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水溶性螯合钛的制备方法

2021-07-19 07:22刘文涛熊仁科吴红波王小琴
磷肥与复肥 2021年6期
关键词:螯合烧瓶配位

刘文涛,熊仁科,吴红波,王小琴

(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眉山 620010)

自然界中钛含量非常丰富,地壳中钛的质量分数约为0.6%。土壤中的钛来自成土母质,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中全钛质量分数在2.0~39.0 g/kg,平均为(6.8±1.0)g/kg,不同类型土壤中全钛含量差别较大[1]。

土壤中的钛通常会与硅酸盐等结合在一起,虽然全钛含量很高,但可溶性钛含量很低。有研究表明,土壤中可交换态钛质量分数在0.19~1.69 mg/kg,平均为(1.39±0.09)mg/kg,仅相当于全钛含量的万分之一至千分之一水平[1]。

不同类型植物体内的钛含量差异很大,小麦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中w(Ti)为1~2 mg/kg,玉米中w(Ti)为20 mg/kg左右,豆科作物中w(Ti)为25 mg/kg左右[2]。

钛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导致其无机化合物无法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20世纪80年代初,匈牙利PAISI教授研制出了Ti-Vc螯合物,实际应用效果较好[3]。许良忠等[4]开发了一种以硫酸钛、Vc、柠檬酸、氢氧化钠等为原料的钛螯合技术,但该技术成本偏高,工艺复杂,具有安全隐患,且成品中钛含量不高。目前尚没有成本相对低廉、产品钛含量高的全水溶性钛肥的制备工艺报道。

笔者结合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选用生产钛白粉的中间产物——精钛液或浓钛液替代四氯化钛、硫酸钛、硫酸氧钛,用乳酸替代Vc,研发了一种全水溶螯合钛生产技术。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精钛液和浓钛液,取自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中w(Ti)分别为5.80%和6.85%。精钛液与浓钛液均为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中间产物。钛铁矿或金红石粉碎之后进行酸解,经过沉降、热过滤、结晶之后的上清液即为精钛液;继续浓缩,二次去除硫酸亚铁后的清液为浓钛液。

甘氨酸、冰乙酸、乳酸、丙三醇、甘露醇、质量分数为20%的氨水,均为分析纯(AR),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

实验所用仪器均为实验室常见设备、玻璃器皿。

1.2 实验原理

强酸性的精钛液和浓钛液中的目标成分是硫酸氧钛,硫酸氧钛失去强酸性环境后会水解生成偏钛酸(H2TiO3,又叫水合二氧化钛)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如下:

在强酸性的精钛液或浓钛液中加入过量的配位体,升温使螯合反应加速进行,反应结束后加碱液调节体系pH至5左右,然后让体系自然降温,室温放置过夜,观察有无沉淀产生。如果螯合反应进行彻底,体系中的钛即为螯合态,调整pH后体系不会有沉淀产生;反之,则会生成偏钛酸沉淀。

1.3 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1 000 mL四口玻璃烧瓶的中央口连接蛇形冷凝管,另外3个口分别连接温度计、滴液漏斗(或玻璃塞)和pH计探头。烧瓶安装在可调温电热套磁力搅拌器(1 000 mL)中。

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的配位体、精钛液、蒸馏水,用滴液漏斗加入到烧瓶中,再加入一枚磁力搅拌子和少量沸石,密闭好后开启搅拌和电热套加热;烧瓶内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计时,反应一段时间(考虑到生产上能达到的条件和生产效率问题,设定温度在90~100℃、反应时长120 min,下同)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使烧瓶内溶液自然降温;待烧瓶内温度降至40℃时,取下玻璃塞换上滴液漏斗,缓慢滴加氨水,持续搅拌并观察烧瓶内溶液的pH变化,待pH达到4.5~5.0时停止滴加氨水;取下滴液漏斗换上玻璃塞,持续搅拌使烧瓶内溶液自然降温,待温度降至40℃时停止搅拌;将烧瓶内溶液过滤,滤液(螯合钛液)用透明的试剂瓶装好并旋好瓶盖,室内放置,次日观察有无沉淀产生,并检测上清液钛含量。滤液通过喷雾干燥得到螯合钛粉,测定其中钛含量。实验流程见图1。

图1 实验流程

1.4 钛含量检测

钛含量的测定参照标准NY/T 2879—2015《水溶肥料 钴、钛含量的测定》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位体筛选

在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120 min、配位体与精钛液中钛的质量比为4的条件下,分别以甘氨酸、冰乙酸、乳酸、丙三醇、甘露醇为配位体,考察配位体种类对钛螯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配位体种类对钛螯合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乳酸作为配位体所得螯合钛液次日无沉淀产生,而甘氨酸、冰乙酸、丙三醇、甘露醇作为配位体时均有沉淀产生,沉淀量的顺序为甘露醇<冰乙酸<甘氨酸<丙三醇。乳酸作为配位体时,上清液中w(Ti)最高,为3.35%。

乳酸作为精钛液的配位体时无沉淀产生,可能是由于乳酸的α-羟基氧和羰基氧与钛元素发生了成环(螯合环)反应,使得钛能够稳定地存在于水相中而不发生水解。

2.2 反应温度优化

在反应时间120 min、乳酸作为配位体、配位体与精钛液中钛的质量比为4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钛螯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反应温度对钛螯合效果的影响

螯合反应与温度密切相关,升高温度可以增加活化分子的占比,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所以提升反应温度可以使螯合反应进行得更彻底。由表2可知,反应温度在55℃及以上的处理所得螯合钛液次日没有沉淀产生,而35℃和45℃处理均有沉淀产生。温度高于55℃时,上清液w(Ti)没有明显变化,生产时选择55℃作为反应温度。

2.3 反应时间筛选

在反应温度55℃、乳酸作为配位体、配位体与精钛液中钛的质量比为4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时间对钛螯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反应时间对钛螯合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反应时间在60 min及以上的处理所得螯合钛液次日没有沉淀产生,说明该螯合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60 min即可反应完成。生产时选择60 min作为反应时间。

2.4 反应配比筛选

在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60 min、乳酸作为配位体的条件下,按配位体与精钛液中钛的质量比(反应配比)分别为0.1、0.5、1.0、1.5、2.0、2.5、3.0、4.0进行反应配比优化实验。在相邻的有沉淀和无沉淀的比例之间再次进行细化筛选,直至精确到质量比为小数点后第二位,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根据首轮筛选结果,配位体与精钛液中钛的质量比为2.0时次日有沉淀,相邻的2.5的配比次日无沉淀,即将范围缩小至2.0~2.5进行二轮筛选;根据二轮筛选结果,2.4的配比次日有沉淀,相邻的2.5的配比次日无沉淀,即将范围缩小至2.4~2.5进行三轮筛选;三轮筛选结果表明,2.48的配比次日有沉淀,相邻的2.49的配比次日无沉淀。且配位体与精钛液中钛的质量比为2.49时,上清液中w(Ti)最高,为3.53%。故配位体(乳酸)与精钛液中钛的最优质量比为2.49。

表4 反应配比筛选结果

2.5 螯合钛中钛含量

由精钛液制备的螯合钛液中ρ(Ti)为42.5 g/L,螯合钛粉中w(Ti)为8.1%。

2.6 浓钛液作为原料时的结果

浓钛液作原料时所得的结果除了反应配比筛选结果不同外,其余结果都与精钛液为原料时相同,配位体(乳酸)与浓钛液中钛的最优质量比为2.61。经钛含量的测定,由浓钛液制备的螯合钛液中ρ(Ti)为49.3 g/L,螯合钛粉中w(Ti)为9.1%。由于浓钛液较精钛液多了一步浓缩工艺,所以由浓钛液制得的螯合钛中钛含量更高。

将精钛液为原料制备的螯合钛液在0℃储存时,部分批次有晶体析出。经过鉴定,该结晶为硫酸亚铁晶体,是精钛液原料中自身携带的。用浓钛液作原料制备的螯合钛液在0℃储存时未出现晶体析出的情况。

3 结论

(1)乳酸作为配位体时与精钛液或浓钛液的螯合反应彻底,未出现偏钛酸沉淀,而甘氨酸、冰乙酸、丙三醇、甘露醇作为配位体时均出现了螯合不彻底的情况。

(2)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参数为:精钛液作为原料,配位体为乳酸,螯合反应温度55℃,螯合反应时间60 min,配位体与精钛液中钛的质量比为2.49;浓钛液作为原料,配位体为乳酸,螯合反应温度55℃,螯合反应时间60 min,配位体与浓钛液中钛的质量比为2.61。

(3)精钛液作原料制得的螯合钛液中ρ(Ti)为42.5 g/L,螯合钛粉中w(Ti)为8.1%,螯合钛液在0℃储存时,有些批次会出现硫酸亚铁结晶。浓钛液作原料制得的螯合钛液中ρ(Ti)为49.3 g/L,螯合钛粉中w(Ti)为9.1%,并且螯合钛液在0℃储存时未出现硫酸亚铁结晶。以浓钛液为原料制备水溶性螯合钛综合表现比精钛液更好。

猜你喜欢
螯合烧瓶配位
不同黄腐酸对苗期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复合氨基酸锰螯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1,2,3-三唑二羧酸镉(II)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
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
《平面多配位碳化合物理论研究》
水重新沸腾实验的改进
谷朊粉水解物微波辅助螯合锌工艺研究
以鸡蛋壳为钙源制备谷氨酸螯合钙工艺研究
配位类型研究*
神奇的“魔术”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