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内地高校港澳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视角

2021-07-19 07:21王嘉茵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湾意愿研究

梁 燕,王嘉茵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

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具有促进港澳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港澳同胞国家认同感等多重战略意义[1]。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优质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国力强盛的重要保证,更是加速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资源。其中,出生、成长于港澳地区的青年群体具有熟悉地区文化、社会资本充实等独特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把大湾区建成人才高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支持港澳青年在内地发展。可见,港澳青年在内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意义重大,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支持大湾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在港澳青年群体中,赴内地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以下简称“港澳学生”)更是充当着链接港澳与内地的青年使者,长期处于内地的经历使其拥有更丰厚的内地资源,其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的优势也更加显著,将他们培养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对于推动大湾区的创新创业发展、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高校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深入研究港澳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我国对于创业意愿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对象大部分是内地高校的内地大学生,且对于研究港澳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献较少;虽已有学者对大湾区科学技术协同发展、创业政策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现状做了一定的研究,但较少学者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从港澳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出发探究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基于此,本研究以港澳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并为高校等相关主体做好港澳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和推动大湾区创新创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1 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1.1 创业意愿

创业意愿的含义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学者Bird[2]所提出的,他认为创业意愿是一种能够使创业主体的可利用资源、有效时间和所有精力等全部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并使其创造新价值的一种心理状态。目前研究创业意愿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主要有Ajzen[3]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与Shapero 等[4]72-90的创业事件模型(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event,MSE)。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计划行为理论用来解释因变量创业意愿的主要自变量。国内学者李永强等[5]研究发现,计划行为理论对于我国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所设定模型可解释接近50%的变异量。创业事件模型则主要设定了感知行为可行性、感知期望和行为倾向这3 个因素作为创业意愿的解释变量[4]72-90。国内学者范巍等[6]运用创业意向因素结构模型,从创业希求性和创业可行性两个维度分析创业意愿。然而,有学者指出,创业事件模型对于因变量创业意愿的解释能力相较计划行为理论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论证[7]。因此,本研究选用计划行为理论来分析港澳学生创业意愿。

1.2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Ajzen[3]于20 世纪90 年代所提出的行为预测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意愿主要受到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者的共同影响。其中,行为态度(attitude towards the behavior,AB)是指个体对执行某行为的喜爱程度;主观规范(subject norm,SN)是指个体执行某一行为的时候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PBC)是人们对执行某项行为的难易程度的判断[8]。基于保持意愿不变和感知准确性,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愿可以直接用于预测行为的发生[3](见图1 虚线)。由于本研究关注的是港澳学生留在内地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是个体未来从事某一行为的前置条件,因此将计划行为理论应用于本研究的模型构建(见图1)具有一定的适用性[3]。具体而言,三大自变量分别代表的是行为偏好程度、周遭社交网络及风险感知程度对创业行为意愿的影响:创业态度对应的是港澳学生对留在内地开展创业活动积极或消极的看法;主观规范对应的是港澳学生在内地求学期间所感知到的来源于父母、老师、同学、学校领导等人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指的是港澳学生自身对其在内地创业的难易程度评估。

图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模型

1.3 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意愿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Allport[9]就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创业者特质是指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以生理为基础的心理稳定性的特质,根据创业者特质具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人的创业活动。人格特质受到遗传或是长期社会生活的影响[10]。由于港澳学生从小生活在港澳地区,接受港式教育,受到香港重商文化的熏陶,因此普遍认为港澳学生相较于内地学生更具有思维活跃、创新力强、渴望成就等创业者特质,故此,本研究把创业者特质纳入研究模型当中。Veciana等[11]认为,创业者特质中对创业意愿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冒险精神、创新精神、风险承担力和独立能力等。

1.4 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

特质论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意愿不仅取决于个体心理特点,还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12]。在国家大力支持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港澳学生选择在内地创业而非回港澳地区就业,与内地的创业环境离不开关系,因此,本研究把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教育文化环境纳入对港澳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中。

第一,政策环境。由于社会制度不同,香港、澳门不同于内地,是属于资本主义社会,香港、澳门与内地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导致粤港澳三地的薪酬、税收、福利保障等制度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创业政策是吸引港澳学生在内地创业的重要因素。傅承哲等[13]认为,跨境就业创业政策是影响港澳青年融入内地生活及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

第二,经济环境。内地汇聚最多港澳青年的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粤港澳三地的商务法律制度、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税收制度等多方面经济环境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因劳动、创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同,容易让青年产生跨区域发展的困惑,直接影响港澳青年在内地的就业和创业[14]。

第三,教育文化环境。无论是求学、就业或者创业,港澳学生在内地发展首要面临的问题是适应内地的生活。文峰等[15]研究发现,港澳学生留内地发展的意愿比较高,但其中大多数处于构思和愿意尝试的阶段;港澳学生认为自身与没有在内地高校求学的其他港澳学生相比的优势在于熟悉内地人文环境,可借助港澳和内地的多种资源、具有一定的人脉关系,以及了解内地的政策法规。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创业环境的一部分,一般涵盖在教育培训或者学校环境里,又由于本研究对象为非内地户籍的港澳学生,因此内地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港澳地区的创新创业教育会有所不同,故本研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创业环境因素当中。

1.5 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目前学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一是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特质。创新型人才是指以创新性劳动的方式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高的关键[16]。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学者们普遍认可跨学科、跨行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刘海明[17]、史宗恺[18]等的研究。三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培养创新型人才,如姜春等[19]、王丽平等[20]的研究。在大湾区全面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智模式的同时,把在内地的港澳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就地服务大湾区建设,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模型构建

为进一步确证研究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对7名曾深度参与过校内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比赛的港澳学生进行了无结构化访谈,结果发现,在谈论驱使自身投身创业活动的因素时,这些被访谈者均强调了个人内在特质(如风险偏好、成就动机、领导偏好等)和外部环境(如大湾区政策红利、宏观经济形势等)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文献回顾和访谈材料,在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两个变量来探讨港澳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2 所示,研究提出假设如下:

图2 研究理论模型

H1:港澳学生创业态度与创业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

H2:港澳学生创业的主观规范与创业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

H3:港澳学生创业的知觉行为控制与创业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

H4:港澳学生的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

H5:创业环境与港澳学生创业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

2.2 问卷设计

问卷包含创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创业意愿、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6 个维度的测度,共计31 个题项,有关参考量表出处如表1 所示。其中创业意愿指的是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意愿。对研究题项的量化方法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

表1 港澳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相关变量的测量

2.3 调研过程与数据收集

为确保正式调查的问卷质量,本研究在发放正式问卷前开展了预调查工作。预调查选择在暨南大学发放1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8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8%。问卷试测的结果显示,问卷各题项的高低分组的均值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各题项的鉴别度较高,且6 个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均大于0.8,故此最后确定了31 个题项构成正式调查问卷。

2.4 正式调研与数据处理

为了加强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选取在内地港澳学生最多的广东省和福建省的高校作为主要收集来源。广东省收集了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样本,福建省收集了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的样本。由于问卷是通过网络进行发放和填写,收到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南方医科大学港澳学生的样本,将这些样本归类为其他高校作为参考。最终共收集了7 所高校的样本,其中4 所校址在大湾区内,其余3 所不在大湾区内。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发放问卷。正式问卷于2020年10月5日发放,于2021年3月10日收集完成,最终共收集了731 份问卷。在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后,得到有效样本689 份,有效应答率为94.25%。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性别、户籍、学校、攻读学位和学科类型等人口统计变量对调查样本进行了划分。样本的统计性描述具体如表2 所示,总体而言,各人口统计变量上的样本分布与真实比例较为接近,表明本研究所搜集的样本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表2 样本的统计性描述

3.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哈曼单因子检定法(Harman's onefactor test)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经SPSS 23.0 软件对正式问卷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得到5 个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48.69%,小于50%的临界值,表明所使用的样本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3 信度、效度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来对各维度内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高于0.7,说明各维度的信度处于可接受范围,支持后续分析。

表3 样本问卷信度分析结果

在信度分析后,采用Amos 24.0 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5 以上,且P值均在0.001 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各维度均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标CMIN=1338.661,DF=419,CMIN/DF=3.195,CFI=0.950,TLI=0.944,IFI=0.950,RMSEA=0.056,表明测量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表4 变量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之后,进一步利用SPSS 23.0 软件对创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者特质、创业环境、创业意愿6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判别效度分析。表5 数据结果显示,各维度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小于0.8,且各维度的AVE 平方根值均大于该维度与其他维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值,表明本研究各维度间不存在高度相关且判别效度较好。

表5 变量的相关性与判别效度分析

3.4 路径分析

本研究运用Amos 24.0 软件来检验自变量创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者特质、创业环境和因变量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标为CMIN/DF=3.195(该值约接近0 越好,通常采用χ2/df 小于5);RMSEA=0.056(该值约接近0 越好,通常采用RMSEA 小于0.1);TLI=0.944,CFI=0.950,IFI=0.950(以上指标越接近于1 越好,通常是指标系数大于0.9)。各拟合度指数均满足模型指数标准,表明结构模型拥有较好的拟合度。模型中对结果变量满意度的解释R2为0.623,百分比为62.3%,说明整体预测变量对结果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好,模型自变量选择较佳。整体拟合分析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如图3 所示,本研究提出的假设H1~H5均获得了支持(见表6)。其中,知觉行为控制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达到0.301(P<0.001);创业环境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小,数值为0.101(P<0.05)。

表6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图3 样本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3.5 差异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内地高校港澳学生在创业意愿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的组别差异进行了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法结果显示,港澳学生在性别、户籍、学校上的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生的创业意愿高于女生;香港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澳门学生;大湾区高校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非大湾区高校的学生。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学科类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7.333,P<0.001)。进一步采用LSD 法进行事后比较后发现,文史哲组与经管法组、理工组、医学组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艺术组与理工组、医学组的创业意愿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管法组与医学组的创业意愿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7 所示。

表7 样本创业意愿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4 结论与启示

4.1 主要结论

本研究基于689 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 23.0 和Amos 24.0 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港澳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港澳学生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受自身对创业感知到的难易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创业者特质、主观规范和创业态度,而创业环境对其创业意愿影响最小。即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创业环境外力作用影响较弱。

(2)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在性别、户籍、学校类型以及学科专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首先,男生的创业意愿高于女生,可能是由于社会对男女性的性别角色定位不同造成的,女性更容易被角色定位为顾家的形象,导致女性对创业的认可能不如男性,其主观能动性较低。其次,香港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澳门学生,可能的原因是香港学生从小受到香港港商文化的影响,而澳门人相较更喜欢随遇而安的闲适生活。再次,来自大湾区高校的学生创业意愿高于来自非大湾区学校的学生,这与地缘有很大的关系,大湾区高校的港澳学生接受大湾区政策利好宣传比高校校址在非大湾区的港澳学生多。最后,理工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学生创业意愿低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生,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理工科科研创业门槛高,需要智力支持和设备支持,同时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普遍思维比较严谨保守,创业冒险精神较弱一些;二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口就业岗位多,薪资待遇不错,发展稳定,其创业动力较低。理工科和医科专业的港澳学生创业意愿较低,说明科技类和医学类的创新创业较为缺乏人才供给,而这些学科专业的创新创业发展正是高质量经济发展所需,也是高附加值创业的“活水”源泉,高校应当对理工医类学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各界也应帮助其完善科研创业链条。

4.2 研究意义与启示

本研究聚焦内地高校的港澳学生作为创业意愿研究对象,并依据现实情况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2 个维度,完善了传统研究模型,在进一步拓宽创业意愿领域研究对象、探索模型适用性及变量关系上试图作出相应的理论贡献。此外,综合考量内地高校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等因素后,立足研究结论,本研究旨从创业环境入手、培养创新型人才视角出发,提出集培养体系、生态体系和资源体系于一体的内地高校港澳学生在内地创业支持系统,从而有效增强其创业意愿,以更好地满足大湾区高质量经济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要。

一是在培养体系建设上,内地高校应从招生开始入手,广纳具备创新型人才潜质的苗子,从入学开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并在课程设置、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上因材施教。第一,在高中课程衔接和招生政策方面,开设港澳台学生、华侨学生预科班的高校应做好数理化学科的教学衔接工作,减少学生对大学理工医专业可望而不及的畏难情绪。并且,高校应加大理工医学科的宣传力度,普及其在大湾区良好的就业创业前景和发展机会,使得港澳学生群体在不同学科类型专业上均衡报读。同时引进海内外前沿科学教授,增强科研师资力量,吸引学生报读理工医专业。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目前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开设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课程[27]。同时,充分考虑港澳学生的特殊性,在商业课程上普及内地与港澳财税、法律等知识的差异性,提高其自身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第三,在专业教育方面,应从学生内在动机着手,结合注重港澳学生个体特质和性别心理的差异性,鼓励港澳学生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并与大湾区科技及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进行创新性的机会型创业而非生存型创业。同时,邀请海内外专家和著名港澳校友企业家与港澳学生探讨行业前沿、产业结构等内容,引导他们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进行面向推动区域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第四,在创新创业大赛方面,举办院、校、区、市、省内的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赛事,开辟港澳学生赛道,对获奖的港澳学生奖励免费的对外交流机会,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理念。让港澳学生通过“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的方式,树立正确的创业态度,减少对创业的错误认知。

二是在生态建设上,引导港澳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于大湾区发展整体战略,成立大湾区港澳学生创业联盟,形成大湾区内良好的创业文化。一方面,高校可以挖掘其所在城市的产业特色和创新创业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引导港澳学生创新创业。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大核心城市中的文化创业、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充分调动港澳学生在内地创新创业的热情[28]。另一方面,成立大湾区港澳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让有意愿在内地创业发展的港澳学生以社会创新创业和科技创新为联结,构成一个港澳创业学生同辈的支持网络,形成特有的大湾区港澳学生创业文化,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

三是在资源体系建设上,从场地设备、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优化港澳学生创业环境,适当降低港澳学生感知的创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创业质量。在场地设备方面,在高校和大学城等地设立港澳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工位等公共空间供他们自主开展各类创业探索;加快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新兴产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其创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设备。在资金支持方面,“政企行校”四方联动筹集互补性创业资源,设立港澳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基金资金设立港澳学生项目天使投资人互联网筹融资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打通项目落地渠道和实现产业化。在政策支持方面,倡导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优化港澳创新型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完善生活配套政策和公共服务,方便港澳学生毕业后在内地安家置业,增强港澳学生在内地创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内地高校通过建设培养体系、生态体系、资源体系三位一体的创业支持系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形成“政府导向—学校培养—孵化器输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创业全链条服务,环环相扣,从而全面提高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让他们在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红利中更好地担当使命。

4.3 研究不足

本研究拓宽了创业意愿研究领域并对港澳学生“双创”教育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研究问卷采用线上的形式发放,可能无法像现场调查一样对问卷的填答环境有着较好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质量;另外,由于意愿的产生是行为的前提,本研究聚焦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未对意愿对行为产生的影响作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港澳学生创业意愿对其创业行为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大湾意愿研究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