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艳丽 乐冬
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独特优势,改革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通过系统策划和设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权责对等、科学规范、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有效支撑了企业改革发展。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日益成为支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在这个互联网创新发展与新工业革命的历史交汇期,发达国家纷纷围绕核心技术、标准、平台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而我国工业互联网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启动,此时正是我国工业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步伐的战略机遇期。
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支柱,我国的高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存在。在过去,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现如今,随着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同步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中国正慢慢步入工业发展的“无人区”,亟须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制度设计和统筹部署,攻克工业互联网发展阻碍。一旦中国抓住了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提升机会,未来将能够发挥全球性的引领作用。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随着201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出台,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有了纲领性文件。随后,《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重磅文件连续发布。2020年6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为我国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中央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响应,陆续出台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如辽宁省发布《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上海市发布《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 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助力全国工业互联网差异化发展格局快速形成。各地并积极探索利用多元化政策工具支持产业应用发展,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投基金,给与税收与电费支持等,引导本地工业企业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发展。
中央与地方的工业互联网支持文件连续发布,既有战略指导、行动指南,又有建设标准、推广指南,还有具体详实的优惠政策,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自2017年起,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出台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然而却始终面临着“政府热、企业冷”的发展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当前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技术积累还比较零散,技术落地面临许多现实困难;2.企业部署工业互联网资金投入大,生产成本也要增加,一旦应用效果不理想,会给经营带来困难,企业多持谨慎观望态度;3.工业领域各行各业特点千差万别,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少数工业互联网成功案例难以复制,没有普适发展模式,企业有畏难情绪;4.企业管理者受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较弱,导致对其投入采取审慎态度。
然而,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中国工业互联网亦处于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逐步进入创新“无人区”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核心组织的带动,只靠市场自发零散地进行技术上“单点突破”或在“落后就要挨打”之后才意识到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继而开始投入,就极有可能会错失产业发展短暂的窗口期,在国际上失去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话语权。
因此,要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依托中央企业的技术、人才、规模、市场、产业链整合能力,汇聚资源攻克行业发展壁垒,就是最佳的突破口。我国中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主要分布在涉及我国国计民生、国防安全等基础性行业,具有市场主导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命脉,发挥中央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正是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引领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实现服务国家战略的最好体现。
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具有较强的跨领域综合性,正在形成全新和复杂的生态系统。网络、平台、安全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核心要件,既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又是工业互联网建设科研攻关的重点难点,正是需要中央企业在执行国家战略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勇于攻坚克难,彰显中流砥柱的使命担当,以使国家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因此,探索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标准“无人区”,加大科研力量投入,中央企业可重点考虑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网络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网络与连接技术主要包括工厂内外网等网络互联技术以及异构协议数据间互通技术。当前,我国工厂外部网络相关产业及技术基础好于工厂内部网络,工业以太网、工业无源光纤网络(PON)、工业无线、确定性网络(DetNet)、时间敏感网络(TSN)、软件定义网络(SDN)、低功耗无线网络的技术和产品等成为发展重点,亟需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基础电信央企和通信设备企业等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科技攻关,以满足工业互联网络更低时延、更强可靠性、更安全可控的要求,并优先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机械制造、信息电子等重点行业进行部署。
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中央企业在制造业领域分布广泛,拥有巨大的产业体量与市场影响力,具备搭建需求响应、能源降耗、设备柔性等多种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条件,应逐步投入打造企业级、行业/区域/场景级、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科技研发,增强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新技术对平台的支撑能力,最终形成数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主要涉及设备、控制系统、网络、数据、平台、应用等方面的防护技术和管理手段。由于现有面向公网或专网的安全技术及管理标准尚不能满足工业互联网跨网络、跨领域的整体安全保障需求,应优先支持国防工业、航空航天、能源、铁路、电子等重点领域的央企提升自身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重点突破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相关核心技术,推动攻击防护、漏洞挖掘、入侵发现、态势感知、安全审计、可信芯片等安全产品研发,建立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相匹配的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