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张建红 化静 刘敏 逯震芳 李健
CAP 是呼吸科常见疾病,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 的重要致病原[1,2]。《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下称“指南2016”)针对需入院治疗的成人CAP 患者推荐单用β-内酰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3]。在临床中可应用于成人CAP 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较多,但是不同的抗菌药物其抗菌效果和用药成本存在差异,故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应考虑到经济性、合理性、有效性等不同因素[4]。本院为服务于北京京郊的大型综合三级医院,呼吸科年住院患者为2200 人次。本文现对本院常用的治疗成人CAP 的抗菌药物(头孢噻肟/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药物经济学对比,旨在为后续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12 月本院入院治疗的127 例成人CAP 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6 例)和对照组(51 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44∶32;年龄23~62 岁,平均年龄(46.62±10.2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73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54.63±11.06)h。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0∶21;年龄21~63 岁,平均年龄(48.06±10.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24~71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54.43±10.80)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CAP 诊断标准[3];②18 岁≤患者年龄<65 岁;③入院前未使用过抗菌药物治疗或用过证明无效;④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疾病;②肝肾功能不全、有癫痫史、精神病史;③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④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镇咳、平喘、祛痰、退热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舒巴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均治疗14 d。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临床疗效 根据“指南2016”建议,和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体征(一般情况、意识、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病原学检查(血细菌培养)结果的改变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上述4 项指标均正常;显效:治疗后疾病明显好转,但不满足治愈标准;无效:治疗72 h 后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2成本-效果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11 版)》建议的患者治疗成本计算应包含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由于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较难评估,故本文仅计算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直接成本[5,6]。C/E=治疗成本/治疗有效率。本文中C/E=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抗菌治疗有效率。
1.4.3不良反应发生率 包括头痛、腹泻、一过性肝酶升高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C/E 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对比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7,8]。2012 年我国肺炎病死率为17.46/10 万,且其病死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升高[3]。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 的重要致病原,且两者在我国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1,2]。西班牙的Julián-Jiménez 等[9]团队在2013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建议CURB-65 评分>2 分的CAP 患者需住院治疗,而“指南2016”则针对需入院治疗的成人CAP 患者推荐单用β-内酰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酶以抑制胞壁粘肽合成,进而发挥其抗菌作用,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可通过分泌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水解失活而大大降低临床抗菌治疗的效果。故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0]。本文针对本院常用的两款复合制剂头孢噻肟/舒巴坦(观察组)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进行了药物经济学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79%,与对照组的92.1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3.9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C/E 为36.47,优于对照组的61.15。表明两种抗菌药物中,头孢噻肟/舒巴坦更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在过往的医疗实践中,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同时加剧了我国抗感染治疗的医疗支出。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成本、降低其经济负担。本文研究通过成本-效果比的方法,十分直观地显示出头孢噻肟/舒巴坦在疗效相当的前提下,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这对此后临床选择抗菌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且治疗方案选择较少,故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考虑联合北京京郊地区多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以获得更加全面的研究结果以指导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