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主要目标是提升金融服务的满意度、覆盖率和可获得性。2015年我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了我国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民等弱势群体[1]。2016年,焦作市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发布的《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差别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逐步建立贴近各类客户需求、灵活多样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普惠金融是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焦作市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壮大实体经济的规模和增进社会公平和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普惠金融在焦作的实践,最早出现在脱贫攻坚领域。通过学习借鉴兰考县“一平台四体系”的普惠金融模式,大胆尝试金融改革,在普惠金融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比如沁阳市实施的“金融+”扶贫模式、修武县推广的“智慧修武+普惠金融”平台、温县复制了兰考县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政府支持引导构建的“信用监管”机制和各家银行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等。总结焦作市普惠金融的实践活动,结合实地调研农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情况,得出以下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金融机构数量是反映普惠金融最基础、最直接的指标。在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在“引金入焦”工程的深入推广中,焦作市保险机构、银行机构以及证券经营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于数量上有了明显增长。贷款业务作为金融机构最基本的业务,在反映社会各阶层贷款需求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涉农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可以直接了解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能够反映普惠金融在相关领域的投入情况与发展状态[2]。以焦作中旅银行为例,如表1所示,近两年来该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在25%以上,且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远高于小微企业贷款。这些数据充分显示,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
表1 中旅银行普惠金融贷款数量
焦作市普惠金融的客户群庞大,再加上受疫情的影响,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投入建系统、设模型、搭平台、推出线上产品,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例如:中国银行推出“中银企E贷·信用贷”线上“非接触式融资服务”,帮扶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工商银行完善“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融资”三大重点线上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续贷支持;农商银行创新推出“金燕快e贷”线上信贷产品,实现了传统线下信贷业务向阳光普惠线上业务的颠覆性变革以及可持续“活”客与智能“获”客。普惠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满足了小微企业、农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等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获得贷款的速度更快、更方便,金融可获得性不断增强。
在焦作市政府的引导下,各商业银行下沉服务,积极构建全覆盖的物理网点和自助银行,借助于互联网,使得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手段普及化,形成了“7×24”小时的县域金融服务模式。为了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焦作中旅银行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取款、养老保险、现金汇款、涉农补贴、转账汇款、余额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实实在在享受到惠民政策和现代支付工具带来的便利和安全。
虽然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参与普惠金融的发展,但在产品多样化、层次化方面创新不足。原因主要是:第一,国有商业银行鉴于系统内限制较多,无开发新产品及授信审批权限,考核激励和贷款业绩挂钩,导致工作人员在业务上“抓大放小”,缺乏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动力;第二,普惠金融的特点是借款金额小、盈利低、频率高,资金需求方又在贷款数量、利率、期限的要求上千差万别,需要不断创新多样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第三,证券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往往追求效益,对普惠金融业务涉及较少,未能充分认识普惠金融工作的推进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普惠金融工作开展中主动创新性不够。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是大势所趋。在农行焦作支行调研时,工作人员表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并非难点,数字普惠金融人才短缺才是最大的“痛”。据《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0》数据,修武县、温县等四县入榜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百强县,入榜数排名全省第一[3]。尽管焦作市在数字化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面临理念、机制、人才、技术、数据等多方面的挑战。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重在“人”管理思想的转变。此外,焦作市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平均教育水平不高,部分银行支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不足1/3,高端人才总量少、占比低,成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主要障碍。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普惠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地走访县域银行、小微企业、城镇居民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了解不多,反映出焦作市普惠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需要金融机构通过多渠道大力宣传,但金融机构往往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在推广普惠金融业务时无法通过人与人的互动最大限度让消费者了解、接受金融服务,发放彩页宣传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农民等弱势群体,这一群体中接受专门金融教育的不多,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极少有兴趣主动参与金融市场活动,金融消费意识和金融风险的意识也不强。金融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普惠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普惠金融消费者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已刻不容缓。
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和冲击下,构建一个真正完善有效的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外在保障。虽然由政府主导创设的企业融资新机制——焦作市智慧金融平台,创建了“信息+信用+信贷+风控”智慧金融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融资过程中信用、信息、信贷、风控等问题,为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搭建“一站式”服务。但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更多是城镇低收入人群和农民,客户群体大且分散,金融机构在进行借款人信用、风控审核时,由于缺乏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面临平台数据不互通导致成本高和潜在难以控制的风险。另外,在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考核体系下,普惠金融前期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需要较长的过程,短期经营业绩难以体现。因此,多数基层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是响应国家政策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内部机制等软件建设还停留在运动式、阶段式的层面,服务效率、效果不尽人意。
焦作市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切实落实好以客户为中心、以渠道为基础、以产品为利器、以服务为纽带,以创新为导向[4],主动顺应金融改革的发展趋势,持续改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和提升城镇居民、农民金融服务水平,真正助力“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焦作市政府应压实责任,强化督导,制定明确的鼓励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首先,应当深化实施“引金入焦”工程,引导更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进入焦作市,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业态体系,增强金融有效供给,为金融创新打造坚强的资金后盾。其次,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群在贷款规模、期限、利率、担保方式上细化贷款种类,设计不同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比如:焦作市很多创业者在淘宝上经营本辖区特产,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但每月的销量高达几千份,如果能以结算账户的现金流为贷款保证设计普惠金融产品,将着实提升普惠金融在小微企业转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和脱贫攻坚等领域的现实作用。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分支机构亟须补齐数字化人才短板。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金融机构应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薪酬水平、住房条件、办公环境等福利待遇方面吸引数字人才,也要增强与政府、高校、金融科技公司的产业合作,为机构培养数字人才。二是重视自身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金融机构可以选派青年骨干到高校、业内领先的单位或专门研讨会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数字化业务素质和金融科技能力。三是充分发挥省总行的作用。省总行不仅可以帮助基层分行、支行招聘人才和调拨人才,还可以组织相关专题培训交流经验。
为推进普惠金融的大力发展,必须着力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既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背包银行”等普惠金融知识主题的线下宣传活动,又要利用官网、手机银行、微信、快手、抖音等多种线上方式推送金融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普惠金融产品接触与服务频率,学会辨别金融产品的真伪,培养金融消费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金融管理部门的角度看,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普及基础金融知识,还可以与当地高校、社区村委会等单位合作,组织个人征信知识、防范网络诈骗和金融风险警示教育等主题活动,持续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
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整合现有平台资源,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建设,搭建全覆盖、全共享的云平台数据库,金融机构、政府单位、央行、个人等都是接入平台的节点,任何金融机构都可以免费查询到金融消费者的所有信息,消除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金融机构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降低信贷成本,也进一步提高金融消费者诚信激励与自我约束,切实做到普及惠民。
综上所述,普惠金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金融的普惠性,既要“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统筹解决好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融资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在总结焦作市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旨在为焦作市普惠金融促进社会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