上下台阶法小4.56 mm。采用三台阶法开挖对隧道两侧横向变形的影响更小。

表2 塌方断面围岩周边位移值

y=15 m断面竖向和水平位移变化分别见图5、图6。由图5可知:拱顶沉降在3种开挖方案下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第15施工步之前,三台阶法和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引起的竖向位移变化曲线基本重合,拱顶竖向位移都很小;随着开挖面向塌方加固区靠近,位移加速增长,第30施工步结束时,位移值基本保持稳定。由图6可知:进行第15施工步时,上下台阶法和预留核心土法的水平位移迅速增长,随着开挖面向前推进,位移增长速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零;三台阶法开挖的水平位移突增点延后至第20步,之后位移值趋于稳定。从最终位移值来看,三台阶法施工优于其他2种方案。

图5 监测断面竖向位移变化曲线

图6 监测断面水平位移变化曲线

3.2 围岩应力分析

围岩应力在隧道开挖后会重新分布,原有平衡状态将被打破,局部应力也会随之增加。不同开挖方法下围岩应力见图7、图8。从图7、图8可看出: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隧道拱顶、拱底及两边墙处,施工时要注意对应力集中部位的岩体进行加固,防止围岩发生局部破坏。最大压应力发生在隧道两帮,隧道拱顶处的受力大于拱底。开挖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三台阶法缓于上下台阶法。隧道开挖完成后,三台阶法造成的围岩最大垂直应力为2.06 MPa,预留核心土法为3.34 MPa,上下台阶法为3.27 MPa,三台阶法开挖产生的最大垂直压应力比上下台阶法降低37.0%,且上下台阶法开挖会产生小范围的拉应力。三台阶法开挖造成的围岩最大水平应力为1.31 MPa,预留核心土法为1.26 MPa,上下台阶法为2.91 MPa;在隧道拱脚处产生的局部拉应力,三台阶法为0.023 MPa,预留核心土法与三台阶法相差甚微,上下台阶法为0.025 MPa。

图7 隧道竖向应力云图(单位:kN/mm2)

图8 隧道水平应力云图(单位:kN/mm2)

3.3 围岩应变分析

隧道围岩发生破坏时破裂面上的剪应变会发生突变,对剪切应变和主应变进行分析可判断围岩是否破坏。不同开挖方法下围岩应变见图9、图10。从图9、图10可看出:3种开挖方法下应变分布较相似,主应变较大值分布在隧道拱底、拱顶处,在隧道两帮与拱脚部位剪切应变较大。主应变增量关系为上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和上下台阶法的最大主应变相差2.873×10-4,三台阶法的最大主应变比上下台阶法小5.094×10-4。剪切应变增量关系为上下台阶法>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预留核心土法和上下台阶法的最大剪切应变相差8.627×10-4,三台阶法的最大剪切应变比上下台阶法小6.936×10-4。相比之下,三台阶法开挖引起的应变增量较小,更适合于该段隧道施工。

图9 隧道主应变云图

图10 隧道剪切应变云图

4 隧道塌方断面监控量测

为判断塌方段围岩处治后的稳定性,选取YK15+380断面进行分析。该断面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变形监测结果见图11。

由图11可知:塌腔注浆后由于开挖施工,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不断增大,但未超过规范允许值;随着开挖的推进,其值逐渐趋于稳定。说明采用水泥注浆填充空腔的方案有效,围岩变形已基本稳定。现场监测的累计拱顶下沉最大值为11.24 mm,累计周边收敛最大值为3.74 mm。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原开挖方案得出的拱顶下沉为10.73 mm,周边收敛为3.68 mm,由于模型作了简化计算,而实际工程条件更复杂,数值计算结果偏小。但两者偏差在合理范围内,说明参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图11 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监测结果

5 结论

(1) 整体上围岩水平位移较小,竖向位移在隧道顶、底处最大;监测断面的拱顶沉降,三台阶法比预留核心土法降低7.8%,比上下台阶法降低18.4%,同时在控制拱底隆起及横向变形方面三台阶法优于其他2种方案。

(2) 上下台阶法施工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较严重,三台阶法较轻,三台阶法施工引起的最大垂直压应力比上下台阶法降低37.0%,最大水平应力降低54.98%。从应力变化来看,三台阶法优于其他2种施工方案。且由于工作面增加,采用三台阶法还可加快施工进度。

(3) 围岩主应变增量关系为上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剪切应变增量关系为上下台阶法>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开挖引起的主应变最小,剪切应变虽大于预留核心土法,但两者相差不大。对于该隧道塌方段的开挖,三台阶法更合适。

(4) 隧道围岩位移在3种开挖方法下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即拱顶下沉、仰拱隆起、侧墙向外侧移动。隧道拱顶、拱底和两帮部位应力集中现象较明显,是实际工程的主要控制部位,应采取局部措施进行重点支护,同时加强监测。对比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应力和应变的变化,三台阶法是通过该隧道塌方段的首选方案。

猜你喜欢
土法塌方拱顶
继承“传统”中蕴藏的“智慧”(六)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土法治病的回忆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地铁隧道施工拱顶下沉值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土法”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