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琰 郭改改 李伟岚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声带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声带增生性炎性反应疾病,主要为良性增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引起,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1],也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某些全身性疾病继发本病等因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失声,影响患者日常语言交流。可通过各种喉镜检查做出临床诊断,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若发声不当则可增加声带功能性发声障碍,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因此,适当进行发声量化训练,改变不良的用声习惯,可促进声带恢复。临床对于声带息肉术后的康复多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干预,IMB干预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发声习惯,促进声带恢复,但患者出院后缺乏合理规范,内容及方式不明确,且对嗓音恢复程度差异较大[2]。基于IMB模型的发声量化训练科学的训练模块、强度及固定的时间进行训练,或许可以弥补常规干预的不足[3],基于此,本研究使用量化管理理念指导患者发声训练,对发声能力及嗓音恢复等方面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科95例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分组,对照组47例,病程2-4个月,平均3.05±0.18月;观察组48例,病程2-4个月,平均3.11±0.19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采用喉镜检查均为单侧声带息肉患者且术后病理证实[1];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排除标准:听力障碍;胃酸反流;咽喉疾病史等。
对照组47例给予基于IMB模型干预。①信息:详细告知进行嗓音训练对于声带息肉患者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训练的内容、时间、频率。②动机:通过动机性访谈了解患者目前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为患者消除疑虑,增加信任感;③行为:术后禁声1周,对患者进行嗓音卫生宣讲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避免日常生活中出现嗓音误用、滥用的情况;通过训练使患者能自觉放松全身肌肉和精神紧张;练习打哈欠叹气和水泡音练习,放松口咽和下颌部。
观察组48例在IMB干预基础上实施发声量化训练。方法:术后1-7 d:禁声、吸气,①叮嘱患者禁止耳语、发声,禁止声带震动;②深吸一口气,之后缓慢呼出,5-7次·d-1。术后8-14 d:用最轻音量数数,每次数数不低于50,10次·d-1。术后15-21 d:有声呼气,①弹唇:闭唇时用气息向外冲击嘴唇,发出“嘟”声,6次·d-1。②哼鸣:口中含水后闭唇,软腭上抬,深吸气后,保持气息均匀的哼唱,哼鸣3次·d-1.。术后22-28 d:以发声技巧训练为主,张口,舌体下压,使发出声音后有冲向鼻腔顶部的感觉,15-21次·d-1,术后29-35 d:朗诵练习,选取诗词或短文故事朗读以训练运气,3-5次·d-1。
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4周。
1.3.1 嗓音质量
采用嗓音嘶哑分级(Grade,roughness, breathiness,asthenia and strain scale,GRBAS)评分进行评估,GRBAS评分包含气息度、嗓音粗糙度、总嘶哑度、紧张嗓音及无力嗓音五项内容,每项采用0-3分4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嗓音质量越差。
1.3.2 嗓音声学参数
在环境噪音低于45dB的密封隔音室内对患者进行声音取样,采用Praat语音软件进行分析,最长发声时间、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噪谐比、4个参数。
1.3.3 发声能力
通过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及发声能力评分进行评估,VHI评分标准:其内包含情感、生理、功能3大维度,每维度评分范围0-40分,分数越高,证实对功能、生理等维度影响越大;发声能力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发声能力评估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表示可日常用声轻松,喉部无疲劳感;10分表示日常发声困难,喉部存在明显疲劳感,用声费力;发声能力与分数呈负相关。
采用 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声学参数值、发声能力评分以(±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紧张嗓音、气息度、粗糙度、无力嗓音及总嘶哑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GRBAS评分对照表(±SD)1
表1 两组患者GRBAS评分对照表(±SD)1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总嘶哑度(分) 粗糙度(分)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对照组 47 1.02±0.45 0.75±0.45* 1.77±0.68 对照组 观察组 48 1.05±0.39 0.39±0.16*# 1.73±0.62 观察组
表2 两组患者GRBAS评分对照表(±SD)2
表2 两组患者GRBAS评分对照表(±SD)2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气息度(分) 无力嗓音(分) 紧张嗓音(分)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对照组 47 1.48±0.53 0.98±0.29* 0.74±0.32 0.59±0.23* 0.12±0.07 0.04±0.02* 观察组 48 1.51±0.49 0.61±0.16*# 0.71±0.28 0.45±0.17*# 0.11±0.05 0.02±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基础音频与最长发声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基频微扰及噪谐比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嗓音声学参数质量对比(±SD)
表3 两组嗓音声学参数质量对比(±SD)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振幅微扰(%) 最长发声时间(s) 基频微扰(%) 噪谐比(dB)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对照组 47 6.15±3.11 4.66±2.79* 9.25±1.52 15.01±3.50* 2.68±1.07 2.05±0.91* 0.55±0.18 0.34±0.13* 观察组 48 5.98±3.09 3.28±1.96*# 9.33±1.49 18.29±3.05*# 2.63±1.05 1.71±0.34*# 0.52±0.16 0.26±0.09*#
术后4周,观察组发声能力及嗓音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P<0.05),见表4。
表4 两组嗓音障碍指数和发声能力评分表(±SD)
表4 两组嗓音障碍指数和发声能力评分表(±SD)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情感(分) 生理(分) 功能(分) 发声能力(分)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术前 术后4周 对照组 47 14.29±2.26 13.85±2.79* 28.54±5.88 23.82±7.24* 19.62±6.36 14.19±3.48* 7.25±1.74 4.39±1.08* 观察组 48 13.85±2.33 6.28±2.68*# 28.51±5.86 11.38±5.47*# 19.23±6.48 10.69±3.57*# 7.36±1.85 2.76±1.14*#
本研究中,术后4周,对照组通过增加患者对疾病了解,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指导患者训练发声来促进声带功能如患者术后嗓音声学参数等方面的恢复,但对照组未对患者实施严格督促,且各项训练内容、强度规划较少。而观察组能够在IMB模型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调节嗓音声学参数,分析原因为:IMB模型改变了患者对疾病本身及训练目的的认知,纠正患者错误的发声行为,培养其正确发声的行为习惯[5],而量化发声训练规范了训练内容及强度,结合量化发声训练中禁声吸气练习可增加最长发声时间;通过数数练习,可以平衡呼吸、发声和共鸣系统,重塑嗓音,从而使基频微扰和振幅微扰参数较发声量化训练前显著降低,提高了患者训练的效果[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GRB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声能力及嗓音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说明基于IMB模型的发生量化训练可提高发声训练效果。发声量化训练是以矫正声带病变后产生错误的发声方式,建立新的生理平衡为目的,通过纠正错误的发声习惯,培养新的发声习惯来促进术后发声功能恢复[7]。哼鸣等练习,能够帮助患者消除喉部肌肉紧张,提升发声器官的协调性,减少患者的紧张嗓音,提高嗓音质量;朗诵等练习可促进患者发声能力及发声技巧的提升,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发声能力,减少嗓音障碍[8]。但此次发生量化训练项目多,训练时间有限,导致少数患者训练项目完成量不足,影响训练效果,因此,需对训练内容进一步提炼,进行更广泛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基于IMB模式的发生量化训练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有良好的督促、指导作用,适用于围术期患者,科学划分训练阶段、内容及强度,便于患者按规范自行练习,从而提高手术效果,保护患者噪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