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大众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运用色彩进行自我装饰是人类的原始本能,在从古至今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色彩对于服饰设计与形象塑造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服饰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突显出服饰的艺术张力与情感特点,而且可以为人物形象的构建与塑造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并且有助于实现人物形象与服饰色彩的多元化融合与创新,诠释出人物复杂的性格心理、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与此同时,服饰色彩带来的心理效受到许多心理学家、文学作家和艺术学者的重视与研究,尤其在文学作品当中,服饰色彩的研究与应用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学功能及特殊内涵,色彩的写实描述或写意描述都蕴藏着作者极具象征含义的意象隐喻。随着部分优秀的小说作品向影视视觉艺术转换,服装色彩将基于原著中的文字描述和情绪内涵,诚如《服饰文学作品选》所阐述那般,在符合影视艺术审美的前提下构建出全新的设计运用与艺术效果。本文将围绕服饰色彩这一核心内容详细阐述服饰色彩基本作用和搭配原则,进一步分析服饰色彩在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中的作用特点及主要运用情况,最后深入探究服装色彩从文学作品向影视艺术之间转换的有效方法,使服装色彩在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中都能够发挥出独具意蕴的作用及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服装产业的飞跃发展,大众审美标准也在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服装款式和颜色的选择,服装色彩搭配受到了广大服装设计师的关注与重视,并且服装色彩搭配理念的全面普及对诸多领域的视觉环境优化也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服装是人类最为表观的主要装饰物,色彩则是服饰中极为吸引大众目光的存在,它往往代表着服饰的灵魂,一件色彩合理且搭配恰当的服装对于个人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体型方面。服装作为人体的表观装饰物,合身的服饰应当对个人体型起到修饰和扬长避短的作用,其中利用色彩的视觉差异效果可以帮助服装更好地修饰体型,让人穿着后可以获得整体、和谐的全新美感。例如对于体态较为丰满的人群来说,饱和度高、扩张感强的服装易于提高人体膨胀感,使自身形象显得更加臃肿,所以应该选择整体色彩搭配较为统一的服装,尽量减少服饰色彩的复杂性与层次感,从而有助于提高个人形象的美观度,使自身体态看起来更加纤细。
肤色方面。服装色彩与个人肤色之间的适配度也是影响整体形象的关键因素,形象美感通常是服装设计与人体着装效果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状态,在进行服装设计时,需要思考人体肤色与服装色彩的协调搭配,注意两者之间的色彩纯度差异与明度差异,合适的服装色彩搭配可以起到修饰肤色、提高个人整体形象和精神气质的良好效果。
性格和心理方面。从色彩心理学理论来看,不同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一个人的服装色彩通常会影响别人对其年龄、心理情绪和性格方面的直观感受,比如明艳、鲜亮的服饰色彩会给人以活泼、欢快的个性感受;深沉、厚重的服饰色彩会给人以稳重、低调的个性感受。因此,在选择服装色彩搭配时,要针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特点展开具体分析,从而达到服饰色彩与人物个性的和谐统一,同时有效提高整体的精神面貌以及更好地展现出个人魅力。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最亮眼的组成部分,对服装的整体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服装色彩的合理搭配成为了影响服装整体美感的重要一环,混乱的服装色彩搭配会使人看起来俗不可耐,而恰当的服装色彩搭配则会使人风姿卓越、气宇轩昂,所以服装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对于个人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同色系搭配。把同一色系中色彩明度或纯度相近的颜色搭配到一起,如暗红与深红、深棕与浅棕、明黄和嫩黄等,这是最为基础和简单的一种色彩搭配方法,在这一原则下的色彩搭配有助于使服装整体更加和谐,产生出自然、高级的美感。邻近色搭配。将色谱中邻近的两个颜色搭配到一起,如绿色和蓝色、黄色和橙色、红色和黄色等,可以起到相互调和的作用,并且在这一搭配原则中需要错开两个颜色的纯度与明度,如果一个颜色较深则另一个颜色就应该选择浅色,从而突显出调和变化和对比效果。主色调搭配。将一种颜色作为主体色调,再选择一种或几种颜色作为次要的辅助色调,使整体的色彩搭配显得层次分明,主色调与辅助色相得益彰。这一原则是服装色彩搭配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其要点在于用色不宜过多,男性服装或造型设计较为复杂的服装,辅助色尽量控制在2~3种,以免显得过于杂乱,影响个人形象。
色彩是美感表达最为直观和大众化的形式之一,所以艺术家大多具备一定的感应色彩、运用色彩和色彩构思能力。对于文学创作者而言,服饰色彩是他们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自身的审美价值理念和对生活的态度和情趣,创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构想及个人审美思想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透过服饰色彩运用得到了良好体现。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自己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通过不同的服饰色彩塑造出形态各异的人物角色,表达了不同服饰色彩搭配所蕴藏的艺术价值与象征意义。例如,蒲松龄在《西湖主》一篇中使用“红绡抹额、腰束绿锦、小袖紫衣”等服饰色彩描述塑造了二女郎这一活泼、鲜明的人物,并且通过色彩层次变换与方位转移展现出独特的色彩节奏感与律动感。在《汪秀才》一篇中运用“一衣黄,二衣白”、“俱黑褐衣”、“头上巾皆皂色”等服饰色彩对比简单地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冷暖色调与明亮色调的对比使整体色彩搭配更加和谐,在文字表达中呈现出视觉上的色彩层次,有助于让读者更好地沉浸于文学作品的叙述和故事情境当中。
《三国演义》中人物服饰均为故事时代背景下的汉代服制,其中“玄衣纁裳”的冕服属于最为尊贵的汉服形制,是古代皇帝在重大仪式时穿着的衣裳,代表着身份、地位和皇权的象征。袍服是汉代日常朝服,不同官职可通过朝服色彩与头冠来进行区分:武官一般头戴武冠,身着橘红色朝服配白色中衣;文官则是头戴进贤冠,身着黑红色朝服配绛色中衣。《三国演义》作品当中服饰色彩是用以体现人物身份及其社会阶级的重要表达手法。
《红楼梦》是一部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小说作品,书中有关人物服饰的描述都十分细致,作者对服装色彩的灵活运用为整部作品的完整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服饰色彩首先突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清朝时期大红色、秋香色的蟒缎专供帝王和世家大族使用,书中王夫人、贾宝玉等人“大红金钱蟒靠背”、“秋香立蟒狐腋箭袖”的服饰描述显示出贾府尊贵的世族身份。其次重点展现了人物个性,如王熙凤色彩艳丽、搭配得当的服饰穿着,不仅衬托出她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她敢爱敢恨、八面玲珑的鲜活个性。最后,《红楼梦》中人物服饰色彩的变化也象征着其命运发展的波动,贾府繁荣时众人的服饰多以金色、红色等艳丽色彩为主,随着后期贾府逐渐衰落,人物的服饰色彩开始出现青色、灰色以及白色等颇为素净的颜色。
影视作品是非常直观的视觉艺术,它能够通过服饰色彩带给观众直接的视觉感受并引发其思想、情感的变化,与此同时,影视作品中服饰色彩需要与整体环境相匹配,以起到互相衬托的作用。服饰色彩从文学借鉴向影视艺术转换,一方面要尊重原著作品,尽可能保留原作中服饰色彩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从而获得原著读者的认同。另一方面,服装色彩选择应当更加精准,既要符合环境设定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情节氛围,以进一步提高影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影视作品的服饰色彩应当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以及场景设定和剧情的需要来对扮演者进行整体的造型设计与细节调整,优秀的服装色彩搭配可以给影视作品起到良好的渲染效果与烘托氛围的作用,进而有助于升华作品主题、提高其艺术审美。
《红高粱》影视作品中的服饰色彩多以红色为主,不仅刻画出北方人豪迈奔放的个性特点及审美风格,而且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者时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电视剧《甄嬛传》作为一部古装大戏,剧中人物的服饰色彩主要以传统色调为主,各个角色的服饰色彩因其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的不同,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例如在清朝的礼法制度中正红色是代表着正室的服饰色彩,然而剧中的华妃虽为妾室,但是其服饰大多为枣红色、玫红色,这一服饰色彩选择既能够突显出华妃宠冠六宫的尊贵地位。
服饰色彩的运用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影视艺术中都对人物形象设计及其内在性格的表达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渲染作用,每一个经典角色都离不开其独特的服饰色彩特点,与此同时,服饰色彩也是从文学借鉴到影视转换中最为直观的呈现形式,对服饰色彩运用的进一步研究与掌握,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情感表现力,从而引发更多观众的共鸣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