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肖梅
胃十二指肠出血在临床较为常见,因病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诱发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胃黏膜损伤、胃十二指肠壁缺损均可诱发出血,产生腹痛症状。胃十二指肠出血具有较高发病率,以不良饮食、生活不规律人群为高发群体,且情绪波动也可使得胃肠功能改变,诱发胃十二指肠出血[1]。临床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时使用药物治疗具有一定效果,然而,若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在治疗过程中更具体、全面了解出血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2]。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逐渐应用成熟,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对60 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60 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 例。参照组男1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42.94±5.46)岁;平均病程(9.12±1.25)h。研究组男1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42.15±5.63)岁;平均病程(9.09±1.4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以《胃十二指肠诊断与治疗标准》为依据,确诊疾病;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异常;其他胃肠道疾病;药物过敏;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注射止血治疗:取冰冻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冲洗,浓度0.5%,病变处共注射8 ml 肾上腺素,关注出血症状,停止以后取乙醇硬化醇进行注射,反复冲洗。研究组患者应用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取冰冻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冲洗,浓度0.5%,观察病灶,充分暴露其位置,氩气流量3 L/min,表面热凝度3 mm,功率45 W,使用胃镜诊断,取凝固导管插入病灶上方,凝固时间2 s/次,病灶黏膜呈泛黄状以后停止治疗。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由3 个等级组成,包括治愈、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各项指标正常,即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存在复发一次情况,表示好转;其余情况,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详细统计并发症(出血、穿孔、疼痛)发生率。③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出血时间,评估疼痛程度,使用VAS 进行评估,共0~10 分,10 分表示最疼痛。④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为健康调查简表(SF-36),满分为100 分,100 分表示生活质量最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参照组,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92.84±5.79)分高于参照组的(83.18±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胃十二指肠出血病因复杂,病情严重,表现为呕血、黑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出现乏力、营养不良等情况[3]。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反复出血等,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病程延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我国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中,明确病灶位置实施介入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4]。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常用治疗方式为内镜下注射药物治疗,其中注射药物治疗是取肾上腺素治疗,促进黏膜下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效率有效提高,形成血栓,达到止血作用,在给药以后,局部组织出现肿胀,压迫血管,强化止血效果。然而,注射药物治疗中,药物的作用时间短,且止血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极易引起再出血现象[5]。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广泛使用,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青睐。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具有快速止血的作用,有效避免患者长期用药,同时还可避免外科手术治疗产生的创伤[6]。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分别为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消化内镜注射止血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参照组、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过程中,凝固深度具有自限性,一般情况下在3 mm 以内,穿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治疗过程中不存在碳化现象,有助于阻止修复;除此之外,氩离子束在自动导向作用下,在组织表面产生作用,沿喷头方向、气体方向,到达病变处,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7]。
有研究选取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应用内镜下药物治疗、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可见,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内镜下药物治疗,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是使用电凝技术,利用氩气离子束,确保高频电流有效传导,在病灶组织中产生能量,采用热凝固效果达到止血目的。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